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017-04-25王秀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创造力创造性

王秀娟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怎样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需要每个语文教师认真考虑的。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力,这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坚持培养训练。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积累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必须给予学生以充分的文化知识,这不仅是语文作为其他学科的“工具性”要求,更是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基础和必要前提。首先要抓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他们对课内知识有一个扎实、牢固的掌握,具备良好“听、说、读、写”技能;其次,还要注意课外知识的积累,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广阔的领域。通过课外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外实践,还能将学生的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应用实践能力,为培养创造力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美國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安全的课堂气氛。”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保证。营造这样的氛围,首先要从教师入手,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任务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要视学生为自己的朋友,经常跟学生交换自己的看法,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经常表扬与鼓励学生。从而建立起一种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师生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把教与学统一起来,师生双方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平等密切的师生关系无疑会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主体力量和主题责任,从而形成自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动机,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的潜能。

其次,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鼓励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学生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将学习的过程转化为积极的学习实践活动,才能使知识转化为智能,从而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尊重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去,并促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己“主体性”地位的存在。进而引导他们在学习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才能。

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的文化修养、生活经验以及思想境界等方面的不同,就会形成多姿多彩的个性差异。这些差异就造成了每个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差异。如在《项链》教学中,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形象的认识,有的同学认为她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所腐蚀而导致青春丧失的悲剧形象,有的同学认为她是一个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戏剧性变化无能为力,只能听任摆布的宿命者形象,也有同学认为她是一个由虚荣心导致错位,最终通过诚实劳动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个最终变得很美好很可爱的女性形象。学生这种在语文学习理解上的差异,不仅符合艺术欣赏规律,更是他们个性发展的表现。教师要对此给予积极评价,久而久之,学生个性就会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充分张扬,创造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最后,还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动机的启动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因此,教师还要以新奇、独特的方式设计教学情境揭示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重视创造力的培养,让学生多一点兴趣,少一点约束。

三、培养创造性心理品质

培养创造性心理品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个关键因素,良好的创造性心理品质是创造力产生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因此,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灵敏感觉。语感的获得,不是单纯依靠书本学习,而是根据日常生活中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认真观察、感悟而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生活经验,所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要不断开展探索性的观察活动。

其次,还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创造的重要工具,“任何一种发明创造,就心理过程来说,都是想象的再现”。因此,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想象,达到理解课文、提升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当然,还要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这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创造性学习是一个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没有坚强的意志,这个过程就难以持久,只有具备了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意志因素来鼓舞学生,让他们受到感染和熏陶。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和作业,让学生通过努力去完成,锻炼他们的意志,让他们在锻炼中感受到创造的喜悦,坚定他们创造的决心和信心。

四、注重实践,提高创造力

实践是检验人们主观活动成败与否的重要标准,也会对主观活动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因此,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实践的作用不可忽视。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创造能力提高的程度,来检验自己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效果,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适时做出调整,找出更有效的方法。

另一方面,在学习实践中,学生的创造力也能得到切实提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实践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重要意义。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我抓住学生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采用扮一扮课文中的人物,演一演课本中的有关情节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让学生把这个故事改编为课本剧来演,由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剧组,并安排好编剧、导演、演员、剧务等,做到人人参与。表演时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林冲三打洪教头”这段戏,小演员们竭尽所能,演得十分精彩。通过这堂课,既检验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创造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形式和手段是多样的。教师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具有相当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为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创造力创造性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