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话分析中的话轮转换机制
2017-04-26李传静
摘要: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是语用学的重要领域,最早起源于民族方法学对会话的实质性研究;话轮是Sacks等人提出的理论概念,是日常会话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某人在某段时间所说的一段话,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沉默或另一方的谈话通常标志着一个话轮的终止,新一个话轮的开始。本人通过分析会话中的话轮转换机制,旨在帮助语言学习者有意识地理解会话机制,掌握会话技巧,从而提高其在语言学方面的修养。
关键词:话语分析话轮转换转换规则语用
一、引言
(一)会话分析
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是语用学的重要领域和分支,最早起源于民族方法学对会话的实质性研究。美国社会学家Harvey Sacks及其合作者Emanuel Schegloff, Gail Jefferson堪称该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在长期深入研究日常会话结构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话轮转换理论,借以阐述会话中发言者的角色变换问题。会话可以构成“言语行为最为自然的形式”,其显著特点是说话者角色的轮换,尽管它是一种随意的语言交际活动,但却衔接有序。
(二)话轮建构及其转换机制
话轮是Sacks等人提出的理论概念,是日常会话的基本结构单,即某人在某段时间所说的一段话,即指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具有和发挥了某种交际功能的一番话。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沉默或另一方的谈话通常标志着一个话轮的终止,新一个话轮的开始。无论话轮长短,只要说话人改变,就意味着该话轮的结束。话轮可以由多种句法单位构成,比如句子、从句、短语和单词等。会话参与者在会话过程中得到话轮再到放弃话轮,话轮不断更迭,会话由此顺利进行。一次会话至少包括两个话轮。A的话轮一结束,B就接着发言,构建自己的话轮,由此构成话轮转换基本模式“A-B-A-B-A-B”。每个话轮建构单位的“边界”(unit boundary)都可能成为话輪交接之处。换言之,构成话轮的各种句法单位具有“可投射性节点”(a projectable completion point)的属性,进而形成话轮“转换关联位置”(transition relevance place简称TRP),即其他会话参与者认为可以取得发言权并发生话轮转换的位置。会话过程中正确判断话轮转换关联位置才能确保话轮顺利交接。
二、话轮转换机制的规则
话轮转换是话语分析的一个核心问题,历年来一直受到到语言界的广泛关注。Sacks等人认为话轮转换规则对一切会话来说都存在,并且是一个基本的言语转换机制(speech-exchange)。话轮转换规则认为:话轮与话轮之间的转换经常出现在会话的“转换关联位置上(transition relevance place)”,这个“转换关联位置”是指一个话轮可以识别的终止位置,也就是一个话轮单位(turn unit)中受话者认为可以发生话轮转换的位置,如句子或分句的结尾处。这种规则认为,在每一个话轮的最初话轮构建单位的最初转换相关位置的前提下:
(1)如果当前说话人选定下一个说话者,当前说话人必须终止说话,而新入选的说话人必须接下去说话,话轮转换就出现在说话者选定的第一个转换关联位置上。如:
例1:A: Would you like to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hometown, Mary ?
例1中Mary不仅被指定为下一说话人,连说话的内容都被当前说话人所说的话决定了
(2)如果当前说话人没有选定下一说话者,会话参与者可以自选,(但并非必须自选),而第一个自选者则成为下一个说话者。
例2:M: When you are ready, please tell me your plan one by one.
S1: Well, let me do it first…
当前说话人(Manager)说完后让在场的员工(Staff)的学生自己做选择,员工S1自选,成为下一说话人。
(3)如果当前说话人未选定下一个说话者,会话参与者也未自选,当前说话人可以(但并非是必须)继续谈下去,直至有人自选为止。
如果规则(1)和(2)失败,规则(3)发生作用,那么在接下来的各个转换位置上(1)、(2)、(3)可以循环使用,直至换论转换发生为止。话论转换的这些规则是Sack等人进行大量的语料分析以后总结出来的,它们揭示了日常会话的下述特点:
1)话轮转换规则只在两个人之间处理转换,且这种转换是有规律的。
2)在大多数情况下,日常会话处于一种“单一说话,单一话轮”的状况,也就是说在一个时间里只有一个人发言。
3)在一个时间里不止一个人发言的情况常会出现,但都很短暂。如果在A—B会话中有两个人想接茬说话,其中一个会被撂下,如果有三个,那么就有两个被撂下。
4)英语会话中偶尔也会出现“沉默”或“重叠”,它们多发生在话轮转换的关联位置上,通常是由于会话者“争夺”下一话轮所引起的。
5)会话中的话轮随语境的变化而有大小长短变化。
6)在会话过程中发话人和受话人的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发话人可以成为受话人,受话人也可以转换成发话人。
在会话过程中还存在着处理转换失误的
修正机制,其作用是保护一次一方说话。如谈话的双方在同一时间里都发言时,其中必有一方会立刻停止发言,这样就消除了谈话中出现的故障,使谈话继续下去。
三、话轮转换语用策略
会话是会话参与者默契配合、相互合作的结晶。会话各方都必须善于运用话轮转换策略,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话轮转换策略可分为把持话轮策略、放弃话轮策略和索取话轮策略。
1.把持话轮语用策略( strategies for holding a turn ),即当前发话者不愿出让发言权,为避免说话轮次被下一个自选的说话人抢夺需要采取的策略。
2.放弃话轮语用策略(strategies for relinquishing a turn),即说话人放弃持有的话轮,出让说话权。会话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需要两个人轮流对话方可完成,如果当前说话人一意孤行,独占话轮,会将互动的会话演变成演讲或独白。
3.索取话轮语用策略(strategies for taking a turn),即会话过程中,受话者并不总是消极被动的,其通常会采取一定的策略去争取说话权,接过下一话轮。
四、结论
从表面上看,会话是纷繁复杂、让人捉摸不透的口头表达言语,但实际上它是有着固定的规律可寻的。话轮转换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会话结构的规律,运用会话策略提高会话的效率,从而更进一步指导广大的外语学习者向实际发展的道路上迈进,加强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对话轮替换规则的了解和掌握能激发外语学习的内动力。所以本文所提出的话轮转换机制将有助于外语学习者有意识地理解会话机制,掌握会话技巧,从而提高其在语言学方面的修养。
参考文献
[1]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 sand Implication [M]. London: Longman, 1985.
[2]E.A.Sacks,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_taking in Conversation[J].Language,1974.
[3]Psathas G.. Conversation Analysis: The Study of Talk-in-Interaction [M]. London: Sage,1987.
[4]李悅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5]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刘虹.话轮、非话轮、半话轮的区分[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3).
作者简介
李传静(1987.6-),女,山东省临沂市,汉,硕士研究生,齐鲁理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