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的可行性尝试
2017-04-26赵广竹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地方院校在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上,通过充实国际化教学内容,可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具备培养人文素养的课程模块;建设具有国际化意识的师资队伍;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加大互派留学生及交换培养教师的力度,可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可行性。通过例证实践加以阐述。
关键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管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教育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庄少绒把国际化专业人才的能力素养概括为“拥有厚实的国际人文素养基础;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及国际化视野;具有国际化的知识和市场概念;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具有较强的民族责任感;以及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与人沟通的能力。”①外语院校培养得人才应是既熟练掌握英语,熟悉西方国家文化,能独立运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活动,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协调发展,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商务规则和国际商务礼仪,又拥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合作意识,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胜任高层次国际商务管理的新型国际化外语人才”。结合国际化的大背景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在中国由“本土型国家”转变为“国际型国家”的今天,外语教育如何改革创新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较高综合文化素养的国际化优秀人才,如何给学生和教师更多自主空间进行选择性学习,在知识结构中加强基础,注重自然、人文、经济和社会知识的融通与综合,兼容并蓄、拓宽专业、增强适应性能力。在教学改革中改变专业分得过细现象,构建强实践,宽口径,厚基础的学科体系,已成为各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地方院校存在的问题
2001年我国共有1900所高校,其中地方高校占90%。主要以社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着力培养地方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他们主要担负为区域社会输送人才的艰巨任务。并依赖于地方政府给予资源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地方高校面临许多生存挑战:师资队伍流失严重;配比失衡;年龄老化;因地处中型城市导致人才资源和科研力量滞后;人才交流明显欠缺;外聘教师不足;跨文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协调等诸多问题。
二、采取的培养模式与措施
随着国家教育部加大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力度,许多地方外语院校主动适应时代需求,积极调整教学理念,先后开设人文和社科课程及相关专业知识课程,采取多种措施开展针对地方高等院校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开放型人才培养的研究,采用国际先进的“素质+外语+专业技能”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开放性,明确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专业结构、课程体系以及质量监控等环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国际化培养为主线;大力培养善于进行跨文化沟通的国际化人才。”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未来的发展:1)明确专业定位,力求与国际教育接轨2)强化师资培训,完善教师队伍的国外进修交流3)加强教学改革,侧重技能实践,在教学内容、方法、教材改革与能力培养方面采取课内外结合的灵活多样形式,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宗旨,培养拓展性和启发引导性,4)系统优化课程结构,适时增添/引进国际化课程模块5)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改革,借鉴国际先进的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严谨治学态度的形成。
1)明确专业定位
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内涵是拥有国际人文素养基础,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及国际视野,具有国际化的知识和市场概念;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③较强的信息能力和民族责任感以及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因此,地方外语院校的教学改革的定位要在追踪社会发展方向,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力求充分占领国内外人才市场份额的前提下,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对多元化人才需求的开放型外语人才。
2)强化师资结构培训具有国际意识的教学团队
《美国2000教育目标法》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第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第二要大力提供教师和学者的学术研讨活动机会;第三是加强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提升教学质量。”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师资培训的国际化。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国际化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在国际上较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创新成果,并能紧跟时代和国际发展的新趋势。师资培训的国际化表现在:1.师资培养的本土化,即通过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出国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活动强化其教育教学的国际化理念,使之具备国际化师资水平;2.利用多种渠道引进国外智力,或建立海外研修实效性基地,同时,利用英美大学假期聘请高优秀的教师来校授课。贯彻“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用以提高师资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教师和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各地方院校通过整合全校资源,构建由名师、教学新秀以及海归教师组成学院的教学团队,拉升高职称教师比例,促进名师和教授为低年级上课。要求低年级名师、教授、教学新秀上课比例不能少于50%。并与有关部门合作,招聘高水平、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授课。
3)加强教学改革
針对地方高校存在生源条件和办学条件的不足,在思想上应力求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模式尝试包括课堂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和基于网络的自主化学习四个方面,既要有效地整合与利用国内外教学资源,又能给学生的学习实践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教学模式做到四合一:TBLCT+CAI+NAI+CALL。即以任务型为主的立体教学模式;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以网络辅助教学的模式。各门课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使之成为现代教学模式中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充分体现个性化教学的任务型、交互型、参与型等特点。并密切与国外远程教育网和中国远程教育网的合作,利用慕课、微课等网站课程促进学生在课堂外展开自主学习。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改革促使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知识水平,提高教学能力,达到以教风带动学风的目的。
同时,注重教材建设一体化,体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参考国外优秀的原版教材,结合21世纪高校优秀的通用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教学环节,体现个性化教学特点,使教材的选择与使用做到完全服务于培养国际化外语人才的教学目标。
4)系统优化课程结构
构建全新的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加强主干学科之间的协调配置,避免语言学习过程中各语言技能训练中的脱节现象。所有课程实行全英文授课。切实改革学分制,专业基础课、核心课、选修课、实践课的学分设置突出能力与知识并举,人文素质扩展与专业技能训练兼顾。适当减少必修课学分,设置弹性学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潜力开发。优化教学计划,将综合大学的优质资源,国外大学优秀的课程模块引进、移植进来,特别是人文教育融入教学计划中,丰富外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增加人文教育的比重。课程设置中不断充实国际化的教学内容及理念,强化国际经济、贸易、法律和国际文化知识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利于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交往、国际竞争的能力。课程设置利于过学校间学分互认模式、双学位培养等模式。
5)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的形成,推进国际化进程。教学监控方面突出“过程性评价”,使之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让教学质量监控具有激励意义。可设立学生日常成绩50%‘评分卡和教师‘监督卡制,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针对教师的监控可采取量化学生选课状态,监督机构听评课反馈及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不断更新充实自我,提升知识层次和素养。
6)探索国际化的教学管理
推进“国际化、人性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四化”教学管理体系;实施灵活的课程选修机制,允许6-8个学分在同学科类别的课程内自由选修,实现在本学院范围内修读专业选修课程,在通识模块课程选修感兴趣的内容;完善境外交换生管理制度、“双校园”跨境学分制度,为学生境交换学习提供便利。适当延长学业时间,积极拓展学生海外交流项目。提倡学生海外选修专业相关课程,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采用网络远程视频形式,力求与国际接轨,促进学生使用外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和知识视野的拓展。
7)强化国际化实习实训
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体系中侧重学生海内外实践过程。地方高校应努力拓展与外企单位合作,建设开放式合作教育模式,形成面向国际、面向跨国企业、面向社会办学的开放式联合培养机制。商务英语和商务日语专业已与区域若干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外创新实习基地;海内外的实训基地;建设“移动课堂”;聘任企业家或高管兼课或兼任导師,探索校企协同创新模式。设立导师制与专业见习和顶岗专业实习、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专业资历证书考取的无缝连接,举办各种外语竞赛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各种外语赛事,从根本上实现专业能力培养、人文素质培养、社会适应性培养的一体化。
三、实践尝试
我院根据新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学用结合,重素质、重实践”的育人模式。在办学指导思想以及办学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国际导向,专业复合”的培养特色,培养国际性、应用型人才。在注重语言技能培养的同时,开设专业方向课程,并且鼓励学生通过公选课、跨系选修以及辅修专业等多种渠道,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期,积极主动地拓宽专业领域,获取广博的人文基础知识。同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研究如何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与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开展针对本科不同年级的“英语营”、“英语方舟”等系列实践活动。“英语营”是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开展的集“学中玩,玩中学"的特色与素质教育、励志教育相契合的活动,是一个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基础学科知识、传授多元中西文化、提升综合实践能力、激励人生为目标。突破单纯培训技能的体验式教育教学项目,致力于让学生体味不同学习生活,体验人生意义,从不同侧面感受素质教育,锻炼自我,理解社会责任和个人梦想,努力成为人格完善、意志坚韧、头脑睿智、英语流利的国际化人才。“英语方舟”是针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人才培养所进行的活动设计,其重点是突出知识的扩展与创新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在课程设计上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空间,在基础课、选修课、方向课的设置上以拓宽口径,增加实践内容为侧重点,淡化英语经贸、师范类课程限定意识,鼓励学生多选修各类课程,增加实践学分要求。几年来我院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主线,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完整的教育模式。已取得的成绩表现为专业2008级学生在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一次通过率为71.75%,比照全国同类师范大学的55.24%;日语专业通过日语国际一级24人,通过日语国际二级18人。培育优秀具有国际意识的大学生层出不穷,其中学院2010级的丁婕作为中国青年的优秀代表与5名中国在校大学生随同国家领导人参加APEC峰会。作为中国的学生代表,在现场与各国首脑进行对话、采访。她参加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并获得辽宁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学院每年与国际友好学校互派留学生、国际交换生,互相交换学分,使学生置身于国际环境,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拓展自身专业视野,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监控体系。同时在师范生中开展技能大赛,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进行英语实训和国际英语证书的考取,为未来就业打基础。建设海内外实习基地,培养国际化人才。我院已有毕业生实习基地25个,商务英语专业15个。日语专业海外实习基地2个,国内2个
在全球化的今天,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实国际化教学内容,方可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管理理念,建设国际化的师资力量;扩大与国际高校间的学术交流;加大互派留学生及交换培养教师的力度;力求建立学生的海外实地培训等策略.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庄少绒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问题《J》南方经济2004.237-39.
[2]曹德明高等院校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理论实践2011.3.
作者简介
赵广竹(1966-),鞍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