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编辑学》“1+3”教学模式创新初探

2017-04-26陈颖

教育界·下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环节评价课堂

陈颖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对《新闻编辑学》设计一套科学、系统和切合实际的新闻编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新闻编辑培养目标体,显得十分迫切。在此背景下,学校构建了“1+3”模式的教学改革思路,为学生创造一个实践性较强的环境,使学生在掌握新闻编辑知识的同时也能切实提高实战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关键词】《新闻编辑学》;创新;“1+3”模式

《新闻编辑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讲解,学生听课,在期末考试前,学生为应付考试考前死记硬背一两天就可参加考试,没准还能取得好成绩,考后即忘,没有内化于心,实践能力欠缺,是不会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对惯常的教学方式提出疑问,并且进行创新改革。

一、“1+3”模式概要

随着新媒体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新闻编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更应随时代变化而变化。设计一套科学、系统和切合实际的新闻编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新闻编辑培养目标体,显得十分迫切。在此背景下,我们构建了“1+3”模式的教学改革思路。

此项改革意在针对《新闻编辑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报刊、广电、网络媒体新闻编辑理论探讨”+“全程实践+现场编辑+实战检测”的改革思路进行解决,我们称之为“1+3”模式,以此构建更加广泛而实用的教学空间,为学生创造一个实践性较强的环境,让其浸润其中,在掌握新闻编辑知识的同时也能锻炼其综合新闻编辑能力,切实提高实战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二、“全程实践+现场编辑+实战检测”思路及使用

笔者已于三年前将“全程实践+现场编辑+实战检测”的思路引入本课程,在三届学生的该门课程中推行“1+3”模式,即“报刊、广电、网络媒体新闻编辑理论探讨”+“全程实践+现场编辑+实战检测”。通过对已学完该课程的学生进行调查后的反馈获悉,学生普遍反映收获颇丰,也觉得这种教学方式很新颖,并希望这种方式被广泛使用。

“报刊、广电、网络媒体新闻编辑理论探讨”部分是分别对报刊新闻编辑、广电新闻编辑、网络新闻编辑的理论部分进行讲授,让学生建立系列理论知识,为后面的“全程实践+现场编辑+实战检测”打下理论基础。

“全程实践”是刚从理论授课开始就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实践操作内容,在每一板块的理论讲授和探讨过程中,学生在课下完成相应实践操作,当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阶段结束,再留两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去完善作业(这些都是在课后完成);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作品并分享自己在制作作品过程中的收获、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就这些作品进行讨论和评析。课堂呈现和讨论结束后,学生还将继续回去完善自己的作品,在此过程中遇到疑惑可以请教教师和同学,最后等到期末时将每一个阶段的作品集中交给教师。每一个阶段的作业串联起来就是整个新闻编辑的所有流程。

流程板块包括以下内容:媒体定位(每个学生拟定自己准备办一个什么样的媒体,对其定位进行全方位的策划并写出方案)、报道策划或新闻报道策划(如果是新闻媒体,需就整个媒体进行新闻报道策划,如果是非新闻媒体,可就其中的新闻版面进行新闻报道策划;也可就整个媒体进行报道策划)、选稿(根据自己媒体的定位对该媒体的某一期进行选稿,稿源不限)、改稿(对择取的稿件进行修改加工,包括文章结构、标题处理、字句雕琢等)、组版(对文章、图片等版面要素进行组版,要求主次分明,视角冲击力强,可远观也可细赏)、排版(学生可以自学排版软件,也可以别人帮助下完成排版。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流程实践中都或多或少自学了一些排版软件,这让这门课程的容量增加了不少),直到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最后交到教师手里的是新闻编辑每一个流程的作业以及最后的完整作品。

“现场编辑”是将新闻编辑的整个流程贯穿在课堂中,每一次课堂展示加讨论都将引用现实的新闻编辑案例,以期在课堂上就能达到未来工作中的现实感和现场感。除此之外,我们还将成都一些媒体的新闻编辑初稿交给学生修改,然后再将这些媒体最终出版出来的稿件与学生所编辑的作品进行对照,看实务界的媒体作品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在这一流程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某些同学编辑出来的稿件不比实务界的差,甚至我们会将学生编辑后的稿子发给媒体,让他们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这给学生也增加了不少信心。

“实战检测”部分也是最后的考核学生的方式。改变以往只考书本内容的形式,而是参照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然后将这些理论灵活地处理成应用性很强的考题内容。有些考核方式和考试内容也是实务界招考编辑的方式和内容。参加完该部分的考核后,有不少学生感叹:“这种考试方式第一次见到,不过很有意思!避免了死记硬背,必须将书中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顺利答题!”所以,这就要求学生要靠平常用心积累,如果想临时抱佛脚或考试之前猛背几天是完成不了这个检测的。

三、“1+3”模式的启发

(一)“1+3”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1+3”模式的“全程实践+现场编辑+实战检测”部分意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战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效果也非常明顯。

“全程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储备的同时,即刻入手进行实践处理,中间无缝衔接,而后续的实战环节更是对其进行巩固和深化。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全媒体编辑,将同一选题在不同媒体平台进行编辑。也就是针对同一选题分别在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新媒体上进行编辑。另外,一开始上课时就要求学生要自学一个排版软件。学生在确定媒体定位时可以选自己熟悉的内容。学生通常会选自己喜欢且熟悉的舞蹈类,所以做起来也就更有兴趣。比如有一个学生在选稿时选了舞蹈前沿且可看性较强的文章,改稿也很到位,自学了InDesign排版软件,排版借鉴了时尚类等杂志的排版元素,版式大气清爽。在将同样的内容从杂志转化到微信公众号以及视频时,包括标题、篇幅、语言风格等都做了相应的转换,三个样态的作品都做得很不错。当然,这门课的操作部分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而操作部分大多在课后完成,发掘且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自学排版软件以及课后去研究自己选定的某个类型在市场上受欢迎的媒体来做研究,分析,模仿,很多作品都完成得很不错,学生做完作品后也很有成就感。很多学生准备将自己的作品在实习或就业时用来“敲门”。

“现场编辑”环节让学生全面与媒体接触,平常个别学生实习或许能接触新闻编辑,但“全程实践”却能给广大学生创造了无限接近于社会实习的真实环境。因此,该环节直接让学生编辑媒体的稿子,且与刊出后的成品作对比,差距在哪里,成就在哪里,比如可以针对同一篇文章对比标题的水平差距、结构的差距等,实战性更加强。

“实战检测”环节,模拟媒体招聘新闻编辑的形式出考试题,一是避免学生死记书本内容,二是直接感受媒体所需的新闻编辑人才究竟需要哪些能力。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去完善,另一方面,对于毕业就业也有一定的帮助,不会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

(二)“1+3”模式中优化课堂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并提升教学效果

在作品展示环节,每一位学生都要上台展示,然后接受同学和教师的评价。该环节旨在发现学生作品的亮点,完善其不足。可是一旦该环节把控不当,反而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在该环节优化课堂评价语言,引导学生适当合理进行评价,是相当关键的。

实践证明,针对不同学生,将以前千篇一律的教条式“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个性化“评语”,有利于增强学生兴趣,强化教学效果,激励学生的斗志。在应用中应注意把握以下三条原则。第一,营造课堂温馨感,让学生不拘束。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采取先表扬做得好的地方,后提建议纠正不足的方法,不埋怨,不讽刺挖苦,避免频繁纠错而使学生产生受挫、失败等消极情感并由此产生失败感。第二,教师以身作则并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正能量的情感交流。教师要用心倾听、关注学生,课堂上精确而恰如其分的评价语能自然地承上启下,引导学生拾级而上,避免夹带个人情感喜好,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尤其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更应做到客观公正。第三,善于用商量的口吻或委婉的语气提出改进建议。该环节尽量要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调动学生内驱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整个课堂评价过程成为一个“激励启发-提高”的良性循环过程。

(三)“1+3”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完成每一环节之前,教师只负责布置任务,但如何完成,完成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靠学生自己。因为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学生没有了应付心理。“1+3”模式正是响应了素质教育的号召,让学生自己调动思维能力和所学知识,能动地完成每一个目标明确的任务,并让其充分体会到获得成绩后的成就感。展示部分会在学生之间营造出竞争氛围,促使学生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如何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教师是如何评价的,如何用语的,会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去评价别人且能让人善于接受,可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如何心怀感恩去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有一定帮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相当关键。

总之,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应用性和实战性。当然,这期间理论基础也是相当重要的。事实证明,“1+3”模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每一环节进行精细化处理,完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學质量和培养更加优秀的新闻编辑人才。

猜你喜欢

环节评价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