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设计促进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研究
2017-04-25白璐
白璐
摘要:以创意设计促进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在创意设计促进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力度不够;文化龙头企业太少,产业竞争力不足;文化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不强,特色产品不明显;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缺乏高端人才等。在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创新的新形势下,要以资源整合的思维,充分发挥文化创意的促进作用,合力从整体上谋划产业发展布局,鼓励产业链纵向兼并与重组,形成企业产业链延伸的有利条件,从而促进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发挥文化产业在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创意设计;文化产业;实体经济;融合
当前,文化产业化发展和实体经济相互介入、相互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新方位的背景下,中央提出要把文化创意与产业融合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通过创意设计来促进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既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又是促进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强化文化产业发展支撑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如何进一步发挥创意设计对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已成为新形势下必须研究和应对的深层次改革发展课题。
一、相关概念的内涵
(一)创意设计
创意是一种进行创新创造的特殊能力,它是人所具有的一种创造力,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生动表现。设计则是在开展某项工作或活动之前,根据目标要求和具体实际制订方法方案等活动,从而对生产要素进行创造性的整合以更好满足人的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它是一种关于形式与秩序的创造性活动。创意设计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简称,它是“创意”和“设计”在创意经济背景下的有机组合,是一种基于人的才华和技能、具有独特价值和意义的文化生产力。在创意产业经济中,创意设计具体包括现代广告宣传服务、文化软件创新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建筑设计服务等内容。
(二)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英文又可以翻译为文化工业,它是文化与社会经济融合发展的产物,既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又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们对文化产业概念的认识和界定不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产业是指由工业化生产并且具有标准化、系列化、生产精细化、消费大众化的文化产品及相关服务。在我国,根据文化部2003年的定义,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所有经营性产业的总称;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则将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概念修订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三)实体经济
按照我国传统的分类方法,结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为便于统计测算,本文确定实体经济主要包括以下行業: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二、创意设计促进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力度不够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化遗存的“古迹”多之又多,但却存在着历史遗存保护有加而开发挖掘和利用不够的状况,遗留的历史文化资源潜力尚未转化为极具竞争力的产业实力。也就是说,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经济产业优势,还没有转化为文化产业增加值,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极大的挖掘潜力和开发利用的空间。如何使我国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变为现实而富足的文化产业,这是超越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文化龙头企业太少,产业竞争力不足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三上”文化产业单位较少,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过亿元的更少,占“三上”文化企业比重很低;文化龙头企业较少,对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拉动后劲不足。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不明显,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不强,又存在文化产业附加值过低,文化产品比重偏低等因素。我国文化产业主体普遍处于“个头小、实力弱、布局散”的状态,文化企业基础薄弱,中小型企业居多,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影响的现代文化主导产业体系还不明显,缺乏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生产特色拳头产品的大型企业。
(三)文化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不强,特色产品不明显
文化与文物、旅游、园林、科技、城建、休闲等关联产业的发展水平都还不够融合,旅游资源整合、集约协调发展不够,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有待提升。知名的特色文化旅游新项目与新产品较少,缺乏有影响力的地方特色拳头产品,知名旅游文化项目和知名文化产品品牌的打造与宣传力度也不够,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不能形成营销规模;一些地方文化旅游景点多数仍处在以门票收入为主的简单经营模式,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装饰、服饰、纪念品、饮食、影音、书画、会演、娱乐等产品服务链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文化内涵的发掘与利用远没有得到体现,缺乏一些地方特色品牌效应,文化、旅游与特色产品的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缺乏高端人才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行业对人才有着特殊要求,这种要求是一种战略需求,这种需求能否得到有效满足将成为争夺文化产业未来制高点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较少,其中广告业占据了“半壁江山”,且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人员的学历和知识水平普遍偏低,一般性内容加工制作人才众多,而长于内容创意、集成传播的高端创意人才匮乏,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从设计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我国开设设计相关专业的学校也相对较少。
三、创意设计促进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对策思考
(一)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促进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
围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税赋负担、降低行政事业性等项目的收费、降低企业人工成本、降低企业融资和财务成本、降低电力成本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等方面出台了利于企业发展的建议,对深入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进一步改善文化企业发展环境,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活力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文化企业要全面细致的解读,重点做好将国家和各地决策部署融入到文化企业的各项具体工作中,提高文化企业社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稳增长信心,促进企业更好发展。
(二)鼓励创意和创新,促进文化创意产品研制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掀起,文化创意产业由于自身门槛不高、硬件要求不强的优势吸引了大量怀有梦想与创意的创业者;在业内,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业态创新不断涌现,成为文化企业经营发展新的着力点。创意设计有利于文化企业为主体地位的文化经济结构性调整,有利于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创新能力、质量和效率。任何有效供给都是以创造和满足需求为前提,而创新性供给往往是创造新需求的保障。通过以创意设计促进文化产业结构性改革和融合性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创造和满足文化消费需求,将继续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要加快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促进技术进步,鼓励创意和创新,促进文化创意产品研制,真正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转变。同时,要建立市场利益导向机制,提供资金便利和税费减免,激励创新成果转化,推动开放创新,将改革重点放在激发文化企业创新动力的环境上,营造创新的土壤,提高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三)依托“互联网+文化”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按照国家关于“互联网+”的工作部署,实施文化产业數字振兴计划,强化文化科技对文化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数字文化产品质量和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增加消费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顺应“互联网+”时代大融合、大变革趋势,促进文化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依托“互联网+文化”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四)建设高素质创意设计队伍
高度重视大中专院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积极拓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途径,为实现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时,要重视现有的创意设计和文化服务人才,建立和完善创意设计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建全和规范创意设计人才流动管理机制,针对创意设计人才特点使其能在自己的岗位中发挥优势,积极引进有高级创意设计水平和文化产业开发管理才能的人才,充分调动他们创新创造的积极性,激励他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跨域发展,积极参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此外,要注重人才培养整体规划,重视文化产业工作者的培养和培训。一是培养具有文化创造力的创新创意性人才;二是培养能把握市场经济规律、精通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人才;三是建立文化产业培训基地。此外,通过完善交通、教育、文化设施等基础设施,构建文化产业创意设计人才良好的工作设施和优质生活圈。
结语
坚持文化创意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也是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创意设计是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创新的新形势下,要以资源整合的思维,充分发挥文化创意的促进作用,合力从整体上谋划产业发展布局,鼓励产业链纵向兼并与重组,形成企业产业链延伸的有利条件,从而促进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发挥文化产业在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应有的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