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新育技巧与心理健康维护

2017-04-25汤圆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问题学生行为习惯

汤圆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育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在小学的教学当中,心里健康也为广大教师所重视。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期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里。

关键词:学会倾听 行为习惯 成功案例 问题学生 家校互助

所谓班主任的“心育技巧”,就是把每一個学生当做平等的人来进行沟通交流的艺术,也就是尊重学生、加强师生沟通的艺术。对于如何对学生进行“心育”及如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与学生交朋友,学会倾听

很多班主任老师在教育他的学生时,经常“居高临下”,特别是面对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时,一见面就不给予解释的机会,从而使师生关系僵化。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缺少对孩子的理解。原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因此正确的做法是要“蹲下来”,与他们保持平等,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甚至批评,与学生交朋友。只有成为他们可信任的对象,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关怀,让爱重新注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问题就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心育”便能获极大的成功。

二、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管理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心里健康的基础。习惯的培养也是建立自信心,培养意志力的手段。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有序,快乐,这无形中就增加了他们内心健康有利因素,所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在帮助他们重塑心里,改善心里健康的手段和措施。

三、用成功的案例,树立榜样

成功的案例可以是之前几届“学哥”、“学姐”的奋斗史,也可以是各科老师的成功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让学生有目标、有进取心,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提高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有学习的动力、兴趣。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让学生确立学习的近期、远期目标;其次,让每一位学生制定一句座右铭,并张贴在课桌的右上角,时刻警醒自己;第三、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表,并加以贯彻执行。第四,各科在总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建立错题集,并及时“消化”;第五,建立学习小团队,引导他们“先学后教”、“先做后评”,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

四、对待问题学生,旁敲侧击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差生是家长和老师联合“缔造”的,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当老师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我们的心态会直接影响我们所要采取的教育行为。把犯错误的学生扶起来,班主任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对待“问题”学生采用刚柔并济的方法,利用旁敲侧击,恰当地运用“发现闪光点——放大闪光点——引领发挥闪光点——迁移闪光点——体验成功——增强自信”的循序渐进的策略,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自信,让学生的抵触心理,逐渐淡去。使师生间心与心的距离拉近,使学生长时间封闭的心灵大门向老师敝开。这不仅维护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还为班级的教育管理及班风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空间。

五、建立家校互动,协同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以其启蒙性、连续性、终身性、潜移性的特点对孩子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家长不懂得孩子的心理需要,忽视孩子的个性差异;有的对孩子过分严厉和粗暴;有的则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积极创建团结合作、互助互爱、乐观向上的班级环境和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课外环境。首先,我建立了《家长联系手册》,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使教师与家庭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从而确保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其次,我还建立了“接待家长日”,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加强家校联系,能增进家长与老师的友谊、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教育本是一个综合的统一体,社会、学校、家庭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而班主任老师恰恰是这个统一体的桥梁和纽带,其作用不可忽视。

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

(一)具体包括:1.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2.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3.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4.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知道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5.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队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6.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和技巧。

(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1.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2.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3.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胆怯等;4.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5.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儿童的性无知而产生的性游戏行为。

班主任老师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正规军”。教育、教育,是为“育”而教,而不是为“教”而育。若能“揽天下英才而教之,乃人生一大乐事,”但真正“培英育才,”却又是一大苦事。苦苦乐乐构成了班主任精彩的人生。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转化“问题学生”,做智慧班主任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关于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