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前儿童秩序感的培养
2017-04-26孙卓
孙卓
摘要:秩序感在孩子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人生活在一个有序的环境当中,就必须要有秩序,幼儿也不例外。因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学前儿童秩序感的培养又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要求。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根据蒙台梭利的这一概念具体的阐述了秩序及秩序感的概念、秩序感的重要性以及秩序感的培养方式等问题。把握儿童的敏感期,保存儿童本来既有的优良品质,不仅是顺应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让儿童愉快的传承天性,更是帮助儿童养成秩序感的最佳捷径。
关键字:秩序秩序感敏感期
一、什么是秩序及秩序感
蒙台梭利认为,所谓秩序,就是指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也就是人对秩序的感受和追求。一方面表现为由和谐有序所带来的一种愉悦、兴奋和舒服,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当人处于论乱、无序时产生的焦虑、恐惧、急切改变的情绪体验。
蒙台梭利通过观察大量儿童的生活情况,证实了儿童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时有一种本能的对秩序的敏感和追求,并从中获得秩序和谐的感觉。尽管这时个体的秩序感可能带有自然———生物性质,但它却是儿童情绪的正面表达,是合乎生命的表达,是健康的,所以我们要及早的尊重和珍视这种有价值的情感,对其进行教育的开发。
这里蒙台梭利强调的儿童秩序感与成人世界的秩序是有区别的。成人世界的秩序是一种纪律,是绝大多数人应该遵守的准则,它更多的是指外在的整齐划一;对儿童而言,秩序感是其生命的自然本质之一,就像土地之于动物,水之于鱼,它更是儿童的内在需要。是由外在的秩序转化为了内在的秩序,也是习惯使然。
二、秩序感的重要性
(一)儿童的秩序感是先天而来的,只有遵循秩序才能获得生命的安宁和发展。
人的生命体是一个有规律运动,充满秩序的统一体,人就是秩序的生命体。这样的生命特性使得秩序感的发生成为可能,它奠定了秩序感的生理基础。
同样,幼儿当然也不例外,幼儿也是秩序的生命体,0-4岁的幼儿对秩序的敏感度极高,目前相关的生物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研究表明:人类从胎儿时期就已经对秩序感有了生物的感应。如果将幼儿置于和谐有序的环境中时,他将感到愉悦、舒服;反之,若将孩子置于混乱、无序的環境中时,就会使幼儿产生焦虑、恐慌、没有安全感。
(二)秩序感的发展促进儿童的道德成长。
婴幼儿对生理秩序需求的满足是他社会性行为发生和道德萌芽的基础。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告诉我们,正是在两岁左右,儿童开始接受外界给予他们的,渗透在生活各个方面的基本行为准则。尽管这时外界准则对他们来说还缺乏约束力或是只是绝对的服从,但这却是儿童接受道德法则的开始,是道德的萌芽。
如幼儿进餐及洗手等—些日常生活行为,秩序感要求他们必须有序的进行餐具的摆放及不争抢水龙头(有序的排对,耐心的等待),在学习上,秩序感就会提醒幼儿不要打扰别人,专注的做自己的事。良好的秩序感促使幼儿形成正常的人格和行为,使他们的心智集中、喜欢探索,主动学习,遵守纪律,而这些都是促进儿童道德成长的基础。
(三)秩序感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培养。
3-6岁时期的幼儿正处于希望自己担任生活的主角,操纵自己动作的时期,他们极其渴望模范大人的真实生活。但是现在的家长们由于爱孩子,过分保护孩子,如遇到“刀、剪、针”等,常常会说“不能动”,“不要弄脏”,这必然会扼杀了孩子探索生活的欲望,错过了孩子敏感期的需求,身心失去均衡。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给孩子们设置并提供许多生活的真实物品来做练习,在良好秩序感的前提下,孩子们不会出现害怕或受到伤害的情况会更加专注的操作这些工具,知道什么动作具有危险性,这样才能更加懂得保护自己,这些练习可以使幼儿尽早的适应社会,提高实际生活能力,初步形成有序、规范的秩序。
三、如何培养儿童的秩序感
(一)抓住秩序感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敏感期相当短暂,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则难以弥补。一到四岁时秩序发展的敏感期。
很多大人或者老师不懂得幼儿在一到四岁期间有所谓的秩序敏感期,他们甚至认为孩子反复摆弄物体或者玩耍“躲猫猫”仅仅是在游戏,认为孩子没有玩好而哭闹的行为是“无理取闹”。事实上,无论是摆弄物体还是“躲猫猫”,都是幼儿在反复体验着秩序感所带来的愉悦,他们认为其中蕴藏有许多神奇的乐趣。所以,这就要求成人和老师们保护幼儿的秩序敏感期,要能理解而不是训斥孩子,应努力与他们一起去实现他的“有序愿望”,并一起分享愉悦。
(二)创设有秩序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幼儿具有秩序感意味着他已认识到那些东西在他的环境中所安放的位置,并清楚的记得它们的位置,这也意味着他能够去适应他自己的环境,并熟悉所有的细节。有秩序的生活环境不仅有利于幼儿适应周围环境,获得安全感,而且也可能使幼儿养成守秩序的习惯,过有秩序的生活。因此,除了保存幼儿的秩序敏感期,更要给幼儿创设一个有秩序的生活环境。(1)在家庭生活中,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家庭环境与幼儿园环境不同,不完全是为了教育孩子而设立的,但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家庭生活的秩序对孩子也尤为重要。(2)孩子从早上来园开始秩序性就应贯穿其中,无论是用餐、入睡还是上课、游戏,甚至在喝水、入厕的环节中都能体现出秩序性。幼儿园本身就是一个教育机构,也必然肩负着对幼儿秩序感培养的任务。
总之,给孩子创造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是培养他们秩序感的前提。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能为他们时间观念的形成和秩序习惯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促使孩子形成一种追求文明、秩序的美好心态。
参考文献
[1]玛利亚.蒙台梭利.儿童之家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方法与训练指南[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2007:78-79,32.
[2]张权.影响孩子一生的60个好习惯[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7:18-21,25.
[3] Marjorie V.Fields.Debby Fields.儿童纪律教育:建构性指导与规训[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5-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