友好型环境设计伦理与实践教学改革的论述
2017-04-26周彬
周彬
【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恶化也越来越严重,所以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环境整治也在持续的推进。
【关键词】友好型环境设计伦理 实践教学 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秦皇岛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602A33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38-02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下社会,人们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所以在进行现阶段设计的时候,力求做到环境、人和资源的协调。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友好型环境设计在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在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时候,充分的了解并分析友好型环境设计伦理的内涵,并在教学中得到推广以进一步的强化友好型环境设计伦理的影响力和适用范围。
一、友好型环境设计伦理的内涵
友好型环境设计伦理是面对现阶段社会现状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这种设计理念的核心内涵有三个要素:第一是环境。环境是设计伦理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基础,只有在环境的基础上强调其他,环境的意义才会突显。第二是人。人是设计伦理中的核心,在整个友好型环境设计中,所有的设计都是以人为本,围绕人类活动进行的。第三是资源。资源是人类利用的重要能源,是环境的产物,同时,资源的枯竭会影响到人类的发展。所以从立体结构上来看,人、环境和资源形成了友好型环境设计伦理的基本内涵。
二、友好型环境设计伦理的原则
(一)统一性原则
友好型环境设计伦理首要坚持的原则便是统一性,即要做好人、环境和资源三方面的统一,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在同一个立体空间中将三者进行统一,使其具有协调性。通过协调性构建,三者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而通过这个循环的持续作用,整个结构便达到不可分割的目的。简单来讲,友好型环境设计伦理坚持将三要素进行统一,是因为三要素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统一性打破,那么维持在三者间的效益均衡便会荡然无存。
(二)绿色发展原则
绿色发展原则是友好型环境设计理论需要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绿色化发展理念符合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要在环境友好型设计伦理当中需要坚持这一原则。另外,节能降耗成为了现代经济质量化发展的基本要求,而在友好型环境设计伦理当中,资源是重要的一环,所以强化绿色发展,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便有了重要的价值。
三、友好型环境设计伦理与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
(一)友好型环境设计伦理推进了教学改革的实用性发展
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在教学改革当中,友好型环境设计伦理推进了教学改革的实用性发展。在环境问题日益突显的今天,解决实际问题成为了教学探讨的重要内容,而友好型环境设计伦理不仅符合环境绿色发展的需求,而且从环境、人、和资源三方面的统一角度进行了设计实践方向的指导,所以说在友好型环境设计伦理的指导下,教学改革的实践性越来越强,对于社会发展的现实价值越來越大。
(二)友好型环境设计伦理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潮流性进步
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人才,而要想实现人才培养实用性的提升,就必须促进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时代化进步,即要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地加入潮流性内容,进而才能实现教学实践意义的持续。友好型环境设计伦理本身在现阶段的环境问题中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利用其思想内涵指导教学改革,可以使得实践教学对社会现状的认识更加清楚,从而使得实践教学向更加具有实践意义的方向发展。
(三)教学实践改革丰富了友好型环境设计伦理的内涵
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是理论进步指导实践改革,另一方面是实践改革强化理论的提升。所以说教学实践改革对于友好型环境设计伦理的内涵有着重要的丰富作用。通过实践教学改革的持续进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都成为了理论讨论和提升的基本素材,有了基本素材的支撑,理论建设会更加的完善,内涵的探讨也会更加清晰。简言之就是在理论丰富的实践素材基础上,理论研究向更深和更广的层面发展,所以内涵探讨的深刻性也会得到加强。
结束语:
友好型环境设计伦理是目前非常符合社会现状的设计理念,此理念对于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绿色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积极的探讨友好型环境设计伦理和实践教学改革的关系,并就二者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促进理论的进步,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教学改革实践的提升。总之,做好友好型环境设计伦理与实践教学改革分析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苑婧,杨明朗,邱珂.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原生态包装创新设计思考[J].艺术探索,2010,01:115-116.
[2]张弘韬.生态伦理视域下的包装设计教育探析[J].设计,2016,0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