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力在线课程培养葡语专业“多语种+”国际化人才

2017-04-25傅菡钰

文教资料 2017年5期
关键词:多语种在线课程国际化

傅菡钰

摘 要: 为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仅仅依靠传统单一型的葡语语言文化人才培养已经不能满足中国与遍布四大洲的葡语国家在全领域、多层次的互联互通需求,国内葡语专业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利用在线课程平台,培养“多语种+”国际化葡语人才。本文从葡语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现状、跨学科合作机遇及如何在目前学科基础上利用在线课程平台开展葡语专业“多语种+”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 葡语教学 “多语种+”国际化 在线课程

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主席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特别强调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面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葡语国家纷纷表示高度重视和强烈赞赏,愿意积极参与并热切期待与中国进一步的合作交流和互联互通。

可以预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中国与位于亚、欧、非、拉美的众多葡语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合作和交流将日益密切,葡语人才的需求势必进一步激增,但是,传统单一型的葡语语言文化人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全领域、多层次的互联互通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葡语专业教学应该抓住机遇,在不断深化自身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跨学科合作交流,致力于培养“多语种+”国际化人才。“多语种”指的是至少精通两门以上第二语言,具有出众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指的是“互通互联”,即以基于多语言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为前提,打破专业、学科壁垒,以人文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自觉,以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促进国别、区域研究意识,以问题研究导向提升学生在某一领域的专精。

一、葡语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现状

目前,中国内地开设葡语课程的高等院校共有33所,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其中24所提供葡语本科专业,4所葡语专科,3所开设葡语必修课程,2所开放葡语选修课程,6所拥有葡语硕士培养点。

综合各院校公布的葡语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在专业目标方面,各大院校均重视全面培养学生葡语听、说、读、写、译这五项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对葡萄牙、巴西及其他葡语国家与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深入认识。在课程体系中,除通识教育课程以外,大部分以精读、视听、会话、阅读、写作、翻译等课程为专业必修课程,可选修葡萄牙文学史、巴西文学史、葡萄牙历史文化、巴西历史文化等课程。

由此可以看到,目前国内葡语教学以传统单一型葡语语言文化人才培养为目标。

二、跨学科合作机遇和“多语种+”战略

尽管现今国内葡语教学普遍还是以培养单一型的葡语语言文化人才为重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出现了一些跨学科合作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尝试,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将葡语纳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福建师范大学将葡语列为英语翻译专业的必修第二外语,中山大学和南开大学开设葡语选修课,北京师范大学更是将葡语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或法学专业下的必修课程。

而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葡语专业全称为葡萄牙语专业(副修英语),即英语定位为副修专业,属于专业教育课程,授课时间在第一至第三学年,共30学分,占应修总学分数的18.75%,學生可参加英语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考试,且必须获得英语专业四级及以上证书方可毕业。

此外,为响应“多语种+”战略,上海外国语大学和葡萄牙里斯本新大学合作框架协议及上外葡语专业和里斯本新大学商学院“2+2”项目协议于2014年正式签署,并于2015年由上外派遣第一批8名葡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前往里斯本新大学交流学习。该项目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前两年在上外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和葡语专业课程,后两年前往里斯本新大学商学院学习经济学课程,毕业后可获得文学和商学双学位,这充分利用了跨国界、跨学科联合培养优势,旨在培养语言文化+经济学(商学)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展现了“多语种+”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

事实上,“多语种+”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机遇不止局限于语言文化+经济学领域,还可以扩大至新闻传媒、政治学、法学等众多领域,因此,各大院校都可以积极打开思路,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和校际合作交流打造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三、利用在线课程培养葡语专业“多语种+”国际化人才

“多语种+”国际化葡语人才培养的需求迫在眉睫,除了学校深化教学改革、院系学科通力合作、专业优化自身结构、教师跨界教研相长、学生主动打破壁垒之外,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妥善并充分利用新兴教育技术和在线教学资源互动平台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强大助力之一。

在线课程不断发展,尤其自2012年以来,Cousera、Undacity、edX、FutureLearn等一大批优秀的慕课平台风靡全球,颠覆过去传统课堂必须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由教师负责讲解的一次性授课模式,为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的知识服务和教学互动。这些涵盖大量学科的世界优秀在线教学平台,显然,为国内葡语专业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跨学科学习选择、顶级的专业权威师资、可反复研习的教学资源及积极主动的互动型学习氛围。

而就目前国内葡语语言文化类课程教学而言,同样应该紧抓新时代的机遇,除了利用国内外优秀在线平台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外,还可以充分借鉴在线课程和慕课平台的优势,比如对专业知识点进行细化拆分并构建科学的教学逻辑、围绕一个知识点制作结合讲解和拓展训练的教学课件或时长不超过15分钟的教学视频等,将它们与翻转课堂模式相结合,提高第一课堂的专业课程质量,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拓展学习。

鉴于目前葡语语言文化类课程的在线资源比较短缺,因此,在上述实践基础上,国内葡语专业可先试点自行建设在线课程。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于2008年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平台“课程中心”,建设并展示各专业课程体系规划和教学资源,为该校师生提供课程内容的教学、评价与交流互动,实现网上合作教学与研究的资源共享,同时还成为各专业课程教学组织评估管理的工具性平台。这一在线课程平台还可以通过后台数据统计,分析选课学生学习习惯和偏好等,不断推进教学。目前,北京外国语大学正在搭建类似的在线课程平台。

考虑到目前国内葡语专业师资相比英语、法语等通用语种专业明显要薄弱得多,因此,在试点自建的基础上,可将这些在线课程平台由仅向本校学生开放转向对全社会共享,并联合其他兄弟院校的力量一起建设更广泛的在线课程平台,精化基础葡语、高级葡语、语法、笔译、口译、历史、文化等各门专业课程,为全国范围的葡语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互动平台,为培养中国葡语专业“多语种+”国际化人才开拓新思路并创造良好的资源环境。

综上所述,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是国家新时期重大的战略布局,需要国家外语能力铺轨架桥,而外语能力是国家参与全球事务的战略资源,但传统葡语单一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中国与葡语国家间全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需求,因此如何在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基础上改革创新以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多语种+”国际化人才成为国内葡语专业教学的当务之急。

事实上,某些开设葡语课程的院校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尝试开展跨学科复合型葡语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在学校发展战略与时俱进、鼓励政策措施大力推行之際,葡语专业教学拥有相当丰富的跨学科合作机遇、广阔的资源整合平台及巨大的持续发展潜力。

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葡语专业“多语种+”国际化人才,应该抓住新时代的机遇,充分利用新兴教育技术和在线课程平台的优势,将其与第一课堂相结合,鼓励学生打破壁垒跨学科学习,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必要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Carvalho, A. A.. Manual de ferramentas da Web 2.0 para professores[M]. Lisboa: DGIDC, Ministério da Educa o,

2008.

[2]Carvalho, A. A.. Aprender através dos recursos online[M]. Lisboa: RBE,2013.

[3]陈冰冰.MOOCs课程模式:贡献和困境[J].外语电化教学,2014(03).

[4]徐崴,贾永政,Armando Fox, David Patterson.从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的学术对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4).

[5]袁莉,Stephen Powell,马红亮,吴永和.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破坏性创新理论视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

[6]赵丽.在线课程开发:从资源“共享学习”到智慧“共生跃迁”[J].电化教育研究,2016(11).

本文为上海市教委教学科研资助项目“2015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编号YQ15FHY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多语种在线课程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语联世界,言通天下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多语种《中级军事汉语》教材的编写思路与指导思想
MOOC: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危机与转机
在线课程教学融入网络消费者行为预测研究
基于SPOC的“数理逻辑”在线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与MOOC相结合的改革实现
北美“新清史”研究的基石何在——是多语种史料考辨互证的实证学术还是意识形态化的应时之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