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及改进措施

2017-04-25袁园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大类招生

摘 要:随着全国各大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这些年来,“大类招生,专业分流”作为一种专业培养模式,正逐渐被全国各大高校采用。本文从工作实践中着手,在阐述大类招生优点的同时,指出了大类招生带来的一些弊端。

关键词:大类招生 专业分流 大学生教育管理

所谓大类招生,就是高校将相近的专业,合并成一个专业门类,按一个专业门类进行高考录取。新生入学后,进行1至2年的学科基础教育,之后根据学生意愿并参考学业成绩选择具体专业。我校以商学院为试点,从2010年起将11个专业按照三大类进行招生。实行大类招生,按照大类教育计划对学生进行培养,强化基础教育、淡化各个专业之间的差别,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一,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范围更广泛。

按照大类招生的模式,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再直接选择具体专业只须填报大类名称即可。这样,学生填报高考志愿的范围更广,有效避免了填报志愿时的从众心理,也避免了许多考生在还不清楚各个专业到底学什么或者不清楚自己的志向、兴趣时要事先确定专业的盲目性。

第二,有利于学生理性选择专业。

根据商学院现阶段实施的专业分流方案,新生入学后的前两年按照学科平台进行通识教育,在第四学期时按照学生前三个学期专业必修课的平均成绩进行排名,采取以“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并兼顾各专业可接受人数上下限的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在前兩年的学科基础教育期间,学院为了指导学生理性地选择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参考平台,如:学院开设了由责任教授领衔的专业概论课,使学生初步了解各个专业;通过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使学生打好坚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通过开展各类讲座、竞赛、实战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更了解各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资源;学院邀请各行业的校友为学弟学妹们介绍就业信息,用人单位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各个行业的起薪水平以及职业发展等。学生可以根据掌握的信息,结合自己的发展计划以及对专业的兴趣,制订专业选择方案。

第三,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按照大类招生的培养计划,使学生具备了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在专业创新领域的能力。实行大类招生通识教育培养后,我校商学院在课程的设置上突破了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充分利用学校理工科背景的多学科优势,构建了一种宽口径的基础课程体系,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深入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第四学期学院进行以竞争机制为主导的专业选择机制。根据学院现有的《专业分流试行办法》的规定,按学生所修的第1学期至第3学期理论必修课的初修成绩计算平均成绩。使学生明确只有成绩好才能在专业分流中掌握选择热门专业的主动权,从而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虽然按照学科大类招生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大类招生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其本身还存在着一些弊端,需要不断完善。

第一,现行的专业分流方式是根据学生前三个学期的必修课平均成绩排名,设定一定比例进行专业分流。这样加剧了学院内部所谓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就商学院而言,大部分同学都会热衷于选择金融、会计、财务管理等热门专业。然而,为了保证学院各专业教学资源的相对平衡,确保教学质量,学院对各专业按照学生人数依比例设置了上限和下限,这样只有成绩排名靠前的优秀学生才能在专业分流中掌握主动权,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排名靠后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分流。也有同学为了进入热门专业,只重视必修课的学习,不参与学院各类活动,使专业分流这一教育改革变得功利。

第二,单纯按照成绩的高低进行专业分流,表面看是一种相对公平的方案,但却必然导致在专业分流之后成绩好的同学都进入了热门专业,而那些所谓的冷门专业的学生整体学习能力不高,学生对被分流的专业不感兴趣,对于专业课程学习没有积极性,导致部分专业不及格率高,就业率低,这样也同时降低了老师对工作的积极性。

高等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如何帮助学生避免对专业的片面理解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制订有前瞻性的教学计划,做好就业预测工作。近几年来,学院加大了对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在各个专业开设了操作性很强的实践与模拟课程,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解,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从而达到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第三,学生到了大三进入专业班级时,之前建立的班级关系、宿舍关系被一一打破,如何快速建立学生对新集体的归属感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首先班导师要及时建立与同学之间的联系,班级里有特殊问题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辅导员可以从学生的心理引导展开工作,消除学生对进入新班级的不安感以及有些同学没有进入理想专业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在教学管理的连续性方面也要做更多深入细致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唐苏琼.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

[2]钟文强.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若干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5).

[3]宋永涛.从招生模式的变化解析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5(1).

[4]荆全忠,邢鹏.大类招生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的困境、原因与对策[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4(3).

作者简介:袁园(1978-),女,浙江上虞,汉族,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下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下的经管类本科生专业认同度分析
大类招生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涉农专业大类招生的探索
大类招生模式下大学生专业分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浅论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交通运输大类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本科按大类招生相关思考
教学型高校实施大类培养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