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17-04-26邵萌

教育界·下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高校

邵萌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高校“两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对该门课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教学严重滞后;师资队伍相对不固定等。基于此,文章建议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师资队伍、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入手,深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

《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高校“两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非同寻常的意义。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政策性、动态性和时效性的特点,使它成为“两课”教学中授课难度相对较大的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积极探索教学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一、《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有认识上的偏颇

《形势与政策》课程虽然高校每学期都开设,但与其他“两课”课程相比,所占学分相对较少,所以学生普遍从思想上不重视这门课程,甚至对此还存在错误的认识。错误认识之一:认为该课程没什么实用性,与专业学习关系不大,对以后的就业没什么大的帮助。错误认识之二:认为该课程占学分很少,是国家和学校不重视,自己便也不重视,学习就像“走形式”。错误认识之三:认为该课程中的很多内容都能在电视、报纸、网络上看到,听到,只要平时多关注时政,用不着专门学习就能了解。由于学生对该门课程认识上的偏差,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上课迟到,找理由请假,缺课,学习不认真等一系列情况。

(二)教师教学模式单一,课堂缺乏活力

当前不少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依然采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满堂灌输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略学生主动性发挥的课堂,只是把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器,一味地灌输和硬塞,缺少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与探讨,必然导致课堂气氛沉闷,造成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却昏昏欲睡现象,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实践教学严重滞后,形同虚设

《形势与政策》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说教”的层面,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精准认识,使学生对事物本质有深刻的把握。因此,把《形势与政策》教学向社会延展,借助实践达到“用事实说话”的效果,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到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变迁,感悟到党的决策的英明正确,从而达到深化教学效果,延伸教育影响的“双赢”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形势与政策》的实践教学滞后于课堂教学,过程简单,形式单一,实践教学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局面,让学生觉得《形势与政策》可有可无,形同虚设,这样的实践教学质量自然毫无保障。

(四)教学队伍构成不稳定,师资力量有待强化

《形势与政策》教学由“两课”教师和外聘教师担任。外聘教师大多由学校党、团、宣传部门领导干部、辅导员以及校外有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他们都是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兼顾该课程的讲授,所以外聘教师存在“这学期你上课,下学期他上课” “这学期工作忙,顾不上上课;下学期闲了再上课”等不固定局面,不利于外聘教师授课能力的提高,自然也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紧紧围绕时政热点,结合学生学情确定教学内容

1.从学生成长需求出发,确定不同年级的教学重点,增强针对性。不同年级学生成长需求的关注重点是不同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应在围绕时政热点的同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内容。针对新入学的大一新生,教师在分析时政问题时应多从人生规划、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针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奉献和服务社会的自觉性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教育。

2.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增强教学的吸引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百态,大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视野半径和关注焦点。所以,教师应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时了解大学生所想,所思,力争在有效的课堂上重点分析大学生积极关注的事件与问题,及时化解大学生心中的困惑与疑虑,正确引导树立他们分析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二)丰富教学形式,重视实践教学

1.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有人说:“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索真理的地方。”[1]在课堂这个神圣的殿堂上,教师通过什么来实现和学生的心灵相遇,共话真理?我想,除了要改变以往把学生看作被动学习对象的错误理念,还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可采用辩论式教学法。教师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这样既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辩证思考的能力。比如针对中央出台的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措施,组织学生对它的利弊进行辩论。

教师也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式教学法。任课教师要事先设计好讨论话题并提前布置下去,让学生自行分组,并在课下进行初步讨论;之后在课堂上由每组选派的代表上台发言,表达本组的精彩观点。分组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开放、兼容并包的分组讨论,既让学生交流了思想,又使问题在讨论中越看越透,越讲越明,越谈越清,还锻炼了学生沟通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还可以配合使用时事评论法、案例分析法、图文演示等多种教学方式。总之,只有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主动参與进来,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上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锻炼能力,提高素质,达到《形势与政策》课程让大学生“认清形势,了解政策,关注时势”的教学改革的目的。

2.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2]实践教学是巩固加深课堂知识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知行合一能力的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的实践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结合“三下乡”和“四进社区”等活动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加入青年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外出调研,教育实习,毕业实训等。

3.构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网络课堂。在今天的“互联网很忙”的时代,我们要跟上形势,有效利用网络阵地,构建网络课堂,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助力发威。网络课堂是指采用音视频传输以及数据协同等网络传输技术构建课堂,通过网络给学生提供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3]建设专门的教学网站是占领网络教学阵地的一个环节,教学网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设置,吸引学生关注,让《形势与政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起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拓宽《形势与政策》的教育空间和载体。在新媒体时代,博客、微博等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新生媒介,也可以辅助《形势与政策》教学。

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好网络平台的同时也要加强网络监控和引导,防止反动和不健康言论在网络上出现,净化网络教学环境。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组合

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坚持专兼职相结合的原则,以专职教师队伍为主体,同时选聘有教学意向,关注教学规律研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教学方法灵活,能胜任课堂教学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巩固兼职教师队伍,以便形成专兼结合、优势互补、教学质量过硬的师资队伍。

2.强化教师学习培训。一方面,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分批次出去进修学习以提高理论水平,自觉主动参加社会考察以提高实践能力等,从不同层面提高教师能力,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素质。另一方面,作为高校教师,自身要有主动学习,不断进取的意识。只有不断学习,自觉“充电”,才能跟上形势发展,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完善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定期听课制度,也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好辦法。

(四)改革课程考试形式,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水平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考核以撰写论文为主。学生提交的论文大部分是从网络上复制、粘贴、拼凑的,有的甚至是全文抄袭,没有任何个人的思考和见解。学生敷衍了事,教师也根本无法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很难给出客观、公正的成绩。鉴于此,建议改革《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考核形式,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统一的原则,把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参与实践教学的情况、课堂考勤的情况、撰写论文质量等综合起来考核。考核满分为100分,可细分为四部分:参与课堂讨论30%,社会实践30%,论文30%,课堂考勤10%。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公共课的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都应该积极投身其中。开展公共课的教学改革为提高《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实效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要针对《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讨,使它更好地担负起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赵蓉.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吸引力的途径探讨[J].新西部旬刊,2011(10):168.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号.

[3]刘金菊,周伟光.网络形势下《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8):209-210.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高校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