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班倒』一族的苦与乐

2017-04-25林萍姗

就业与保障 2017年5期
关键词:夜班工作

林萍姗

『三班倒』一族的苦与乐

林萍姗

前阵子,一则名为《父母工作三班倒攒下3万元儿子打赏游戏主播花光积蓄》的新闻在网络上热传,网友们纷纷谴责孩子任性打赏的行为,同时对其“三班倒”的父母表示同情,直呼这种工作模式赚钱不易。在采访中,孩子道出了他的心声:父母上班忙,没有时间管他,只有游戏才能让他快乐。

在谴责这位孩子错误行为的同时,我们不妨探讨下关于“三班倒”的一些事。

“三班倒”,这个词对于尚未步入社会的青少年以及正常上下班的职场人士而言都较为陌生。从字面意思看,“三班”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段上班,不同时段的班次根据工作需求而定。这是一种“另类”的工作模式,也只有从事此类工作的人才会明白个中滋味。

夜班较为难熬

一名“三班倒”的工人,在上班前后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他们的压力排解又达到了什么程度,这是两个“谜团”。为了解开这两个“谜团”,记者首先探访了一名“三班倒”的工作者,他叫银迁,是厦门一家外企的职工。

银迁说,他身边的朋友都很羡慕他的工作模式,认为这样能有很多空闲时间在家休息,不像一般的上班族工作日都要往公司跑。然而,这样的工作模式真的格外舒适吗?银迁直言,夜班较为难熬。

“上夜班是一个与自己‘较劲’的过程,事情多了人会有些焦虑。”银迁说,他一直在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身体,争取工作时有一个更佳的精神面貌。

事情不多的时候,银迁和他的同事得空在办公室休息,但不能完全地放松下来,也不能小憩片刻。许多事情都是临时的,他们必须第一时间赶去处理,没有缓冲时间。“其实,基本上都有事情要处理,真正闲下来的时间很少。”银迁说这句话的时候,没有任何埋怨。他认为,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接受它的运作模式,工作时间内的事情都是本职工作,自己有义务完成。

“三班倒”的工作,银迁从事了四年,从最初的“无法适应”到如今的“渐入佳境”,作息时间从“混乱”到了如今的“有了一定的规律”,银迁在许多方面慢慢步入了正轨。四年里,银迁和同事一起摸索出了一些解乏的办法:例如,困的时候,可以喝喝水、泡泡茶,喜欢抽烟的同事可以通过抽烟提神,或是寄希望于小说、视频,以此集中精力,让自己清醒……身处任何一种困境,都会有办法缓解、解决,有心人能运用最合适的办法,找到折中的状态。

日间休息的“尴尬”

“我的小区里有很多单位的同事,我们多是‘三班倒’,上完夜班回家后需要好好睡上一觉。可是,小区楼下的店面一到营业时间就开始放喇叭,各种叫卖声与动感的音乐吵得我们睡不着……”铮铮是一栋安置房的低层住户,由于工作性质,白天在家睡觉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可是屡屡遭受噪音骚扰,“声声入耳”,这让他感到十分困扰。

2010年,铮铮从安溪老家来到福州的一家工厂工作。当他第一次听到“三班倒”的工作模式时,心里是矛盾的。他知道,“三班倒”上夜班是避免不了的,过去在老家习惯了早睡,来到这里必须习惯通宵。几经思考,铮铮最终决定尝试这份工作,挑战一下自己。

刚开始工作时,楼下的商铺较少,不存在噪音扰民的现象。后来的几年里,他所居住的这一带渐渐发展了起来,楼下的几家商铺换了数任主人,铮铮见证了这里的变化。半年以前,一家服装拍卖店的“到来”让铮铮感到恐惧。白天是许多人外出上班的时间,外面的噪音对大多数人而言无关痛痒。可是对于自己这种“特殊”工作的人而言,实在不是一件“幸事”。如今,铮铮为了挣脱噪音的“牢笼”,萌生了自己租房的念头。

小李是武汉一家公司的值班经理,平时工作的内容是独立带班,处理工作相关事宜,维护公共关系。小李的工作同样需要“三班倒”,每次工作8个小时。白天是他上完夜班后补眠的时间,无奈搬到新家后周围有部分邻居还在装修,敲敲打打的声响、钻孔机的声音严重地影响了他的休息。

“物业规定:周末和工作日的中午、晚上不能动工,可是有时候我不得不在装修允许的时间里休息,这真的很尴尬。”小李是刚入行不久的员工,目前尚未完全适应“三班倒”的工作,生物钟被打乱,白天、晚上都犯困,如果休息仍旧得不到保证,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会受到影响。

小李说,“以前看我姐夫‘三班倒’,我还没什么感触,觉得他这样也挺好,平时别人上班的时候,他在家里玩,想什么时候吃饭就能什么时候吃饭,去餐饮店能避开高峰期。如今我也‘三班倒’了,越发觉得赚钱不易,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血汗钱,用起来更加慎重了。大家应该给‘三班倒’的工作者最大的尊重,他们养家糊口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

我们常去踏青

陈某今年55岁,他的身体一直很健康,心态也很阳光。他将自己硬朗的身体归功于踏青这项爱好,同时,他也感激自己的工作给了他这样的条件。

“我知道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三班倒’的工作都有很多抱怨,我工作三十多年了,从一开始就在‘三班倒’,如今依然‘三班倒’,我没觉得它对我造成了什么困扰。我这把‘老骨头’能做到的事,为什么年轻人做不到?”

回忆起年轻时候的工作,陈某感慨万千。“那时候我在电台工作,上下班都踩着自行车,在那个年代的人看来,踩着单车、做着文艺工作,也有一点儿‘文艺范’。”“三班倒”,让陈某没有错过孩子的许多成长瞬间,对孩子的陪伴多了,和孩子的关系也更加亲密了。

“我的孩子上小学的那个时期,我开始喜欢上了踏青。我和几个当时同在电台工作的老同事约好要定期外出踏青,这个习惯就从那时候开始保留了下来。如今,我的孩子已经大学毕业,我的工作单位早已不是当初的电台,也许是和这类工作有缘分,离开电台后的新工作仍旧要‘三班倒’,想想也挺好,我还可以在工作日的清晨和老友踏青,因此那时我欣然接受了。就像那句老话,‘生命在于运动’,坚持运动可以增强体质,走的路多了眼界也不一样了。上夜班的弊端其实可以通过踏青来弥补,青山绿水给心灵带来的洗礼真的足够了。”

据陈某介绍,与他一同踏青几十年的几个老友现在身体都不错,“三班倒”不是他们的“敌人”,而是与他们结伴几十年的“老友”,是他们人生的见证者。

把工作以外的时间留给家人

林逸是一个恋家的人,家人在他心里的分量是最重的。他今年的愿望是:把工作以外的时间都留给家人。

“我的母亲这两年苍老了很多,她两鬓的白发是从前不曾看到的。这次我回去,看见父母看我的眼神,差点落泪了。他们是多么渴望见到我,而我又是多么的不孝顺啊!我不想让自己留下遗憾,想争取更多的机会探望父母,所以几个月前我换了现在的这份‘三班倒’的工作。”

林逸说,他在泉州市区工作,而父母在南安老家。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工作繁忙,每周要上六天班,林逸一直没什么机会回老家探望年迈的父母,每年的团圆只能指望春节的那几天以及个别的“小长假”。林逸对父母一直都很愧疚,为了能多回南安看望父母,他决定改变工作、生活模式,做一个真正的孝子。

“我不会后悔自己的决定。虽然‘三班倒’的工作需要上夜班,刚开始的那半个月我没能完全适应,倒班过后睡得也不踏实。好在,苦尽甘来,现在我已初尝其中的‘甘’了。有时我连续上班,得到了调休的机会,当我有几天空闲,就自己开车回南安,陪伴父母几天。虽然小聚过后还要再次分离,但这样的陪伴对二老而言也是十分珍贵的,他们快乐,我也快乐。”

父母在,不远游。在外工作的游子心系父母,思念与牵挂是一种爱的“折磨”。“三班倒”,让一部分人有机会凑到一个个“小长假”,利用这样的“假期”返乡探望父母。回乡的路途有时候很远也很颠簸,但是这种快乐是他人无法想象的。

“三班倒”一族的得与失,是一个“矛盾共同体”,他们有时是心怀着希望在工作,失去一种“自由”的同时也在播种另一种“自由”,如何快乐地工作因人而异,长远的希望就在心里。

“三班倒”的就业缺口大

随着部分行业的人才储备接近饱和,一些大型企业抛给社会的招聘名额开始变得紧张。好的契机需要等待,也需要一定的运气才能碰上,若是无缘心仪的工作,为了避免直面“空窗期”,许多人选择接受一些过去从未考虑过的工作。“三班倒”的工作机制,就是迎接他们的一种新的契机。它是企业与人才之间的“双向选择”,也是增加就业机会的有利渠道。

许某是一名时事评论员,他的观点是:有些工作本就需要昼夜无休地进行,这类企业需要大量“三班倒”的员工,“三班倒”的体制在往后的几年里会更有市场。

“说到‘三班倒’,人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多是饱经风霜的劳动者深夜干活的场景。‘三班倒’的人肯定是要把‘夜猫子’的角色‘演绎’充分的。如果决定要把这份工作坚持下去,干到退休为止,那么心态的调节是最重要的。倘若对待工作长期持以排斥的心理,内心的烦闷与身体的疲惫会结合,营造更差的工作体验。因此,这类人要克服内心的抵制,做到爱岗敬业,让之成为兴趣,才能与之愉快地‘相处’。我们处在一个舒适的‘地带’,无法对文化程度不高、经济条件不好的人真正地感同身受。例如农民,他们要支撑一个家庭,光靠干农活是很难办到的。受自身资历限制,他们进城后迈不进‘高门槛’的工作岗位。企业提供多一个‘三班倒’的岗位,就为多一个家庭带去了希望。”

医院、工厂、电力公司、码头……在很多行业都有“三班倒”的岗位存在,许某接触过不同行业的“三班倒”工作者,也因他们有了一些体会。

“除了农民以外,现在也有很多高素质人才也做着这样的工作。他们选择‘三班倒’,不全是出于就业难的考虑。‘三班倒’的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在它的弊端之下,也有很大的优势存在。当代的年轻人爱自由,希望有更多自己的时间,做喜欢做的事或是陪伴家人,‘三班倒’的工作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让部分人从中受益。”许某认为,“三班倒”既增加了工作机会,又为喜欢它的人创造了自由的空间,大众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三班倒”的体制,少一点误解。

接受与否各自选择

“如果以后公司实行了‘三班倒’,我一定会辞职。”小立说,她在找工作的阶段就确立了一些原则,“三班倒”就是其中的“雷点”之一。

“我知道社会上有许多人正从事‘三班倒’的职业,他们昼夜颠倒地工作,经历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作为一个职场新人,也作为一个不用‘三班倒’的上班族,我对他们很是敬重。但对我而言,因个人体质较弱,需要充分的睡眠以及正常的作息,‘三班倒’绝对不适合我。一个女孩子,如果总是熬夜,会苍老得很快,我希望自己的青春可以持续得久一点。”

小立口中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她对“三班倒”的模式带有一些排斥,不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我们不能轻易地为小立的“原则”下定义,判定它的对错,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声音”,不少人与之产生共鸣。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也听到了一些与小立截然不同的“声音”。他们对“三班倒”的工作十分向往,认为墨守成规的工作模式没什么意思,“三班倒”的“未知”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召唤力,如果可以选择,试试这种工作也未尝不可。

肖亮在港口工作,目前不需要“三班倒”。但是提及近期他将调到另一个部门,开始“三班倒”的工作时,肖亮的激动溢于言表。

“之前和同事交流的时候,我就知道有这样的一种工作模式,它让我跃跃欲试很久了。”肖亮的家离单位很远,每天坐着班车早出晚归,在车上的时间就花去了将近三个小时。如果可以上一整天,休息三天,省去路途的麻烦,肖亮是愿意接受的。“听说新岗位连续上一整天班,就可以换三天不用上班,想想就很兴奋。我女儿刚满月,能有多一点的时间陪伴她是再好不过的了。”

关于身体是否能接受“三班倒”模式的问题,肖亮的态度十分坦然。他眼中的“三班倒”没有那么可怕,过去和同事的交流给足了他信心。他坚信,年轻人不应该惧怕这点挑战,真正开始“三班倒”的工作以后,一定可以找到相应的办法克服身体上的不适应,他对自己有信心。

“我觉得‘三班倒’挺好的,至少对我而言特别合适。”小富说,他在大学期间没课的时候喜欢约上几个好友一起打球,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和朋友增进友谊。除了打球以外,他还喜欢参加不同的社团,接触不同的事物,增长自己的技能。他特别渴望工作以后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支配自己的生活。

“我今年大四,快要毕业了,如果能找到一个‘三班倒’的工作,我就有许多空闲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了。今年年初,我为自己定下了好几个目标,希望早日能够实现。”

是否可以接受“三班倒”的工作,是个人选择的问题。选择本身没有对错,工作的乐趣在于职业与喜好的契合度、工作自由的开放度、心理承受的舒适度。选择一份对的职业,是未来幸福生活的保证,也是对家人、对社会尽责的体现。

愿或不愿,总有大量的“三班倒”工作者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劳作,他们的故事里有许多笑与泪、辛酸与感动。这是他们的人生,有许多感悟值得尊重和探究。

猜你喜欢

夜班工作
一不小心就……
上夜班 升血压
夜班女生怎么保养皮肤
夜班女生怎么保养皮肤
不工作,爽飞了?
夜班交心的好闺密
夜班女生怎么保养皮肤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