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真话是一种担当

2017-04-25史见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7年4期
关键词:魏徵上级领导废话

史见

讲真话、说实话,是做人起码的要求和“底色”,也是规范社会秩序的“内生力量”。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讲真话更是一种担当。

唐朝政治家、思想家魏徵,性格耿直,敢于直言进谏,是讲真话的榜样。他病逝时,唐太宗亲临吊唁,并留下了那段千古传颂的“三镜论”:“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可见,魏徵在唐太宗心中的位置之高。

反观现实,却令人忧心忡忡。当前,一些干部抱着“老好人”心态,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生存法则,只说“好话”不说真话,只讲成绩不谈问题,以至于在工作中讲正确的废话多,讲实事求是的真话少;讲漂亮的空话多,讲务实的服务少;“假大空”“隐报瞒报漏报”等现象时有出现,有的甚至面对组织审查时还“玩儿虚的”。与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实事求是政治品格,是何等的背道而驰!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真话是一个领导干部真理在身、正义在手和有公心、有正气的重要体现。讲真话、说实话不仅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职业操守,也是做人为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讲真话,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敢讲真话,首先离不开熟稔“家底”,掌握真实情况。现在一些地方经常出现一种亟待引起重视的不良现象:市县领导不知道情况的,故意说自己“知道”;乡镇干部知道情况的,反而说自己“不知道”;村级干部有情况,却拼命地不想让上级知道。可想而知,这样一来,上级领导干部还能掌握到真实情况吗?因此,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时,须全方位掌握情况,精准把脉。

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领导喜欢听真话、带头讲真话,群众才敢讲真话。”魏徵为什么敢于谏真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唐太宗听得进真话、不忌讳别人说实话。谈及讲真话,一些基层干部似乎有些忧虑:讲真话多了,矛盾和问题反映多了,会不会让领导觉得自己能力不行、水平有限?所谓“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很多不真不实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是上行下效、下投上之所好的结果。鼓励党员干部讲真话,还需要上级领导听得进真话、实话。

正确的废话永远不会错,但是于工作并没有多大用处。既然如此,为什么很多人还愿意讲正确的废话呢?重要原因就在于正确的废话不会出错,没有政治风险。由此观之,营造一个允許说错话的环境至关重要。只要不涉及基本立场和原则性的错误,上级领导不给真实的声音穿“小鞋”,特别是要宽容改革创新中的失误,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大力支持和保护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理直气壮地为他们撑腰鼓劲,真话就会自然地来了。

猜你喜欢

魏徵上级领导废话
留一手
留一手
“废话”里也有不“废”的“话”
挑战舌头
唐太宗何以怒砸魏徵墓碑
唐太宗何以怒砸魏徵墓碑
以诚相待
分工
“废话”多说有快乐
“废话”多说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