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音乡韵总关情

2017-04-26李洪旭

牡丹 2017年3期
关键词:配器编曲曲牌

李洪旭

我是一个80后的年轻人,从小生活在东北农村,听着二人转的曲调,伴着乡音的旋律长大。如今我工作的地方——铁岭市民间艺术团更是二人转继承发展的盛地,同时铁岭又是全国著名的“曲艺之乡”。

二人转至今已经进行了多次改革,经过前辈们多年研究、整理和总结,形成了现在的“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曲牌有三百多种。二人转的唱腔结构属于曲牌连接体系结构,也叫做“曲联体”。各种曲牌紧密为剧情、人物服务,演员扮演人物跳进跳出,在故事情节上音乐情绪变化大,所以适用于各种剧情人物的唱腔曲牌应运而生,形成了现在的十大主调、十大辅调以及专调和小调等。二人转的音乐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吸纳了河北梆子、评剧等艺术门类。二人转的音乐可以说是“海纳百川,包罗万象”。

经过近三百年历史长河的洗练,到清末民初,二人转的音乐发展已日益成熟。它的旋律规范,唱腔严谨,伴奏形式统一,音乐旋律相对简单,在大队伍乐器伴奏中以唢呐、板胡、大阪、手玉子、大鼓、小扁鼓、大锣和小锣为主,统称八大件,小队伍就是唢呐、板胡、大阪三大件。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时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大专业的曲艺团(队)相继成立,在表演、作曲、伴奏上都有了很大提升。音乐作曲创作、伴奏上都有了较大改革,二人转的伴奏形成了以大型民族乐团为主的模式,在辽、吉、黑三省相继组建了大型的民族乐团,主要运用于曲艺二人转的音乐伴奏等,乐团规模庞大,乐器丰富,其中有唢呐、板胡、二胡、扬琴、琵琶、阮、笙、笛子、大阪、手玉子、大鼓、小扁鼓、大锣、小锣等,可以较好地完成二人转的唱腔旋律以及人物各种情绪变化的音乐要求,使二人转的表演得到完美展示。二人转的表演也相对达到了一定高度,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随着时代发展影视媒体对二人转的广泛传播,观众对二人转更加喜爱,二人转的表演逐渐被全国观众接受,表演也从东北扩大到了全国、全世界,走进了电视荧屏、大小剧场、街头小巷,走近了形式各异的演艺场所,扩大了表演场地规模。随着表演场所环境的变化,商业化的形式突出。近年来,二人转的演出形式也在变化,已经变得多种门类,比如一场演出包括了歌曲、舞蹈、二人转传统唱段,甚至出现了二人转戏歌(二人转戏歌是二人转曲调与当代流行音乐元素结合的产物,综合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戏曲唱腔和带有鲜明时尚元素的通俗歌曲技巧。戏歌听起来像传统戏又像歌曲)。二人转的传统音乐的演唱以及伴奏上也随之改革。大型民族乐团的伴奏风格渐渐消失,伴奏主要以音乐伴奏进行,以少数几人的乐队来完成,演出较为简洁方便。但是,在传统二人转演唱同时它的音乐风格、音乐伴奏配器以及编曲风格有相当一部分脱离了二人转本身的韵味。现在二人转的音乐伴奏大多主要形成以电子琴、唢呐、板胡、套锣为主的综合载体的新四样,这四样乐器的本身特性,电声与单件民族乐器其实很难融合,很难保证二人转音乐本身的伴奏配器风格,在演奏曲牌唱腔上更是自动节奏为主,缺少二人转演出人物变化的灵活性。电子琴等电声乐器的进入,虽然在伴奏上使二人转音乐听起来更加新潮,节奏变欢快了,乐手减少了,灵活了许多,但是在表演过程中人们在灵活的背后很难再看到它本身的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已经欣赏不到它特有的曲艺韵味。想欣赏到真正民族经典二人转的唱段、民族乐团的伴奏和曲牌伴奏更是很難看到,在进化的同时,二人转丢失了它本身的乡音和乡情。经过几代二人转艺术家们的修改、整理、尝试,二人转传统曲牌的编曲、配器、伴奏才有了今天完整的表演演唱体系。但是,随着市场化的快速推进,二人转专业伴奏的民族乐团相继失业、解散,这对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带来了新的难题。

那么怎样既能保留乡音的味道又能发展创新是一个当前的课题,这也是我们新一代年轻曲艺音乐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怎么继承和既不破坏原汁又能创新也是一个难题,我们曲艺音乐工作者就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特殊时代,那么传承创新势在必行。近年来电视晚会、曲艺大赛上也相继出现了二人转的创新制作,二人转的演出作曲结构、伴奏带配器制作和音乐风格都在进行着改革,有一批这样的年轻人也在尝试着如何对二人转音乐进行传承与创新,都在寻找二人转传承和发展的最佳道路。在大家集思广益的创作过程中,我也在尝试对曲艺二人转的音乐进行创新以及改革尝试,取得了一些相关经验。在众多二人转前辈的指点下,我进行了从新创作、作曲、编曲等几部有关于二人转的新作品,积累了一些相关实践经验,在第三届辽宁省曲艺汇演上,我对二人转的作曲、编曲进行创新,音乐旋律在保留传统唱腔曲联体的基础上增加新的音乐元素,在音乐的配器上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民间主奏乐器,增加交响乐的大气浑厚烘托,增加电声的快节奏进行趣味点缀,这样既能欣赏到传统二人转的韵味,又能在叙事过程中感受快节奏的表演。曲牌的连接仍然采用传统二人转的经典曲牌,编曲的主要乐器在唢呐、板胡、二胡、扬琴、琵琶、阮、笙、笛子、大阪、手玉子、大鼓、小扁鼓、大锣、小锣等民族乐器等基础之上,增加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小号、长号、竖琴等交响乐器组,另外增加电贝司、钢琴等进行色彩补充。在不失原有味道同时,用交响乐来增加浑厚程度,用电声以及钢琴来增加音乐伴奏趣味色彩。由我作曲的二人转《铿锵玫瑰》在辽宁省首届曲艺道德模范汇演中荣获了作曲“一等奖”。在这部作品的音乐中,我保留了传统行进的二人转唱腔(靠山调、武嗨嗨和三节板等),增加了少量通俗歌曲元素,使叙事过程简洁明了。乐器主奏还是以展示二人转传统的民族乐器,既保留了原有的韵味又提升了音乐的丰富性。在2014年中国文联曲协艺术中心以及辽、吉、黑三省文联共同举办的首届东北二人转邀请赛上,大型二人转《戏说西游》荣获作曲“一等奖”,在场观看的姜昆主席以及各位评委赞不绝口。音乐小品《装穷》荣获第二届辽宁省曲艺汇演作曲“一等奖”,音乐小品《被撞之后》参加中国曲协马街书会,荣获音乐“一等奖”,编曲二人转《顺水推舟》荣获韩国马山国际演剧节荣获作曲“音乐设计奖”。以上这几部作品的二人转唱腔旋律部分展现全部来源二人转的传统唱腔,音乐的配器运用都是以民族乐器为主。在创作中创新之路永无止境,还有很多的难题需要破解,只是希望新的尝试给二人转的发展注入活力,同时保留几百年留传下来的那份乡音乡韵。

我带着作品参加诸多大赛,曲艺专家评委给予了初步评价又提出发展的意见。这里我更想说的是:当今二人转音乐的本身绝对不是大家看到的乐队演艺的新四样,它的本身有着丰厚的民族音乐底蕴,在这个艺术门类的背后还有着一个庞大的民族音乐旋律的支撑。现在的曲艺音乐创作者、编曲者、伴奏者等应该努力实现二人转的民族经典与创新融合,避免两者的分离,这样才能够保存东北二人转的生命力。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老一辈曲艺作曲家逐渐淡出舞台,离开岗位。大量曲艺团体的改革,曲艺创作人才后继乏人,坚持搞地方曲艺音乐的创作人才少之又少,尤其在我们80后的队伍中几乎看不见创作身影,地方曲艺作曲工作任重道远。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北二人转,怎样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迫在眉睫,必须积极挖掘地方曲艺音乐人才,扩大曲艺音乐创作队伍,组建民族伴奏乐团,培养后备人才,普及曲艺基础知识,有力保障年轻的曲艺创作者的工作热情。为大批年轻曲艺作曲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更是重中之重,这样可以增加学习、交流的机会,使年轻曲艺工作者得到互补能量提升。二人转是曲艺艺术当中的精品,继承与繁荣发展的重任落在我们的肩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挑起重担,吸纳传统艺术精华,传承民族文化遗产,推陈出新,使东北二人转在曲艺百花园中独树一帜。

(铁岭市民间艺术团)

猜你喜欢

配器编曲曲牌
清代曲牌体红楼戏与经典戏曲之“互文性”研究
探究流行音乐编曲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春日景和
浅析《嘎达梅林交响诗》配器技法
十唱共产党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简论电脑音乐编曲
【曲牌园地】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