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策略
2017-04-25徐月明
徐月明
拓展延伸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模块之一,如果实施得当,不但可以深化学生对精读文本的解读与理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强化学生的横向思维训练,扩充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忽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过多过深地补充课外内容,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甚至脱离文本随意“拓展”,或者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忽视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阅读效果,强行拓展,造成曲高和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教师没有真正从学生角度来关注和设计“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教语文”。
一、关注兴趣,选择出发点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课堂存在的前提,也是生命课堂充满活力的基础。兴趣因人而异,因家庭背景、生活阅历、人格志趣、知识水平等而不同。因此,学生的兴趣往往在课前就已经存在。而更能打动心灵深处的“兴奋”则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或由教学语言、师生互动、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等而激发的。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学生会产生相同的课堂兴奋点,它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是学习兴趣的外在强烈表现。
我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江雪》一诗时,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概括作者形象,把握诗中他刻画的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一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引导学生理解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现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再适时介绍柳宗元的经历及此诗的写作背景,提醒学生:这首诗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时,他是个坚持正义的政治家,立足于充满矛盾斗争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专取深冬寒凉之际,心情也不是只有纵『青山水的一面,还有严正清苦、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个性尤为突出。然后,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评价柳宗元其人,或者评价本诗,或者表达对柳宗元的赞美。基于之前教者的情感熏陶与情境营造,加上本首诗自身的洁净、遗世独立,学生对柳宗元及诗歌早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的引导早就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打动了学生的心灵,此时的课堂上,学生的兴奋逐渐显现,个个跃跃欲试,很快就在充满激情的交流中让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学生们与诗人进行了一次完美地、深刻地心靈对话,这样的教学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知人论文,再知文论人,而拓展延伸环节又能够及时抓住学习的兴奋点,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培养了学生的迁移探索能力,契合了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
二、立足生活,找准着眼点
有这样一个课例:教师在教学《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这单元的课文以后,在拓展延伸的环节,要求学生学以致用,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以《北京的故宫》为题进行练笔写作,结果是学生苦思冥想,下笔艰难。而之后交流的习作更是令人啼笑皆非,远不见北京故宫的身影。究其原因,在于以上三篇文章的作者能够写出这样的佳作,真切地展现他们对各个风景名胜的深刻认识,不仅在于他们深厚的写作素养,更在于他们对这些名胜的亲身感受,而大多数学生对于北京故宫的了解,都是从影视、文学作品中认识到的,即使去旅游过,也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而已,怎能细腻而准确地描写出故宫的雄伟壮观呢?这种拓展延伸,与学生的生活、感受相脱离,学生就难以下笔。但是教师如果把练笔题目改为《家乡的沙家浜》、《常熟的尚湖》,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写景特点,而且也让学生通过写作拓展,在读写结合中掌握写作方法,同时也能激发起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欣赏喜爱之情。
三、立足文本,确定落脚点
阅读教学要注重对文本本身的解读,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拓展的文本内容也应围绕着阅读文本来进行考虑和设计。从众多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或教学案例来看,绝大多数教师所选择的拓展文本是课外的文本,或题材内容相同,或主题思想相通,或写作手法相通,只要能够帮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巩固所学知识,思维得以拓展延伸迁移,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拓展延伸作为语文阅读课堂中的非主流环节,不可能占用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而教师所提供的课外拓展文本,学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文本解读,其阅读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至于之后所要完成的课内课外文本的比较或者拓展题,其完成效果更是一想便知。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写人文章《钱学森》之后,在拓展延伸环节选用了一篇名不见经传的只是同题材的《林巧稚成才的故事》,然后要求学生比较两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异同。因为临近下课,在老师限定的时间内,学生匆匆阅读了《林巧稚成才的故事》一文,在还没有足够深入解读文本的情况下,就在老师组织的讨论下开始了拓展延伸。这样的拓展延伸会有效果吗?与其这样,倒不如选择一篇学生早已学过的课内文章《轮椅上的霍金》来进行拓展。因为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够深入文本,在充分地体味两篇文章的内涵之后,拓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学习目标,提升语文素养,而且还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了《轮椅上的霍金》,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何乐而不为?
从研究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和研究者针对拓展延伸的许多误区提出了有的放矢的对策以及各种方法、策略和原则,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来拓展延伸,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拓展延伸,把“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拓展延伸真正具有浓郁的学生味。只有这样,才能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双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