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媒体使用深度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

2017-04-25马洁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2期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马洁

摘要: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新媒体走进了大学校园,成为大学生越来越依赖的物品之一。网络新媒体的使用,技能帮助大学生查阅资料、开拓视野、拓展交际,但是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本文以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目前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新媒体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阐述大学生使用网络新媒体对其学业、生活方式的影响,并以培养健康的网络新媒体使用方式,提升大学生注重学业的健康生活方式为目标,确定改善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 ;大学生 ;健康生活方式;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2-0032-02

网络新媒体具有明显的时代性,10~15年前互联网就是新媒体,或者说数字媒体是新媒体。在当今互联网发展迅速的背景下,网络新媒体的分类主要有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络等,网络新媒介的载体主要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等可以连接互联网的工具。网络新媒体的盛行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开拓了大学生的眼界,成为高校大学生日常必不可缺的与外界联系的途径。大学生是网络新媒体用户的重要主体,同时也很容易受到网络新媒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生活方式、思想道德觉悟等。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栋梁,研究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新媒体的深度及生活方式的关系,对大学生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塑造健康的人格素质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大学生网络新媒体使用的研究现状

汪磊(2014)在研究网络新媒介依赖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得出,网络新媒介依赖与健康饮食、健康睡眠、压力管理行为成负相关关系。网络新媒介依赖在大学校园中表现为大学生在晚上手机浏览网页、打游击、聊天比较晚,通常会影响第二天正常起床,时间长了形成不健康的作息时间。刘博(2010)研究得出网络新媒介对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影响是学生上课不关闭手机,手机处于联网状态,受到聊天信息,游戏界面提示 ,购物界面提示灯,学生时不时地打开手机,在课堂上玩网络新媒介影响听课质量,影响教学秩序,网络新媒介还能成为学生逃课、作弊的工具。网络新媒体的游戏丰富,媒体资源丰富,大学生会沉迷各类网络游戏、看新闻、看小说而无心向学,也影响整个班级甚至校园的学习风气。游敏惠(2010)在网络新媒介对大学生影响机器对策中强调,大学生经常在课堂上使用网络新媒介,学生就会听不进去,还用网络新媒介发短信来逗趣找乐,打发时间,课堂上老师讲课内容完全不知。最为严重的是大学生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作弊,甚至有部分学生对网络新媒介作弊持无所谓的态度,不仅导致大学生学习成绩低,还导致大学生诚信度的降低。中国新闻网在2015年12月11日的大学生使用网络新媒介调查报告中提到,杭州师范大学中的在校大学生每天用在网络新媒体上的时间并不少,约花费了5小时17分钟,占一天全部时间的22%。同时,随着大学生每升高一年级,他们每天的网络新媒介使用总时间会减少0.64小时,即38分钟。大学生四年的社会性发展主要体现在新环境中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大一的彼此陌生到大四的挚友惜别,随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个体花费在网络新媒介上的时间逐渐缩短,这似乎表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会削弱网络新媒介使用行为。

2 网络新媒体使用深度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2.1 大学生课堂、课后使用网络工具上网频繁

在校大学生每天用在网络新媒体上的时间并不少,随着大学生每升高一年级,他们每天的使用网络新媒体使用总时间会增加。大学生认为使用网络新媒体最主要的三项功能是:通话、短消息,有85.8%的受调查大学生会出现使用网络新媒体依赖的症状。通过调查得知,大一至大四的学生中有超过62%的学生每天会使用网络新媒体在1-3个小时之间,其中大一跟大四的大学生课堂上使用网络新媒体较频繁分别为94%和92%。[1]部分考试会使用开卷方式的课程,如马列哲学、军事理论课,大学生在这些课堂上玩使用网络新媒体的最多,甚至教授在讲台上讲授的课程学生全然不知进度和详情,也有只带着手机就去上課的,完全不顾书本和笔记。课堂上未关机的学生,收到短信,接到电话,铃声都会影响身边同学甚至教授的讲课进程,尽管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玩网络新媒体会影响到学习成绩,但是在课堂上玩网络新媒体还是屡见不鲜。

2.2 大学生使用网络新媒体上网多,学习用途少

根据调查结果,高校四个年级的大学生使用网络新媒体主要用于上网查阅资料,通讯、玩游戏成为其次的用途。随着大学生年级的增长,使用网络新媒体中商网查阅资料、通讯、游戏成为主要的上网用途。其中大一至大四的学生使用网络新媒体上网查阅资料用途较多,分别为39%,45%,49%,36%,在调查中也不能明确出查阅资料全部与学习有关。[2]玩游戏、阅读新闻、刷朋友圈、发状态、聊条、逛论坛、直播、购物等等,成为高校大学生使用网络新媒体的主要用途,也有使用网络新媒体是用来打发时间、追赶时髦需要、上网查找学习资料,但是所占使用网络新媒体的总时间比例并不大,这能反映出学生们使用网络新媒介主要是用于放松,而并不是用来学习。

2.3 大学生使用网络新媒体影响学业成绩

大学生使用网络新媒体在课堂、课后均会使用网络新媒体,而且使用网络新媒体的时候会对大学生的学业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频繁,时长过长,在大学生课堂听讲、课后温习功课,考试临场发挥等都会有相关影响,随着大学生年级的升高,网络新媒体频繁地使用会造成学业成绩降低的结果。有33%的受调查大三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网络新媒体在3-5个小时之间,是4个年级中比例最高的年级。有22%的受调查大二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网络新媒体在3-5个小时之间。大二大三正直学习任务较重的阶段,如此使用网络新媒体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高校大学生使用网络新媒体进行短信聊天,发状态发微博,迷恋手机上网游戏等,影响学生的休息,造成一些学生喜欢熬夜,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对学习漠不关心。对于那些过度依赖网络新媒体的大学生,一旦离开手机上网,严重时会出现心跳加速、头晕发热、肠胃功能不适和手脚发麻等症状,影响到上课和作业的完成。迟到、厌学、逃课更是成为家常便饭,即使不得已去上课,心中也是念念不忘上网玩游戏,甚至在课堂上私自玩游戏,人在教室但是心在网络上。主要的表现是不认真听课,还影响身边同学的学习。

3 正确使用网络新媒体形成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策略

3.1 鼓励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新媒体完成学习任务

网络新媒体要怎么使用,终究还是由大学生自己决定。学校、导师及大学生身边同学也成为引导的主导。教授在课后可以鼓励大学生通过浏览某一相关学习视频,查看本学科的研究成果或者是通过本视频布置课后作业。例如,各大高校可以进行试点,利用网络新媒体授课、完成和提交作业的实验。通过my Desk应用,学生们可以绘制图表和概念图,以及文本和图片,来完成他们的作业。老师们也能够审查学生们提交上来的作业,并留下意见反馈。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手机上网、电脑等智能设备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学中。老师通过短信、QQ、微信等方式为学生布置作业、发布通知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3]例如马哲课的教授可以让学生们在晚上7点左右,上网观看中央重要会议纪文,病要求通过观后感的方式在网上提交作业,学生在先观看后教授会收到该学生的签名,学生还可以和老师在线沟通。作业APP的开发使用也是另一种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新媒体完成作业的途径。作业APP在开发过程中还可以附带设计游戏,因此做APP作业时还需要得到实时监督,可以设置APP作业一个星期只有两次,通过频率来控制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和平板电脑的时间。

3.2 确立生活重点,合理控制使用网络新媒体的时間

网络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两面的。作为大学生,应该认清不合理对待网络新媒体带来的危害,明确学习才是大学生活中的重中之重。尽量控制自己上网的时间,控制花费过多的时间在虚拟网络上。让网络新媒介成为你的奴隶,而不是让自己成为网络新媒介的奴隶。过度依赖网络新媒体,校园中越来越多的“低头族”出现,长此以往,大学生的学习必然受到影响。[4]高校的大学生应该联合起来,以周期性的方式,通过校园演讲、辩论赛、宣传海报的方式,宣传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新媒体,宣传每天使用网络新媒体不超过5小时的益处,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的好处和做法,减少课堂、课后使用网络新媒体影响功课的恶习。提倡减少游戏、打发时间的浪费,或者是从另外的角度提倡与身边人交往,降低网络新媒体对学生日常生活的依赖。例如,提倡高校大学生与父母、老师、同学、室友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将生活的中心从手机上网转移到现实生活真实的人际交往中。

3.3 利用网络新媒介,发展同学群体讨论交流

网络新媒介的出现,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相对于传统媒介来说,传输更快,信息交流频率增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学习中,可以使用网络新媒介查找得到想要的学习资料,还可以便捷地使用网络搜索、交流论坛、电子公告板等形式获取知识信息。逐渐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同步进行的交流互动方式,形成开放式、个性化、交互式、自主型的模式。通过利用网络新媒介可以随时随地浏览网页、聊天、听音乐、看视频、玩游戏、发微博等,对大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使用网络新媒介丰富了大学生的大学校园生活,让校园生活多姿多彩。尤其是对100-200个学生的大课堂而言,高校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建立网络群体讨论,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互动关系。通过这些互动关系,可以使得大学生在任意时间与未来不同地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进行交流,创造了更多相互接触的机会,扩大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感受社会,缩短了他们与社会的距离,从而加快了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转变。

4 总结

合理使用网络新媒介,建立高校大学生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侧重学业和技能习得,需要学校和大学生自身双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方面,加强规章制度的管理,控制作息时间的办法是定时切断网络,保障大学生足够的休息。如果课程必须使用网络新媒体,应该重视向学习有益的方向靠拢。作为大学生自身,更应该严于律己,以学业为重,控制使用网络新媒体时间,多在网络世界中寻求有益的信息。避免养成网络依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在网络新媒介的使用上做到扬长避短,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优点,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参考文献:

[1] 冯平平.高校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7):6.

[2] 覃欢,韦诗业.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德育对策思考[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5(5):18.

[3] 覃艳.新兴网络交流工具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分析——以重庆市部分高校为例[J].学理论,2014(2):28.

[4] 张明,田小平,黄冬雪.大学生微博使用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以陕西八所高校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3(9):20.

[5]刘丹.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及对策——以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39.

猜你喜欢

网络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版权保护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