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地区商业银行发展对策
——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研究

2017-04-26

当代经济 2017年10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经济带商业银行

(兰州大学 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西北地区商业银行发展对策
——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研究

王晨

(兰州大学 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在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国内银行业整体较为低迷,西北地区商业银行由于其区域经济因素,发展程度同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更迫切地需要新的发展对策。本文以西北地区商业银行为对象,基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分析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再结合西北地区独特的区位条件和状况,就西北地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商业银行;发展对策

基于当今世界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缓慢,国际金融贸易格局和规则可能产生重大调整以及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下的经济体制改革等严峻问题,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其他区域国家的一致认同,同时给国内相关省市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西北五省区作为联系中亚的纽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各个经济主体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发展的核心一环,也面临着压力。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以资产负债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面临着转型的困局,因此,探索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一特定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发展对策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西北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风险和挑战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基于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思考和分析提出的。对外,美国重返亚太使得我国向东发展的道路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欧洲债务危机和难民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甚至趋于恶化,自顾不暇;对内,由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需求严重不足,去产能要求迫切,而中西亚国家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需求旺盛,且双多边贸易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因此我国向西发展是一个双赢的举措。

1、机遇

(1)交通物流。交通物流水平同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性,而且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信贷规模和信贷条件随着经济周期变化。同时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经济合作的深化,西北五省区的货物吞吐量显然是达不到要求的,因此铁路交通设施和物流枢纽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西北五省区无论是在货物量总计还是增幅上与发达地区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面需要的资金是比较庞大的,作为金融中介的核心,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政府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如承销和投资基础设施债券,让资金流入到更有效率的项目中,优化资本结构。

交通物流的发展也给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提供了契机,近几年得到发展的物流金融将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物流企业和商业银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解决了上下游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的库存商品闲置、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以及资金流周转慢等问题。

商业银行作为中介将产品供给方和资金短缺方迅速匹配,由于本身处于实体经济链条中,而且物流公司作为仓储提供方本身具有大量详尽的暂存商品信息,商业银行本身面临的风险并不大,同时商业银行和物流企业可以更进一步加深合作,委托专业的仓储提供商物流企业作为货物保管方,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进一步建设,西北地区作为中国和中西亚国家的商品中转枢纽,对于物流运营的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西北地区的商业银行也能够借此机会进行经营业务转型,使自身的盈利模式层次化、多元化。

(2)国际贸易。西北五省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东部相比不完善,经济也不发达,其对外贸易不论是发展层次还是总量都和发达省份存在巨大差距。图1是西北五省区和广东省(沿海)及河南省(内陆)进出口总额的对比。

图1 2015年西北五省区和发达省份对外贸易额

从图1可以看出西北五省区贸易额接近于河南省,与广东省的差距十分巨大,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逐步深化和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的签署,西北地区身处中国和中西亚交接处,其对外贸易的发展极具潜力,使得处于内陆的西北地区商业银行有了走出去的机会。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程度,西北地区由于整体对外贸易水平较低,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涉足不多,主要还是诸如动产质押授信、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等传统业务。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直接联系进出口双方,利用自己的信用和资金,使贸易往来进行的更加顺滑和有效率。其中,国际保理等业务可以有效地稀释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对的风险,促使西北地区中小企业更积极地面向国际市场,因此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不仅对于西北地区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以刺激西北地区基础薄弱的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

国际贸易给西北地区商业银行发展带来的另一个机会就是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2016年9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启用包括中国人民币在内的新的特别提款权货币(SDR)篮子。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将被认定为可自由使用的货币,并作为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外的第五种货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加入SDR,对于外贸型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贸易结算更加便利,因此外贸型的企业对于商业银行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存在着可观的需求。图2是西北五省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额2011—2015年的变动统计。

图2 2011—2015年西北五省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额(亿元)

从图2可以看出,西北五省区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额在近几年内一直保持上升态势,说明西北地区对外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商业银行的配套服务业务也在逐渐适应其需求,两者互相促进,协同发展。

2、风险和挑战

国际经济金融合作中存在各种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常规风险,还存在着政策风险、政治风险等,尤其是中西亚地区处于政治动荡、经济转型的时期,使得西北地区商业银行在实行“走出去”战略的同时,不得不更加注重国际金融风险管理,通过逐步地探索,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真正在国际上有立足之地。

(1)中亚地区政局不稳定,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作为中国向西发展的前哨战,西北地区首先就要和中亚地区产生联系,中亚地区是相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国家,西北地区商业银行较为容易立足的区域,也是逐步走向国际化一定要把握住的新兴市场。

中亚五国在苏联解体后先后独立,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不断,“颜色革命”持续爆发,政治局势动荡,其政策稳定性和持续性都难以得到保证和准确预测,商业银行在业务开展方面束手束脚,违约风险发生概率大;并且这些国家都处于经济发展转型阶段,它们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利益,进行双边或多边合作的意愿并不强烈。在商业银行合作方面,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在阿拉木图等地设立营业性机构和代表处,哈萨克斯坦人民储蓄银行也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业务主要涉及出口信贷、清算服务等方面,虽然签署了双边本币结算和货币互换协议,但人民币在中亚地区的接受性还不够普遍,可以看出双方商业银行机构互设的范围并不广泛,业务层次也不够深入;在汇率风险方面,中亚五国采用的汇率制度有盯住美元、自由汇率、单一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制度的不统一使得商业银行面对着更为复杂的汇率风险,汇率标的产品设计以及汇率合作比较困难。

(2)金融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中亚五国金融发展水平普遍较低,而根据最优通货区理论,区域内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相似,贸易存在互补,才有可能建立长期稳定的经济合作机制,进而构建金融合作体制,如果盲目进行双边或多边合作,不但可能无法实现互利共赢的初衷,反而可能会使差距越来越大,短期可能存在正的效应,但不利于长期的发展。

中亚地区国家的金融深化程度还是偏低。商业银行业务组成较为单一,盈利独立性不足,存在较强的政策性,监管制度不完善,对于多边金融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西北地区商业银行想要迅速占据中亚市场可能需要更深层次的双多边交流,例如利用自己雄厚的资本和信用进入到中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贸易等互补性金融交流,同时在金融监管方面加强协同合作,设立双多边认可的监管机制,使人民币在中亚地区的使用普遍化,逐步提高人民币在中亚地区的地位,形成一个区域化货币流通制度,在金融中介机构提升竞争力的同时辅助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又会对金融中介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两者相辅相成,螺旋发展。

二、西北地区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西北地区的互补性优势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惠及全中国的经济金融发展,西北地区的商业银行应该利用这次机会得到更加快速深入的发展,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分析自己过去至今发展的经验教训和本地区独特的优势,做到有针对性、无替代性、强互补性。

1、西北地区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基于西部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结合自身的实践和教训,西北五省区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机构设立数量有了较快的增长,打破了过去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一家独大的局面,形成了竞争激烈的市场局面。同时银行类金融机构在服务区域定位上也做出了创新,在普惠金融和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农村金融机构也蓬勃发展,说明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在转变经营思路,从过去的粗放式追逐低风险大企业,到现在针对个人、中小企业、农村金融等微观领域,不但体现了业务的创新,也展现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这也反映了银行改革发展创新的思路和方向:有针对性、差异性的,针对个体定制特色化服务,将市场定位进一步细分的零售式银行。

图3 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三季度甘肃省银行业机构主要指标情况

以甘肃省为例,从图3中可以看出,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6第三季度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统计国有制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在1.2%左右,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08%;不良贷款率也在持续上升,在2016年第三季度突破2%,高于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1.78%。在内外环境的压力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逐渐下滑和资产结构不断恶化,意味着商业银行必须谋求新的转型改革路线。

同时进行深层次比较,2016年第三季度甘肃省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共计为114.88亿元,占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不良贷款的36.96%,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占比最高,接近90%,说明单一产权结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地方政府往往会为了短期的政绩对货币当局,进而对商业银行施压,并且这种政府过多参与市场的行为又不具有持续性,决策当局换届后可能又是另外一种政策倾向,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金,而且也让商业银行无所适从。商业银行缺乏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制度,管理人员薪酬结构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其管理人员可以套用政府部门相应的行政级别和待遇,管理人员由于不受绩效影响,缺乏创新的积极性,由于和政府存在所谓的合作关系,经常投身于非商业活动,使得整个商业银行缺乏效率和活力。商业银行作为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资金流汇集和提供者,其本身商业决策的独立性十分重要,逐利性的机构无疑会将资金投向最有潜力的领域,这也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制改革也并不是完全就要摆脱和政府的关系,而是要建立一种相互合作、相互制衡的机制。

由于央行取消了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管制,资产增值渠道广泛,逐渐压缩了存贷利差,商业银行依靠传统资产负债业务来获得高利润的盈利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中间业务由于风险低、收入高逐渐受到商业银行的青睐,也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方向,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可以依靠自己无可匹敌的信誉和信息优势,将中间业务作为自己的主营业务,逐渐改善资产结构。西北地区商业银行也可以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的走出去的机会,重点发展支付结算类业务和担保承诺类业务,率先进行转型,在完成自身良性循环的同时,带动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让金融服务和经济协同发展,互帮互促。

图4 2015年六家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整体发展水性较低,国有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基本上都低于1/3,以西北两家城市商业银行兰州银行和宁夏银行为例,其2015年非利息收入占比低于5%(见图4)。

2、西北地区互补性优势

资金流动的基础是经济贸易往来,西北地区商业银行想要搭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顺风车,还要结合西北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只有存在差异性,才能使得西北地区商业银行在本地区经济发展、对外经贸交流具有不可替代性。

(1)自然资源开发。西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可以根据比较优势,针对资源匮乏的国家和资源虽然发达但本身无力开采的国家采取不同的输出输入模式,西北地区同时拥有一些大型矿产资源加工企业,我国目前处于产能过剩和供给侧改革阶段,这些大型企业往往由于员工数量庞大、产品结构不合理以及垄断性质的经营成为改革的难点,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使得这些企业直接面对国外同行的竞争,为保住本国市场进而抢占国外市场,这些企业自觉做出改变,努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管理技术,国内国外的市场叠加效应带来的行业竞争也拓展了西北地区商业银行在这一领域的投资广度。通过在能源方面的互补合作,达到一种常和博弈的状态,实现双赢。

(2)加工工业和消费品生产。中亚地区产业结构由于受到前苏联分工的影响,在日用消费品和轻工业方面发展明显不足,这些产品多数需要进口。相比而言,我国工业体系完整,产能旺盛,质量技术可靠,针对这种差异不但可以提高对外贸易,也会由于地域成本因素,吸引这种类型的企业入驻西北地区,带活当地经济。

以中亚五国中经济发展最好的哈萨克斯坦为例。2016年第二季度,哈萨克斯坦对华出口主要商品总值为20.81亿美元,矿产品价值6.52亿美元,贱金属及其制品价值8.18亿美元,分别占到对华出口总额的31.33%和39.3%;对华进口主要产品总值15.76亿美元,机电产品价值6.95亿美元,占到其对华进口总额的44.1%。从进出口产品结构就可以看出,哈萨克斯坦主要还是以出口原材料以及低端制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占比并不多,这就意味着我国的中高端制造业产品在对中亚的出口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在西北地区,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并不多,或者是因为该类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或者是因为地缘因素导致本地及外地需求不足,在没有打通向西发展的道路前,西北地区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就商业银行而言,资金流向具有潜力的企业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并能够在一定范围形成示范效应,形成良性循环。

三、西北地区商业银行发展对策

1、针对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对于经济改革、扩大就业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北地区以经济最发达的陕西省为例,全省中小企业数量达147万户,从业人员800万人,占全省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75%,创造利润1879亿元,上缴税收872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54.6%。在2015年中国100强产业园区中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居于第16位和第37位。

在资金支持方面,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还是银行贷款,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征信信息不完善、缺乏抵质押资产和担保等原因,中小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得到贷款。调查显示,66%的中小企业能够部分获得银行贷款,26%的企业能够获得全部银行贷款,8%的企业未能获得贷款,而对银行贷款存在需求的中小型企业达到70%。

西北地区商业银行在面对中小企业的业务中,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区域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征信信息必须详尽可靠,同时需要商业银行设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业务的事业部及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征信系统的信息对客户进行层次上的划分,如信用水平、款项用途、风险承受能力等,再针对这些层次,形成独立的审批流程、用款费用等级等。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性质,其经营持续性和抗风险能力可能不如大型企业,利润也存在较大波动,但它们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于中小企业的投资中要有一定的风险容忍程度。

2、结合精准扶贫和普惠金融

2015年,西北五省区农村贫困人口合计976.12万人,占全国总贫困人口的17.51%,扶贫的任务比较重。由于农村金融市场运营成本较高,违约风险大,短期效果不明显,使得低收入人群难以享受到最基础的金融服务。精准扶贫政策强调的是扶持和造血,而不是公益活动,当低收入群体拥有脱离贫困的能力时,就能够成为一般金融服务的潜在客户。根据政府的研究和部署,西北五省区最迟将于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因此潜在的客户群体相当庞大。

商业银行积极参与精准扶贫政策,是其社会责任和市场性目标的结合。首先需要和当地政府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对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进行共享互换,建立详尽完备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其次,贫困地区同外界沟通交流的渠道比较单一,对于金融服务也缺乏了解,因此商业银行在依托互联网进行业务开展的同时,也要辅助以传统模式;再次,针对不同的贫困状况和当地自然环境,结合专业部门机构提供的脱贫方式策略,提供系统的服务,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依靠自己的信息网络,促成上下游经营户之间的联系;最后,要通过行政干预建立信用担保机制,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负责管理信用担保基金,在发生无法履约情况下,由基金代为偿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某些恶意违约行为,进一步降低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使得贫困户逐渐拥有独立经营的能力,这部分客户逐渐由扶持对象转变成商业银行稳定可靠的盈利对象,使得商业银行在逐渐收回成本的同时,拥有庞大优质的客户群,为个人财富业务、中小微企业业务的进一步开展占据了潜在的市场份额。

[1] 鲁刚:当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现状与问题探讨[D].浙江大学,2013.

[2] 陈剑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金融合作: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2.

[3] 涂晓兵: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D].武汉大学,2012.

[4] 夏丹、武雯、汪伟:“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契机与策略建议[J].新金融,2015(9).

[5] 张光源:浅析普惠金融的发展对西北地区“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作用[J].西部金融,2015(11).

[6] 娄飞鹏: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路径分析[J].西部金融,2014(4).

[7] 程军:构建“一带一路”经贸往来金融大动脉[J].中国金融,2015(5).

(责任编辑:刘冰冰)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经济带商业银行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空间环境因素对西北地区电离层空间特征影响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寒露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西北地区商业模式设计与实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