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学生有效质疑的策略构建
2017-04-25洪菲
洪菲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怀疑是探索科学的向导,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新课程对教师最大的挑战就是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和问题意识。学生能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否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应该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课堂质疑现状不容乐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质疑,但却没能高度重视学生思维的成果,仍按照自己备课过程中预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教学,学生问学生的,教师教自己的。同时,许多教师对问题的敏感度不高,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快速加以梳理,学生一质疑,教师就被学生牵着走,从而造成教学秩序混乱,教学效率低下,更不能从看似普通的问题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涵,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探究,最后学生的质疑或与本课的主题相差较远,或从课后的习题中随便择取,或明知故问,为质疑而质疑,或问题浅显细碎,毫无价值。课堂中真正参与质疑,真正会提问题的只是班上的少数学生。
二、学生消极质疑原因寻绎
1.学生失去了质疑的权利
一直以来,课堂提问似乎是教师才有的“专利”,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周密的提问下进行的,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教师没有真正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没有意识到每个教学步骤都应着眼于学生探索知识兴趣的培养,方法的培养和品格的形成。
2.学生没有质疑的机会
教师往往把教学环节设计得环环相扣,密不透风。没有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让学生有勇气提问,也没有留有足够的质疑时间,让学生有机会提问。
3.学生缺乏质疑方法的指导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答”的训练,忽视“问”的指导。由于平时缺少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学生不会或者根本不习惯于向老师提问题。
三、有效课堂质疑的策略构建
(一)营造民主氛围,催化学生敢问
罗杰斯认为,一個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关键是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因此,教师首先要“教”得轻松活泼,努力在情绪上感染学生。其次,要与学生角色平等,教师应变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平等的讨论者,留出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畅所欲言,使他们产生更多的想法和表达欲望,避免扼杀学生刚刚萌发的具有创造意义的奇思妙想。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善问
爱因斯坦曾强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想问、善问,就要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结合文本寻找合适的切人点,唤起学生提问欲望的情境,鼓励学生在情景中大胆设想、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
1.质疑重点词句能顺水推舟,引人入胜
在课文的重点词句中质疑,能叩开学生的思维大门,在积极的双边思维活动中使教学过程如破竹之势,顺水推舟,从而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如在教学《狼和小羊》时,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提出:什么叫“借口”?我引导学生对“借口”一词二次质疑,学生提出了两个很有价值的问题:狼找了哪些借口?狼为什么不直接吃小羊,而要找借口?根据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深入,学生终于认清这是一只“很会设圈套的”、“很会骗人”、“很凶狠,很狡猾的”、“披着羊皮的”狼。
2.质疑反常之处能明辨是非,加深理解
课文内容的反常之处也是学生思维容易堵塞的地方,引导学生在此质疑,不仅能够使学生明确作者用意,畅通思路,还能开拓思维,加深理解。如《中彩那天》的故事情节是在矛盾中展开的,根据这一特点,我提示学生课文中前后有矛盾的地方常常是问题的所在,我们可以从矛盾中去发现问题。学生联系上下文很陕提出了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质疑好奇之处能反客为主,诱导创新
根据学生不同的情感倾向、认知水平、学习心态、个别差异产生的好奇心质疑,能使学生产生探究反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能很好地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军民一家》讲的是雷锋冒雨送大嫂的事。上完这一课,学生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雷锋是一名汽车兵,而且看到大嫂时刚好擦洗完汽车,他为什么要走两个多小时送大嫂回家,却不用汽车呢?是啊,如果用汽车送的话,不会耽误那么多时间,雷锋、大嫂、孩子都不会被雨淋病。学生真的疑惑了,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阅历、经验与雷锋那个时代的背景全然不同,教师就要介绍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完善雷锋公私分明的人物形象。
4.质疑课文空白点能出其不意,制胜千里
有些知识,教材在呈现时出于某种考虑,留下了一定的空白。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已有知识水平和可接受能力,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予以补充。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渲染了父亲挖掘的艰难,但对儿子在废墟下的等待却没有直接描写。对于七岁的孩子来说,废墟下近40小时的等待是何其艰难,而这恰是学生很难体会和感受的。如果学生不能体会儿子等待的艰难,便不能体会到儿子的“了不起”,那种深深的父子情就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在课文的这个空白点上引导学生:“你对阿曼达在瓦砾堆下的漫长等待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学生心中的诸多疑问一下子释放出来,从学生的交流中可以看出,他们好像在跟阿曼达一起等待着,这个像父亲一样永不言弃的七岁男孩就这样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三)设置成功体验,鼓励学生乐问
1.要对学生的质疑给予积极的评价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心声,听听他们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尊重他们的自我感受和独特见解。
2.要对学生的质疑进行艺术化处理
面对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教师要善于快速理出头绪: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直接解决;对于涉及重点难点的问题,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对于看似简单,却与课文重点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追问,帮助学生提炼出价值,再进一步深入探讨;有的问题还可以引申到课外,布置长期的作业,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索。
3.设计多种活动方式,搭建学生展示自己观点的舞台
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当“小老师”模仿老师提问;适时组织学生讨论、辩论;设计系列问题,并通过口头提问、书面提问等形式开展“提问标兵”和“最佳问题”的评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