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Excel知识分类教学研究
2017-04-25张晓军陈冰红
张晓军+陈冰红
摘要:针对高等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不能很好适应教学对象需求的现状,以当前计课程中的Excel知识研究改革为例,通过分类教学的方法满足不同学生不同专业对Excel知识的需求。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Excel;分类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2-0158-02
1背景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以基础课的形式开设,采用统一的教材和统一的教学进度,期末统一参加等级考试。
这样做的结果是分数漂亮,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很低,例如很多学生通过等级考试后,仍然不懂得毕业论文排版中的插入目录、页眉奇偶页和分节设置等等排版问题;再如经管类学生会开设统计学课程,其中部分教学可能会涉及Excel中的知识,此时学生的表现是没有学过、没有听过。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时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老师只是为了提高等级考试的通过率而教授,没有依照学生专业对知识一步细分,强化。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必须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足进行全面总结。为此,笔者对华立学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Excel知识分类教学研究。
2思路
Excel知识分类教学改革思路是通过学生分类、教学内容分类、模块按按类别选配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效匹配教学内容模块这几个方面来开展“立体化”教学改革,以此解决Excel知识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生分类
分类教学是指在班级授课制下基于学生专业差异基础上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它承认学生的专业差别。教师根据学生专业及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类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对教学对象的深入了解和准确定位是开展分类教学的基础。
2)教学内容分类和模块化
模块式教学(简称MES)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它非常适用于以技能培训为主的课程。我们可以对教学知识内容分类分解,再根据教学对象的专业状况和后续课程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进行模块重构,以体现Excel知识的专业特色。
3)以模块化选择教学模式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程都应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要根据各教学内容模块的性质,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力开展“案例式”、“讨论式”、“任务驱动”教学,设计一批创新型和综合型的实验项目和任务,建立多种多样的课外学习场所,举办学科竞赛、电脑周等课外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
3教学对象分类
对教学知识分层之前需要先对教学对象分类或者说对学生分类,按照学生专业设置的后续课程对Excel知识需求进行分类。将学校专业类别分为计算机电子类、机械类、艺术设计类、外语类、经管类、会计类六大类。按照专业设置的后续课程对Excel知识需求程度和方向进行分析合并。
计算机电子类突出培养学生算法设计能力和计算思维,除掌握基本应用外,需对常用函数如文本函数、日期时间函数、逻辑函数、统计函数熟练掌握,这些函数在后续课程如C语言、数据库等课程中也将用到类似的函数,编程可以向Excel的VAB方向讲解。
经管类和会计类的后续课程对Excel知识需求程度是相当的高,后续课程有数据库、统计学、财务函数等等,其中数据库中的函数部分就和Excel中的函数高度吻合;统计学中对数据的简单分析就会用到Excel中高级筛选、自动筛选、分类汇总以及更多的更专业的统计类函数和查找类函数。
机械艺术设计及外语类这三种专业因为后续课程对Excel知识需求度不高,因此对Excel知识要求就是熟练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排版和简单函数应用。
这样通过后续课程对Excel知识需求对六大类经行分析合并成为三个方向,A方向:为计算机电子类;B方向:为经管会计类;C方向:机械艺术设计及外语类。
4 教学内容分类
对教学知识分层依据为:1)教学基础内容;2)后续课程的相关程度;3)专业工作中的使用。
4.1 教学基础内容
我校学生在学习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后会参加广东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等级考试中的一级考试,依据该考试大纲对教学内容分解分析。
该大纲对这部分知识的总体要求是:熟练掌握工作表的建立、编辑、格式化,图表的建立、分析,数据库的概念和應用,表达式和基础函数的应用。包括内容为:1)工作表的建立;2)数据录入、修改以及格式排版;3)函数和公式应用:函数包括:数学函数、统计函数、日期函数、条件函数、财务函、数据库、查找函数;4)图表操作:图表的创建与编辑:图表的创建,插入/编辑/删除/修改图表;图表格式的设置;数据透视图的应用;5)数据库应用或者为数据分析处理:数据的排序(包括自定义排序)、筛选(自动筛选,高级筛选)、分类汇总、数据有效性的应用、合并计算、模拟分析、数据透视表的应用。
以上内容为我校学生在学习Excel中的知识,即教学基本内容。
4.2 后续课程的相关程度
根据三类学生的后续课程对Excel知识需求进行分析。
计算机电子类学生后续课程与Excel知识有重叠的有:C/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这两门课程,重叠部分为各类函数,可扩展部分为Excel的VAB方向和数据挖掘。
经管会计类学生后续课程与Excel知识有重叠的有:统计学、财务函数这两门课程,重叠部分为各类函数以及数据分析处理,可扩展部分为财务函数、数组公式、数据分析处理包括规划求解、模拟分析。
机械艺术设计及外语类这三种专业后续课程与Excel知识有重叠的部分几乎没有,也就是说他们对这个部分的知识在后续课程中的重要程度不高,满足基本知识的掌握即可。
4.3 专业工作中的使用
计算机类学生在专业中可能用到的Excel知识有:各类函数、数据分析处理、VAB以及数据挖掘。
经管会计类学生在专业中可能用到的Excel知识有:各类函数尤其是财务函数和数据分析处理。
5教学模块解构与建设
要开展分类教学,必须对Excel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模块化分解工作,再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和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模块重构。加大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的参与度和人才培养目标对Excel知识教学要求的研究,搭配的教学内容既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也要符合专业的培养目标。
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分解教学内容,建立基础模块和应用模块;为体现学生的专业特色,建立特色模块。基础模块内容即我校教学大纲以及广东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等级考试中的一级考试大纲。应用模块延伸基础模块中的数据分析处理。特色模块分为:计算机类特色模块和经管会计类特色模块,分别突出专业知识。计算机类特色模块突出VAB和数据挖掘。经管会计类特色模块突出财务函数和数据分析处理。为每个教学内容模块设计教学大纲,制订具有可操作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编写教学案例、建议教学时数、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确定考核方式等。
6教学模式的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模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有效匹配,以便解决Excel的课时有限、内容繁杂和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
基础模块开设为统讲知识,建立基础视频资源开放,课堂时间花费不多,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解惑为辅。
应用模块开设为主讲知识,建立视频资源开放,以项目式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主,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学习机房的建立、学科竞赛实验室的建立等多种渠道开展应用模块教学。以多功能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开设教学案例展示、学生作品互评、师生互动讨论等多个教学板块,拓展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学生课后练习题目要具有一定现实实例,做到综合性,做一题可以应用到多个知识点,让学生体会到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成就感,吸引学生的自学兴趣。
特色模块开设为专题讲座,从本专业的知识点和工作实际出发经行讲解,讲解教师为相关专业教师,聚焦教师的专业特长,用通俗易懂形象化的专业方式应用Excel知识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也更加加深对Excel知识的认知。
7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高校面向新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所必备的基本知识以及为后续专业课程做前期铺垫,为学好专业课程打好基础。笔者以华立学院为背景,以Excel知识为突破口,阐述了一种分类教学方法。建立Excel知识分类型知识体系和教学策略: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首先对教学对象进行分类别,再对教学内容模块化分类,最后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模块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參考文献:
[1] 刘静,郭银章.与专业应用相结合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8(10):147-148.
[2] 普运伟,徐天茂,秦卫平,等.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的难点及对策[J].计算机科学,2009,36(11A):37-79.
[3] 向伟.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20(2):119-120.
[4] 刘利枚,石彪,罗新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1(6):35-37.
[5] 朱勇,杨洪伟,宋晓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途径[J].计算机教育,2013(5):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