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壳机动队》为什么被称为神作?
2017-04-25康荦
康荦
《攻壳机动队》终于拍成真人版了。得知这个消息后我首先想到了初中班上一个不善言辞的戴眼镜男生,当时日漫流行,不管谁都爱画上几笔,几乎每个人的书本空白处都画满了不合比例的小人儿。那个男生画的所有形象都是少佐。
多年之后,我才知道《攻壳机动队》里面那个裸体的女机器人少佐,是多少男孩心中的性幻想对象。而当年那个每天在书本上画少佐的男生,现在应该已经喜当爹了吧。不知道这次他是否也会走进电影院,看一看斯嘉丽·约翰逊的光学迷彩紧身衣呢?
早在真人版《攻壳机动队》预告片放出来之时,就有大量原著粉跑出来,一面期待,一面唱衰。 4月7日,中国观众终于有机会进入影院见识下这部影片的“廬山真面目”,该片也在上线后,连续五天蝉联单日票房冠军。观众被各种视觉特效深深震撼,有人大赞“寡姐”斯嘉丽·约翰逊的美貌与演技,但也有人说它是个“空壳机动队”,痛斥导演舍弃原版中哲学思考内容的做法,称其画皮不画骨。上映6天1.77亿的票房在动辄天文数字的好莱坞大片中显得有些寒酸,但是并不妨碍真人版《攻壳机动队》成为一部话题性影片。
不管怎样,这部日本漫画家士郎正宗创作于28年前的漫画作品,即便被放在今天的大银幕上,依然显得十分的“酷”。 从1989年士郎正宗的漫画版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押井守的剧场版以及随后衍生开来的TV版,再到这次的真人版电影,《攻壳机动队》经历了近30年的演变与发展,其中的预言意义、哲学思辨以及赛博朋克美学,使其成为科幻史上不容忽视的经典,影响了之后斯皮尔伯格等人的创作。
而对于普通观众而言,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攻壳机动队?官方解释是装备有攻击性装甲外骨壳的机动部队,就是故事中的公安9科。影片的英文名字“Ghost in the Shell”似乎更能解释这个问题——躯壳内的灵魂,Ghost用来指构成存在的意识部分,就是灵魂;Shell则用来指构成存在的物质部分,也就是躯壳。而关于义体人“是否存在灵魂”,是《攻壳机动队》一直探讨的主题。如果说攻壳机动队这个大IP就是灵魂,那么它的躯壳就是三个人——
《攻壳机动队》VS士郎正宗
1989年,时年27岁的日本漫画家士郎正宗,在《Young Magazine》上开始连载第一篇《攻壳机动队》。漫画更新的时长为3个月一话,画完12篇后完成了《攻壳机动队》第一部、第二部的正式内容,并在1991年出了第一本单行本。这部作品主题晦涩,和当时流行的日本主流漫画格格不入,定价又高,刚开始出版时并不被看好。但士郎正宗觉得,“科幻类作品有必要创作一些全新的类型。并非未来都是世纪末的那种孤立无助与彷徨不安的感觉,而应该是崭新的、更有希望的才对。必须在可以给人新鲜感觉的题目上动脑筋,虽然这样很难,但是为了众多的读者考虑,也为了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而不得不这样做,再说这本来就是我的工作。”于是他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未来世界。漫画画风粗犷,里面的人物也都很有性格,喜欢讲黑色幽默的冷笑话,但却掩盖不了整部作品硬科幻的本质。漫画弥漫着浓重的赛博朋克气息,充斥着各种专有名词,还有诸多对于政治、哲学、宗教的隐喻。这些难懂的东西之后都成为读者追捧这部作品的原因。现在看来,士郎正宗当年创作的《攻壳机动队》原著漫画反倒是整个IP作品中最阳光、轻松的,因为士郎正宗本人一直对科学抱有肯定的态度。
《攻壳机动队》VS押井守
《攻壳机动队》之所以能够享誉国际,除了它曾经影响了斯皮尔伯格创作《人工智能》、《少数派报告》,沃卓斯基兄弟(现在是姐妹了)拍摄《黑客帝国》,另外一位日本导演押井守更是功不可没。
1995年,押井守将士郎正宗的《攻壳机动队》搬上大银幕。这部由英国公司全资投拍的日本动画片,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押井守版《攻壳机动队》将日本动画推向国际,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二个在日本国土之外放映的动漫,也是第一部在美国billboard排行榜上放映首周排到第一的日本动漫。而剧场版第二部则成为日本动漫历史上第一部入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的作品。
在此之后,随着电影引发的连锁效应,士郎正宗又推出了新的单行本。“攻壳机动队”影视创作不绝于世——2002年推出TV版《攻壳机动队 STAND ALONE COMPLEX》,由神山健治导演,主线讲述“笑面男”事件;2004年,TV版《攻壳机动队 S.A.C. 2nd GIG》播出,导演依然是神山健治,不过押井守也参与了制作;同年,酝酿五年之久的剧场版《攻壳机动队2:无罪》上映,在日本创造了13.7亿日元票房、130万人观影的纪录,并在美国47家影院上映,取得104万美元票房,成为北美票房榜第15名。
之后神山健治又陆续推出三部《攻壳机动队》系列作品,押井守推出了1995年剧场版的重置电影《攻壳机动队2.0》,2013年,黄濑和哉导演了攻壳前作系列《攻壳机动队Arise》……总之,围绕“攻壳机动队”这个超级IP的再创作就没消停过。
后来看来,押井守当初对于原著的粉碎是成功的。他将原作的赛博朋克弱化,进而探讨自己的一套哲学。原因则是押井守心爱的猫咪去世,“我真真切切地感到,自己的一部分被生生掏空了,然而我却完全不知如何去应对。我如梦初醒,这才知道我对于死亡其实一无所知”。在《攻壳机动队2:无罪》中,押井守引用了日本能剧大师世阿弥所著《花镜》里的名句: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
《攻壳机动队》VS斯嘉丽·约翰逊
大洋彼岸的好莱坞也跃跃欲试。
2009年,押井守的头号粉丝斯皮尔伯格买下攻壳系列版权,打算完成真人3D版,但因为各种原因,计划被迫流产。之后,派拉蒙工作室接下了这一项目。尽管此次真人版《攻壳机动队》的导演是鲁伯特·桑德斯,他本人也是攻壳系列的粉丝,但出演少佐草薙素子的斯嘉丽·约翰逊才是此次真人版的头牌。
从斯嘉丽·约翰逊出演少佐的消息传出,粉丝们就表现出一种既期待又担忧的矛盾心态。一方面,斯嘉丽·约翰逊是否适合一個日本女性的形象饱受争议;另一方面,已经有着《超体》和《her》两部科幻大作加持,斯嘉丽·约翰逊已经俨然成为《攻壳机动队》女主角少佐的不二人选,换句话说,除了斯嘉丽·约翰逊,实在想不出什么别的人选了。
在采访中押井守也对斯嘉丽·约翰逊称赞有加:“她的角色比想象的要更加立体。少佐虽然有残暴好战的一面,但也充满了不安。她既不完全是人类,也不完全是机器。而斯嘉丽可以用眼神来演出这种感觉。这个角色简直为她量身定做,其他人应该都演不了吧。”人类对“机器+人”的最高幻想就是斯嘉丽·约翰逊:完美的身体和超强的外挂。她冷峻的面孔在银幕上极具存在感,就像通电后的少佐一样,散发着幽蓝冰冷的光,令人倒吸一口凉气。没人关注她究竟裸不裸体、露没露点,银幕上的她与性感无关,与未来有关。
链接
赛博朋克:
20世纪80年代,威廉·吉布森的一本《神经浪游者》引发了科幻小说的另一个时代——赛博朋克(cyberpunk),人们开始思考在这个可能会被计算机网络,控制住个人体验的时代,生活“真实感”和自我的“感受”是否还会存在。作者将故事发生背景放在一个反乌托邦地球上,围绕着黑客、人工智能、数字空间、虚拟空间等这些我也解释不清楚你也不想听的元素展开故事。就像是《黑客帝国》,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感官体验可以互相转换,直接插上USB就能实现数据输送。
《攻壳机动队》IP:
漫画《攻壳机动队》以平行世界为舞台,讲述在2029年,世界经过第三和第四次大战后开始形成了“地球统一区域”。在这个时代里,日本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的状态:通过微型机械技术,人的脑神经可以跟机械装置进行电脑化连接,再加上义肢和机器人科技的发展和普及,人脑能直接连上网络,随意操纵作为自己身体一部分的机械肢体。
真人版电影《攻壳机动队》讲述了只保留了脑部和少许记忆,全身被机械化的搜查官·少佐(斯嘉丽·约翰逊饰演)与搜查组织“公安9课”的成员一起调查网络恐怖袭击事件的经过,片中北野武、泉原丰、桃井薰、福岛莉拉、山本花织等诸多日本演员都有出演。
想要理解《攻壳机动队》,你可以看看下面这些书——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麦田守望者》、《九故事》
《麦田守望者》的形象与攻壳系列的诞生息息相关,《九故事》中的《笑面男》和《香蕉鱼的好日子》也都被士郎正宗创作《攻壳机动队》时所参考。
赛博朋克系列 《神经浪游者》、《1984》、《美丽新世界》、《未来的夏娃》
其中《神经漫游者》开创了赛博朋克这一科幻亚类型,书中故事受到《银翼杀手》的影响,但其中的概念也影响了《攻壳机动队》和之后的《黑客帝国》等电影。
科幻系列 《自私的基因》、《地球生命圈》、《机器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