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语言学书评中的言据性研究

2017-04-26张娜丽

教育界·下旬 2017年2期

张娜丽

【摘要】文章通过对自建语言学书评语料库的据素标记与分析,对比英汉语言学书评中言据性资源使用的异同点,发现在英汉书评中转述据素和推断据素的频率都明显高于感官据素和信念据素,并且英語书评中各个据素的词汇语法实现形式相比汉语书评更加丰富。论文的研究丰富了英汉学术语篇的言据性研究。

【关键词】英汉语言学书评;言据性研究;据素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对言据性的研究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言据性这一普遍的语言现象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探索研究。学术书评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类,在学术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书评的主要功能是介绍某一学科新出现的书籍并对其进行评价,书评作者既要向读者展示该著作的内容、观点、意义,又要对该著作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因此,书评作者需要借助各种言据性资源来表明信息来源以及对其可靠性的承诺。本研究将丰富学术书评的言据性研究,促进言据性的应用研究的发展。

二、对言据性和书评的研究

(一)言据性的研究动态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言据性展开了研究。早期的研究者倾向于描写言据性的语法形式,言据性的类型学和跨语言比较研究把言据性看作是语法范畴,因此就把对言据性的研究限于研究语法据素标记而排除了其他形式的据素标记,例如词汇和句法形式。Aikhenvald(2003,2004)被认为是狭义的言据性方面的代表人物。她认为言据性是属于语法范畴的,只表示信息的来源,不涉及说话者对信息的态度。从词汇句法方面来研究言据性的人物有Chafe,他是广义言据性的代表,认为言据性不仅指信息的来源,还包括说话者对信息的态度。他把学术论文写作与口语交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言据性的差异性(1986)。他注意到了据素的可靠性,但没有意识到语境的重要性。

从语篇角度方面来研究言据性的使用的有Mushin(2000,2001),他认为说话者据素的选择不仅仅受信息来源的影响,还受交际目标的影响。他强调说话者的主观意识对据素选择的影响以及言据性在语篇研究中的作用。采用关联理论框架的Ifantidou(2001)、国内学者赖小玉(2009)从语境顺应的角度来研究汉语的言据性,分析说话者使用言据性表达所受的语境制约因素和顺应的过程,最后总结出汉语言据性表达的语用功能。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导房红梅(2005)从及物性系统、情态和人际隐喻的角度来讨论言据性,并且认为言据性的研究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是可以相互补充的。汤斌(2007)研究英语疫情新闻中言据性的语篇特征。杨林秀(2009)从人际功能的角度研究了英语科研论文中的言据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针对言据性所做的语篇分析有新闻语篇、学术语篇等,但书评语篇还未系统研究。本文旨在从言据性角度来研究英汉语言学书评的异同,希望能丰富言据性在书评语篇方面的研究。

(二)学术书评的研究动态

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学术书评做了大量研究。Hyland(1997,2004)分析了从28个不同学科(包括科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的学术杂志上收集的160篇书评,这是目前最具有综合性的学术书评分析。研究学术书评这一特殊语类的语篇模式的有Motta-Roth(1998), Carvalho(2001,2002),Suarez&Moreno(2008), Moreno&Suarez(2002),Luciana Junqueira(2013)。Hyland(2000)还研究了书评的语言特征,如赞赏或批评;Hiroko Itakura(2011)研究了英语和日语中的评价语言的不同。

从评价理论出发,研究跨语言书评中的评价意义或态度的学者有很多,如Ana.Moreno & Lorena Suarez(2008)研究了英语和西班牙语中的批评态度;国内的布占廷(2009)对比了英汉语言学书评语篇中的负面评价;王雪(2009)对比了英汉语言学书评评价资源;唐丽萍(2005)从对话视角的介入分析研究了学术书评的评价策略。

目前,从言据性视角来研究学术书评的文章并不多,李健雪和严敏芬(2007)研究了英语学术书评实据性的特点及作用;李健雪(2007)研究了实据性策略对英语学术书评动态建构的制约作用,分析了实据性策略对学术书评建构的影响及其影响的方式和程度。这两篇文章从介入系统研究了英语学术书评的特点与作用,从言据性视角对英汉语言学书评的对比研究还有空缺。

三、据素的分类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建立了英汉两个语言学学术书评语料库,每个语料库各包括50篇英汉语言学书评。书评文章均选自国内外语言学权威期刊。英语论文来自elsevier数据库,选自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Pragmatics(2006-2016),Journal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2006-2016)。汉语书评来自中国外语界权威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016)。

上面我们提到对言据性的分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认为言据性不仅仅表示信息的来源,还可以表示说话者对信息的态度,而后者则认为言据性仅仅表示信息的来源。不同的理解就会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因而对言据性的分类也不相同。Willett (1988)认为言据性仅表示信息来源,他将证据类型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证据主要来源于说话者的各个感官,如听到、看到等,而间接证据可以来源于他人表述或自己推断。Chafe(1986)是广义言据性研究的代表,他将言据性分为四个方面:知识来源、获取方式、可信度以及知识的匹配度。这一分类研究中最关键的是他指出知识的可信度是一个连续体,可以从不可信到最可信。杨林秀也对科研论文中的言据性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显性和隐形,显性据素又可分为四类。

基于上述几位学者对据素的分类方法并结合书评的语篇特征,本文借鉴杨林秀对英语科研论文言据性的分类,把据素分为四类:感官据素(sensory evidential)、信念据素(belief evidential)、转述据素(reporting evidential)、推断据素(inferring evidential)。

根据信息的来源,转述据素可以分为两类:自我转述据素和他人转述据素。自我转述据素表示信息来源于作者自己以及自己的相关研究;他人转述表示信息來源于其他学者的实验、数据或文章等。推断据素可以分为两类:推理和假设。推理据素是基于人们已经知道的信息,而假设主要是根据逻辑推理、常识或纯假设,其更为抽象。从语料中发现很多推断据素是靠情态动词来实现的。信念据素表示信息来源于作者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种类型的据素表达的观点相对比较主观;感官据素表示信息来源于不同的感官渠道,如听到、看见、感觉到等。下面举例说明这四类据素。

例1:研究表明,运动动词可以看作语法化的可能起点,要发生语法化的词汇项首先用于具体的话语功能,然后其结构在句法上逐渐固定下来,最终成为一个形态上的粘合成分。

例2:In consequence, the notion of ‘joint communication might need adjusting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alistic text-processing model to explain the differing reader responses which literary theorists have observed.

例3:I also believe that for Colstons stated purposes of looking past the effects of single figures.

例4:From this brief summary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authors in this volume jointly tackle some major challenges of CAF research.

例1中通过转述据素“表明”来说明信息来源于“研究”;例2中情态动词“might”表明信息来源于作者的推断;例3中“I believe that”表明信息来源于作者自己的信念;例4中“be seen”表明信息是作者看出来的,来源于作者的感官。

四、结束语

通过对语料的标记和统计,作者发现不论是在英语书评中还是汉语书评中都存在大量的据素,英文书评中据素出现的频率要明显高于中文书评中据素出现的频率。这表明英语书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比汉语作者更有意识地去选择不同据素来表示信息的来源。从语料中我们也能看到,英语书评和汉语书评中转述据素的频率最高,其次依次为推断据素、感官据素和信念据素。

从语料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中英文书评作者都运用了大量的转述据素,而在转述据素中最常用的词汇语法实现形式是转述动词。根据本文的语料库,在英文书评中出现了26种转述动词,而在中文语料库中却只出现了14种,这表明英文书评中的转述动词的多样性远高于中文书评。英文中最常用的转述动词是“show”,而中文书评中最常用的转述动词是“认为”。动词“show”表明信息是来源于研究结果、图表等,因其具有客观性,所以有很高的可信度,而在中文书评中认为来源于作者的想法,这降低了信息来源的可信度。从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英文书评作者在据素的选择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异,英文书评作者在选词上更加客观,这可能与不同文化背景下作者的写作习惯有关。

【参考文献】

[1]Aikhenvald, A.&Dixon, R.Studies in Evidentiality[M].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3.

[2]Tang, B.Systemic-functional Approach to Discourse Features of Evidentiality in English News Reports of Epidemic Situation Update[D].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7.

[3]Yang, L.X.Evidentiality in English Research Articles[D].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2009.

[4]房红梅.言据性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06(02): 191-196.

[5]李健雪,严敏芬.论英语学术书评实据性的特点及作用[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3(05):1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