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对十月革命的纪念及其启示

2017-04-24意,朱

关键词:解放日报十月革命纪念

刘 意,朱 斌

(1.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2.华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对十月革命的纪念及其启示

刘 意1,朱 斌2

(1.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2.华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对十月革命的纪念。曾出版于延安的中共机关报《解放日报》,通过刊登演说、报告、社论、纪念文章及通讯报道等形式,对十月革命纪念活动进行较全面的报道。《解放日报》纪念十月革命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再现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纪念十月革命的情境,阐述纪念的动力源泉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二是刊登文章纪念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表达纪念的鲜明特色在于纪念新的时代的开启;三是重申以战胜法西斯主义来纪念十月革命的鲜明立场,指出纪念的目标指向在于携手团结反对非正义战争;四是重点分析以延安为中心纪念十月革命的基本初衷,描绘纪念的价值取向在于学习苏联走苏联道路。现今,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的背景下,重温《解放日报》对十月革命纪念的历史,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牢记宗旨、不忘初心、勇往前行与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

《解放日报》;十月革命纪念;启示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对十月革命的纪念,其所办报纸每逢十月革命纪念日均会不惜版面报道十月革命纪念情况。作为中共中央出版于延安的机关报——《解放日报》,创刊于1941年5月16日,因战事等原因停刊于1947年3月27日,对纪念十月革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学术界从《解放日报》角度研究纪念十月革命的成果尚未可见,为此,笔者试图以《解放日报》刊登的十月革命纪念报道和纪念文章等为切入点,以期展现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对十月革命纪念的历史情境,提炼其中的经验和启示。

一、《解放日报》纪念十月革命的形式

据笔者初步统计,从1941年5月16日创刊至1947年3月27日停刊,《解放日报》通过刊登演说、报告、社论、纪念文章及通讯报道等形式,对十月革命纪念活动进行了较全面的报道,其形式如表1所示。

表1 《解放日报》纪念十月革命文章的形式 篇

由表1可知,第一,十月革命不仅产生的世界意义重大,更主要是促使中共选择“走俄国人的路”。因此,中共创办的《解放日报》特别重视对十月革命的纪念。从其办刊6年中每年11月7日的社论(1942年11月7日毛泽东的《祝十月革命廿五周年》和1943年11月7日《毛泽东同志在庆祝十月革命节干部晚会上的讲话》实际上起到了代社论的作用)来看,中共借助社论旗帜鲜明、一以贯之地赞扬十月革命。从发文数量上看,除1944年受赫尔利访问延安的影响和1946年受国共内战的制约外,《解放日报》均会大量刊登纪念十月革命的报道、纪念文章等,每年平均超30篇。从纪念文章的作者来看,既有中共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朱德,边区政府领导人林伯渠、李鼎铭等,又有中共军队领导贺龙、叶剑英等,还有文人或民主人士萧三、刘白羽等。从形式上看,《解放日报》采用刊登演讲、报告、社论、纪念文章、通讯以及宣言书、命令、口号等形式,不仅报道苏联纪念十月革命的盛况,而且报道中国特别是延安纪念十月革命的场景,此外还报道了国外对十月革命纪念的态度。总之,其社论之鲜明、发文数量之密集、作者之广泛、形式之多样,在《解放日报》办报历史上并不常见,在中共党史上也不多见。

第二,由于苏共、中共领导人关于十月革命纪念的演讲、报告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与法西斯主义侵略者势不两立以及共产党将如何打败法西斯等,所以中共创办的《解放日报》不惜版面,对其全文刊登、重点报道。1941年,希特勒扬言德军阅兵式将于11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然而这一天斯大林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并发表演说,用事实回击了希特勒的狂妄。《解放日报》对此全面报道,刊登演说全文,以《斯大林广播演说,德军伤亡四百五十万,苏希望建立第二条战线》为标题简介斯大林演说的精华,并配以4篇新闻报道反映英国、土耳其等国舆论对斯大林演说的赞赏。1942年至1944年,《解放日报》从未中断刊登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庆祝会上的报告或演说。斯大林在纪念十月革命盛会上的演说、报告,是苏联不可征服的政治符号,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增添了信心,对奋战在反法西斯前线的国家和人民是极大的鼓舞。1941年至1946年的6年中,《解放日报》刊登毛泽东关于纪念十月革命的1篇广播讲演、1篇纪念文章、1篇讲话、2篇通讯报道和1份电贺文,以此表达中共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第三,《解放日报》刊载的十月革命纪念文章思想深邃,内容丰富。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便借助研究和纪念十月革命来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人借纪念十月革命之际对赶走日寇、建设新中国等问题的认识更深入了一步。例如毛泽东的《祝十月革命廿五周年》、朱德的《祝苏联十月革命》、李鼎铭的《十月革命二十五周年》、林伯渠的《普天同庆》、续范亭的《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想到我们自己的国家》、贺龙的《法西斯的末日快要到了——为纪念十月革命二十六周年及庆祝苏联红军伟大胜利而作》、张映吾的《苏联——世界和平的支柱——为迎接十月革命二十八周年纪念而作》等文,阐述了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伟大意义,分析了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获得胜利的原因,提出了借鉴苏联建国经验创建新中国的方略,指明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目标和任务,并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人民群众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伟大历史作用。这是中共领导《解放日报》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

第四,《解放日报》中,十月革命纪念的通讯报道由先前将重点放在苏联转向侧重报道延安十月革命纪念,突出中共领导的《解放日报》使十月革命纪念接地气、中国化。十月革命发生于苏俄,因此苏联如何纪念十月革命备受关注。从1942年《解放日报》对苏联纪念十月革命的报道来看,内容涉及到红军誓坚守斯城、印大批新书、踊跃劳军、生产竞赛、筹备艺展、各地举行庆祝活动、召开纪念大会、宴请外宾等,发文数量达14篇之多。除1944年和1946年受特殊因素影响外,从1943年和1945年《解放日报》纪念十月革命报道的文章数量来看,中国已超过苏联。以1945年《解放日报》对中国纪念十月革命报道为例,其地域范围涉及延安、太行太岳、陇东、绥德、鄂豫皖等地,内容包括借助纪念十月革命宣传中苏条约、发布口号、反对内战、群众集会、生产竞赛、示威游行等,报道数量多达12篇。《解放日报》更好地把十月革命纪念中国化,使之具有中国味道和中国特色,更贴近中国人民的实际生活,因而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鼓舞力。

二、《解放日报》纪念十月革命的主要内容

《解放日报》通过刊载各类形式的文章纪念十月革命,这些文章思想深邃、见解独到,是研究中国共产党纪念十月革命、选择革命道路等不可或缺的历史文献之一。

(一)再现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纪念十月革命的情境,阐述纪念的动力源泉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

1941年至1944年,苏联“在进行反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的卫国战争的条件下庆祝苏维埃革命的周年纪念”[1]。因此,纪念十月革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远超过了纪念本身的价值,而且是人民群众用实际行动开启了纪念十月革命的动力源泉。

纪念十月革命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反对法西斯、通过支持正义战争来纪念十月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斯大林指出:“如果没有人民的支援,如果没有苏联人在工厂、矿山、运输业和农业中忘我的劳动,红军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苏联人在后方的忘我劳动,将同红军的英勇斗争一样,作为人民在保卫祖国中举世无比的功绩载入史册。”[2]“红军之所以能顺利完成自己对祖国的职责,把德国人驱逐出苏联国土,这是因为我们全国,我国各族人民从后方忘我支援红军。”[1]朱德在其纪念十月革命的文章中也指出:“在苏联所有的工厂中,出现了大批的‘前线队’为前线工作,出现了‘十倍生产力工人’,‘五倍生产力工人’,‘三倍胜利工人’等战时斯塔哈诺夫者,城市居民动员起来,帮助农业收割,妇女们接替并且完成着与男子一样的工作,新的苏联工人,每月有二三十万人从职业学校训练出来,源源涌进各项工业中去。”[3]《解放日报》关于苏联人民以加快生产、支援前线等方式纪念十月革命的报道,可谓不惜篇幅。据不完全统计,《解放日报》刊登苏联人民以完成秋收、生产竞赛、军需品供应前线等方式纪念十月革命的报道多达14篇。其中内容有:苏农民以完成秋收任务纪念十月革命在“日夜不停工作”[4];苏工人进行生产竞赛,掀起新的生产高潮,许多工厂“已提前完成了他们一年的计划”[5];苏联人民“日以继夜地工作,以供前方需要”[6]。

人民群众的伟力是十月革命纪念的持续力。毛泽东指出:“中国四万万五千万人的努力,战胜法西斯不但是确定的,而且是不远的了。”[7]贺龙以前方杀敌后方生产为主题形成十月革命纪念文章,他指出:“苏联全体军民,现在正以如火如荼的热情,努力杀敌,加紧生产”,“抗战中的中国军民,当然更是如此。”[8]延安各工厂庆祝十月革命节,“优秀的工人阶级弟兄及劳动英雄们,正以埋头苦干的精神,响应了赵占魁运动,并发动新的提高质量的竞赛,为增加边区生产而继续努力”[9]。边区工艺厂发动生产竞赛,“用增加生产的实际行动迎接十月革命节”。“自上月廿九日开始,许多工人都不到上工时就先上工进行准备工作,到下工后还不立即离开。”[10]《解放日报》直接以延安人民抗战生产为主题纪念十月革命的报道就有4篇;在以延安人民群众欢庆十月革命节为主题的报道中,介绍抗战生产内容的文章就多达13篇。可见,延安人民以实际行动来纪念十月革命,不断推动十月革命纪念的发展。

(二)刊登纪念文章纪念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表达纪念的鲜明特色在于纪念新时代的开启

“新纪元”“新社会”“新时代”“崭新的国家”等词语是人们在纪念十月革命文章中经常使用的词语。吴玉章指出:“伟大的十月革命的火焰,不但把贵族地主的沙皇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政权烧毁了,而且开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新纪元。”[11]师哲认为,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建成了幸福自由的新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失业失学现象的社会。”温济泽指出:“十月革命创造了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从此,在人类的历史上,就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一切被剥削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时代。”[12]朱德认为:“这个十月革命诞生了一个崭新的国家——苏联,做出了人类历史上英雄事业,把人类解放的事业推上了一个新时代。”[13]《解放日报》1941年、1944年和1945年11月7日社论文章分别指出,十月革命“为人类历史展开新的一页”;“苏联所实行的政治制度,它的苏维埃制度,乃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制度”;“伟大的十月革命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劳动人民当权的、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给苏联以战胜法西斯的力量。斯大林指出:“战争的教训说明,苏维埃制度不仅是和平建设时期组织全国经济文化发展的最好形式,而且也是战争时期动员人民的一切力量来回击敌人的最好形式”[2];“十月革命所产生的社会主义制度,给了我国人民和我国军队以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1]。吴玉章明确指出:“如果没有苏联这一新兴的人类最进步的社会主义国家,作法西斯进攻的抵抗,则人类将沦于最黑暗的世界。”[14]社会主义制度给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带来愿景和榜样。师哲认为:“它给予了和为人民保证了最后的解放和政治的自由,同时它给予了全人类求解放的信心和争取胜利的光辉榜样。”[15]林伯渠指出:“十月革命旗帜下闪耀着的新的建设和生活,还保卫了全世界的民主和文化,因而人类的命运,人类的未来,都紧紧在苏联的斗争和胜利上。”[16]贺龙在分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情况后,得出“社会主义国家无匹的力量,远远超过于资本主义国家”[17]。总之,十月革命“从灾难、饥荒、死亡、愚昧、落后中拯救了俄罗斯及一切沙皇统治下的人民,它建立了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的国度,它不仅使苏联各民族走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的大道,它同时亦给全世界的压迫人民以光辉的远景、胜利的榜样”[18]。

(三)重申以战胜法西斯主义来纪念十月革命的鲜明立场,指出纪念的目标指向在于携手团结反对非正义战争

在全球反法西斯战争背景下,《解放日报》在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时,突出携手团结反对非正义战争。首先,从《解放日报》刊登的斯大林演讲和报告来看,呼吁携手团结实乃“第二条战线”的核心思想。斯大林在纪念十月革命演讲或报告中多次论及“第二条战线”,强调其对战胜法西斯的重要性。1941年,斯大林提出“第二条战线”,指出:“德国人的盘算大错而特错。任凭赫斯仆仆风尘,英美非但没有参加德国侵略者的反苏战争,相反的他们和苏联站在一个阵营里反对希特勒德国。”[19]一年后,斯大林认为:“它迟早会出现的。第二条战线不仅为苏联所需要,而亦为同盟国所需要。”[20]1943年斯大林进一步指出:“反希特勒联盟的巩固法西斯集团的瓦解。”[2]1944年斯大林演说中第一部分就讲道:“德国在两条战线的夹击中。”[1]其次,从《解放日报》纪念十月革命的社论来看,携手团结反对非正义战争是其鲜明的主题。1941年11月7日社论写道:“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民愿和苏联人民并肩前进,以取得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8]1942年,毛泽东在《祝十月革命廿五周年》(代社论)中指出:“苏联的打破了希特勒的进攻计划,英美的日益增长的战斗力,中国四万万五千万人的努力,战胜法西斯不但是确定的,而且不远的了。”[7]1943年,《毛泽东同志在庆祝十月革命节干部晚会上的讲话》(代社论)又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我们全国爱国的军民同胞,应该一起努力,坚决拥护四国宣言,制止仍然存在的投降危险与内战危险,团结全中国一切爱国力量,打倒日本帝国主义。”[21]1944年11月7日社论指出:“苏联做了全人类和平与文明的救星”,“历史的火,已经把真金与假金分别开来了”[22]。1945年11月7日社论标题《纪念十月革命,庆祝中苏同盟》已经表明该社论的立场。1946年11月7日社论借纪念十月革命之机,批评国民党破坏团结掀起内战。最后,从1944年至1945年《解放日报》关于延安地区纪念十月革命反内战等报道来看,携手团结反对非正义战争是当时的强“音符”。1944年2月4日,毛泽东复电董必武时特指出:“延安报纸力避刺激国民党。”[23]加之,赫尔利访问延安,从团结的角度出发,1944年11月份《解放日报》报道延安纪念十月革命活动方面的文章几乎为零。然而,国民党却不断制造摩擦。1945年,《解放日报》纪念十月革命的文章便突出反对内战,以纪念十月革命反对内战为主题的报道有3篇,谴责国民党破坏团结,号召军民制止内战。

(四)重点分析以延安为中心纪念十月革命的基本初衷,描绘纪念的价值取向在于学习苏联走苏联道路

《解放日报》通过纪念文章和对应报道等方式,分析延安纪念十月革命的基本初衷,为人民大众描绘纪念十月革命的价值所在,突出强调学习苏联走苏联道路这一愿景目标。一是刊登大量含有“学习苏联”的纪念文章。“学习苏联”直接来源于对“为什么苏联能?”的思考。撰写纪念文章的作者由于对此所站角度不同,其答案亦有所不同,但“学习苏联”这一主题未变。例如吴玉章分析苏联能够英勇抵抗希特勒匪徒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提倡自然科学,发展重工业,加强军事工业外,将绝大多数不识字之国民,改造成为具有高度文化水准的国民。”[14]朱德的《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解答“为什么苏联在不过二年半的抗战中,便获得如此惊人的成绩,作出如此伟大的贡献呢?”这一问题时,列出了三点理由:首先,“有布尔塞维克的列宁斯大林党的领导”;其次,红军“以高度自觉勇敢坚决的精神,打击了敌人,而且掌握并精通了最高的军事技术和作战指挥”;最后“还因为苏联在最困难的环境下,进行巨大的生产建设工作,后方的一切人员,均以奋不顾身的精神,来参加生产,支援战争,经常及时的供给了红军以充分的优秀的武器和一切装备”[13]。不管角度如何,随着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发挥作用越来越大,《解放日报》对“学习苏联”主题话语的传播越来越明显。朱德认为:“两年来苏联人民团结抗战和生产运动的胜利史绩,更给了中国人民争取胜利的最好楷模。”[3]郭沫若把学习苏联总结为三点,指出“我们要学习苏联”,“我们就该学习这种‘在工作中不拒绝细小事件’的精神”、“学习这种严烈地执行自我批判的精神”、“学习这种善于运用‘多样的统一’的精神”[24]。张映吾指出:“苏联不仅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了史无前例的功绩,而对盟国团结合作也提供了极伟大的贡献。”[25]二是报道苏联纪念十月革命活动的同时,还报道延安相应的纪念活动。如在发布十月革命节口号方面,《解放日报》于1945年10月29日在第三版刊登了《联共中央委员会发布十月革命节口号》(共计54条),后在10月31日第一版刊登《延安纪念苏联十月革命节筹备会,发布纪念十月革命节口号》(共计16条)。此外,在纪念十月革命进行加快生产、举行纪念会等方面,均有相互呼应的报道,特别在一些纪念大会的参加人数上,延安有超过苏联之势。例如《解放日报》在1942年11月9日第三版刊登了《十月革命节前夕苏京开纪念大会出席代表三千余》,后分别刊登了《延安市民众三万人集会,热烈纪念十月革命节,庆祝红军伟大胜利》(1943年11月8日第一版)、《延安两万群众集会热烈庆祝十月革命节》(1945年11月8日第一版)等消息,从标题可见延安参加庆祝十月革命的人数之多,超过苏联。

三、《解放日报》纪念十月革命的重要启示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和始终保持奋斗精神的历史。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26]十月革命纪念是中共党史中的重要纪念活动。特别是在汲取苏联亡党亡国教训的背景下,回顾《解放日报》纪念十月革命的历史,深刻认识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对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与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纪念十月革命就要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后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它像阳光一样,温热着争取人类进步的人们的心,它像灯塔一样,照耀着全世界人民奋斗的路”[18]。《解放日报》对十月革命的纪念离不开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描述。正如前面所述,消灭剥削、自由、平等以及调动人民积极性等词语成为描述的频繁用词。阐述十月革命带来新时代的同时,也要表达“建立自由平等的新国家”[21]、“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22]等建国诉求。这里的“新中国”要实现自由平等、自由幸福,那就要像苏联一样,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表现凸显了其制度的优越性。实现劳动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苏联,其人民忘我地支援红军,各民族爱国主义力量集聚,“从德国法西斯的压迫下解放我们的领土和我国的人民”,把“占领者一个不剩地歼灭掉”[19]。正因为如此,斯大林格勒战役才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毛泽东称“斯大林格勒的红军战士做出了有关全人类命运的英雄事业。他们是十月革命的儿女。十月革命的旗帜是不可战胜的,而一切法西斯势力则必归于消灭”[7]。社论文章指出:“没有苏联,没有斯大林格勒的一战,则人类的前途是不堪设想的。”[22]尽管《解放日报》刊登纪念十月革命的各种纪念文章分析角度不同,但最终落脚点或潜在话语均是基于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贺龙旗帜鲜明地指出:“苏联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所产生的、无产阶级领导着广大农民群众的、实行着社会主义制度和进行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国家缘故。”[17]中国要实现改变落后挨打、建立新中国的愿望,就要走苏联人的道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的话道出心声:“走俄国人的路——这是结论”[27];“我们要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28]。

苏联亡党亡国并不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在于没有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本质仍是社会主义,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基础之上的发展。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26]。当今,考察《解放日报》对十月革命纪念的历史,虽然此时期更多的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赞扬和歌颂,但我们更应该透过这些赞扬和歌颂来思考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习近平总书记的“提供中国方案”思想是我们的重要指导思想。

(二)纪念十月革命就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保持党的先进性

十月革命之所以开启新的时代,是因为十月革命是站在人民立场上的革命,人民获得了自由平等。斯大林在抨击法西斯战争的发起者希特勒的纳粹党时指出:“希特勒分子的党是帝国主义者的党,同时又是世界上一切帝国主义者中最富有掠夺性和强盗性的帝国主义者的党”;“希特勒的党是民主自由的敌人的党,是中世纪式的反动势力和制造黑帮暴行的党”[19]。纳粹党的本性已注定其最终要被人民所打倒。纪念十月革命也是在纪念布尔塞维克党为人民争取自由平等。斯大林在演讲中指出:“无论是在和平建设年代,还是在战争时期,苏联人民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都是列宁的党,即布尔塞维克党”,“没有哪一个党像我们布尔塞维克党在人民群众中享有这样的威信”[2]。布尔塞维克党为人民谋福利的党性,决定着她能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来战胜希特勒的党。历史没有终结,布尔塞维克党好不好,先进不先进,最终的判断者是人民群众。苏联亡党并不是证明布尔塞维克党不好,恰恰是因为苏共没有保持党的先进性,丧失了布尔塞维克党的党性,才被人民所抛弃。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26]在十月革命纪念大会中,“只有共产党认识到民主的重要与可贵”[29]得到普遍认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处于敌后战场,其领导的武装力量抗击着日寇兵力“占华北敌军兵力百分之八十四强”[30]。在日寇要灭亡中国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一切努力集中于打击日本法西斯”[7],才是真正站在人民立场,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威信。中国共产党越是为人民利益而战,其力量越是不断强大。有纪念文章写道:“让我们在庆祝苏联这个人类的救星的革命纪念日,同时祝贺中国的救星——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万岁!”[16]“我们毛泽东创造的人民武装,有能力决定中国的命运。”[31]历史证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而党的先进性又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基础。纪念十月革命正是纪念我们党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如何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苏共丧失先进性、放弃党的领导的教训值得我们深刻总结,纪念十月革命就要与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否定党的领导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先进的姿态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纪念十月革命就要坚持正义和平,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非正义的战争

纪念十月革命铭记历史,维护公平正义开创未来。习近平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中指出:“我们举办这些庆祝和纪念活动的目的,是要展现共同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决心,是要警示世人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32]斯大林在纪念十月革命24周年讲话中强调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指出:“我们的军队是在捍卫自己的祖国免受外国侵略者的侵犯,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19]丁玲形象地指出:“这战争的意义太大了,它决定着全世界是光明抑是黑暗。”[33]师哲认为:“全世界的劳动大众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都刮目等待着这个伟大胜利的迅速到来,因为这个胜利不仅是苏联人民的胜利,同样也是全世界人民得以保持自己生命、安全和自由的胜利。”[15]自由平等需要正义和平,只有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正义和平。重温《解放日报》有关纪念十月革命的论述,恰恰凸显了正义和平的重要性,这也是对纪念十月革命真谛的进一步探求。

面对一些国家“耀武扬威”的挑衅和“国强必霸”的谣言等,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26]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束时的三句口号:“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更是向全世界表达中国坚持正义、热爱和平的最强声音[34]。1941年至1946年,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纪念十月革命,正是敢于用正义的战争对抗非正义的战争,追求正义、和平,维护最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才奠定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因此,《解放日报》每到十月革命纪念日均会组织好系列纪念文章、开展各种报道活动,把人民群众的目光吸引到十月革命伟大意义之上,动员人民群众为保护自身自由、平等、正义,为争取长久和平而奋斗。

[1] 庆祝十月革命二十七周年,斯大林发表演说[N].解放日报,1944-11- 08(1).

[2] 莫斯科十月革命庆祝会上,斯大林同志报告,苏联爱国战争一年总结[N].解放日报,1943-11- 09(1).

[3] 朱德.祝苏联十月革命[N].解放日报,1942-11- 07(1).

[4] 纪念十月革命苏农民完成秋收[N].解放日报,1941-11- 08(1).

[5] 纪念十月革命节苏联工人大竞赛[N].解放日报,1945-10-27(3).

[6] 国庆节之莫斯科:部队与军需品源源开赴前线[N].解放日报,1941-11- 09(1).

[7] 毛泽东.祝十月革命廿五周年[N].解放日报,1942-11- 07(1).

[8] 贺龙.前方杀敌后方生产——纪念十月革命廿五周年[N].解放日报,1942-11- 07(4).

[9] 各工厂庆祝十月革命节奖励模范劳动者[N].解放日报,1942-11-10(2).

[10] 纪念十月革命节工艺厂发动生产竞赛,电影团公演苏联影片[N].解放日报,1945-11- 04(1).

[11] 吴玉章.纪念十月革命二十五周年[N].解放日报,1942-11- 07(4).

[12] 温济泽.十月革命的故事[N].解放日报,1945-11- 03(4).

[13] 朱德.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N].解放日报,1943-11- 07(4).

[14] 吴玉章.庆祝十月革命并纪念中国文字革命第一周年[N].解放日报,1941-11- 07(3).

[15] 师哲.伟大的二十五年[N].解放日报,1942-11- 07(2).

[16] 林伯渠.普天同庆[N].解放日报,1943-11- 08(2).

[17] 贺龙.法西斯的末日快要到了——为纪念十月革命二十六周年及庆祝苏联红军伟大胜利而作[N].解放日报,1943-11- 08(3).

[18] “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庆祝苏联二十四度国庆节[N].解放日报,1941-11- 07(1).

[19] 斯大林同志演辞全文[N].解放日报,1941-11-28(2).

[20] 庆祝十月革命节,斯大林发表演说[N].解放日报,1942-11- 07(1).

[21] 毛泽东同志在庆祝十月革命节干部晚会上的讲话[N].解放日报,1943-11- 07(1).

[22] 真金的试炼——纪念苏联建国二十七周年[N].解放日报,1944-11- 07(1).

[2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493.

[24] 郭沫若.向苏联看齐!——郭沫若在中苏文化协会举办的“十月革命”二十七周年庆祝会上的演说辞[N].解放日报,1944-12- 08(4).

[25] 张映吾.苏联——世界和平的支柱——为迎接十月革命二十八周年纪念而作[N].解放日报,1945-11- 05(4).

[26]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 07- 02(2).

[2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71.

[2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554.

[29] 延安盛大群众集会庆祝十月革命和边区参议会,参议员一致呼吁全国实行民主[N].解放日报,1941-11- 06(2).

[30] 叶剑英.叶剑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75.

[32] 柯仲平.中苏人民的歌[N].解放日报,1945-11- 07(4).

[33]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N].人民日报,2015- 05- 08(1).

[34] 丁玲.十月革命节纪念[N].解放日报,1942-11- 08(4).

[35] 钟德涛,刘意.尊重历史 热爱和平——习近平纪念抗战胜利思想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5(11):4-9.

(编辑:蔡秀娟)

The Commemoration of the October Revolution byLiberationDailyin the Period of Yan’an and Its Enlightenment

LIU Yi1, ZHU Bin2

(1.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 2.CollegeofMarxistPhilosophy,South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42,China)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ttaches much weight to the commemoration of the October Revolution. TheLiberationDaily, published in Yan’an as the official newspaper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d reported comprehensively about the commemoration of the October Revolution by publishing addresses, reports, editorials, commemorative articles, news reports and all kinds of other forms. The main content that theLiberationDailycommemorated the October Revolution contains four parts: first, it had reported that the people commemorated the October Revolution by practical action, proving that the main source of power of the commemoration was in fact the people themselves; second, it published the commemorative articles to reminisce on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October Revolution, expressing the distinguished feature of commemoration which was based on the initiation of a new age; third, it reiterated the distinct position that the commemoration of the October Revolution depended on the victory over fascism, and indicated that the target of the commemoration was to oppose unjust war; fourth, it intensively analyzed the origin of the October Revolution in the center of Yan’an, describing the path that was taken in the footsteps of the Soviet Union. Nowadays, on the background of revitalizing the great Chinese Dream for Chinese nation, the historical review ofLiberationDailyin commemoration of October Revolution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eping in mind the enthusiasm to go forward bravely, devotion to the peace and rejection of the unjust war.

LiberationDaily; anniversary of the October Revolution; enlightenment

10.3969/j.issn.1673- 8268.2017.02.004

2016-10-1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研究(1949-1956)(14YJC710062);广东省德育创新项目:日常生活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路径(2015DYZZ015);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资助项目(2016CXZZ112)

刘 意(1981-),男,湖南道县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研究;朱 斌(1979-),男,江西萍乡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D231

A

1673- 8268(2017)02- 0021- 08

猜你喜欢

解放日报十月革命纪念
十月革命发生在1月7日却为何叫十月革命?
纪念九一八
特别的纪念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解放日报“特稿”:新传播环境下的热点选题深度报道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忘不掉的纪念
苏联及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的1917年十月革命
移动互联网时代纸媒组织架构“柔性再造”——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栏目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