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更解郁汤治疗肝郁肾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2017-04-24王晓莉
王晓莉
(北京市平谷区医院中医科,北京 101200)
消更解郁汤治疗肝郁肾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王晓莉
(北京市平谷区医院中医科,北京 101200)
目的 观察消更解郁汤治疗肝郁肾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2例予常规口服雌激素治疗,连用2周;治疗组82例予消更解郁汤治疗,服药2个月。评估2组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24%,高于对照组(75.61%,P<0.05)。2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98%,低于对照组(20.73%,P<0.05)。结论 消更解郁汤治疗肝郁肾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并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解郁;肝气郁结;肾虚;围绝经期;中药疗法
围绝经期妇女处于人生中体质由盛趋衰,生理功能逐渐减退的一个阶段。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或波动,会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存在较多的身体不适及负性情绪[1]。临床主要表现有烦躁、潮热、汗出、心悸、忧郁、失眠等。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以性激素替代疗法为主,但存在给药后血中浓度上升快,波动大等缺点。中医学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以肾气虚衰、天癸亏竭为生理病理基础的病症,目前应用中医药进行辨证施治,研究逐渐深入,得到临床重视。消更解郁汤具有滋肾疏肝、解郁安神之功效。2015-05—2016-03,笔者应用消更解郁汤治疗肝郁肾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82例,并与常规药物治疗8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入选病例均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标准,月经紊乱或月经停闭>3个月。中医辨证为肝郁肾虚型,主症:烘热汗出,情志异常;次症:腰痠,胸闷胁痛,难入睡,易醒,口苦。主症基础上兼次症2项以上可确诊[2]。
1.1.2 纳入标准 年龄41~52岁,停经3~16个月;近3个月未接受过雌激素类药物治疗,患者均知情同意。
1.1.3 排除标准 卵巢或子宫切除、乳腺、卵巢肿瘤,重度乳腺增生;合并有妇科急性感染性疾病或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严重心、肺、肝、肾疾病;使用激素类药物及中药治疗或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失访或未能完成全程治疗患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164例均为我院中医科治疗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2例,年龄43~54岁,平均(47.22±4.08)岁;停经时间4~10个月,平均(9.87±1.61)个月。对照组82例,年龄43~55岁,平均(47.13±3.96)岁;停经时间3~9个月,平均(9.82±1.65)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结合雌激素片(Wyeth Medica Ireland,注册证号H20100586)0.625 mg,隔日1次口服,连续应用2周。
1.3.2 治疗组 予消更解郁汤。药物组成:柴胡10 g,白芍10 g,牡丹皮10 g,熟地黄10 g,白梅花10 g,山药10 g,山茱萸10 g,女贞子10 g,墨旱莲10 g,当归10 g,地骨皮15 g,浮小麦30 g,炙甘草6 g,玫瑰花6 g。日1剂,水煎取汁300~400 mL,分早、晚2次口服,连续服用2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3]评估治疗前后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②中医证候积分:评估患者潮热汗出、腰膝痠软、倦怠乏力、头晕耳鸣、烦躁易怒、精神抑郁、失眠多梦、胸胁胀痛、阴道干涩等症状,根据症状轻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无症状计0分,偶有症状计1分,症状持续计2分,影响生活计3分;③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标准 治疗结束,评估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医证候积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痊愈: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显著缓解,疗效指数≥7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疗效指数≥5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疗效指数<50%。总有效为痊愈和显效之和[4]。
2 结 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3可见,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围绝经期是妇女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特征发生改变的转折点,此期常处于应激状态,易出现以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卵巢功能减退、性激素水平下降是引起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卵巢功能衰退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平衡失调,影响自主神经中枢及其支配下的各脏器功能,产生功能和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出现一系列症状[5]。西医治疗主要以性激素补充疗法或替代疗法为主,以补充各种性激素的不足,代替己经衰退的卵巢部分功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但是,长期应用主要副作用为细胞增殖过度,可导致阴道出血、乳腺增生、乳腺胀痛,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性,还可导致子宫内膜增生,局限了其临床应用[6]。
中医学将围绝经期综合征称为“绝经前后诸证”或“经断前后诸证”,其辨证分型较多,其中以肾虚为主的证型最为常见[7]。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肝为罢极之本,主藏血,主疏泄。妇女围绝经期时气机不畅,阴血亏虚,肾失濡养,阴不配阳,肝气不舒或肝肾阴虚,故认为“肾气虚,天癸竭”为致病之本,肝郁气滞作为继发性病理因素,生理特点是天癸将竭,冲任渐虚,导致发生一系列身心不适的综合表现[8-9]。中医治疗肝郁肾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多以补肾为主,兼以调肝。消更解郁汤方中熟地黄养血滋阴,补精益髓;山药滋阴补肾调肝;二者共为君药。柴胡入肝经,善于条达肝气而解郁;白芍养血调经,平肝止痛;二者配伍,白芍得柴胡之散,柴胡得白芍之收,补肝体不致郁阻气机,协君药以滋肾疏肝解郁,二者共为臣药[10-11]。当归活血调经止痛;牡丹皮清热凉血;山茱萸补肾益精,温肾助阳,补益肝肾;牡丹皮与山茱萸相伍以泄肝火;女贞子补益肝肾,清虚热;墨旱莲滋补肝肾,凉血止血;地骨皮去下焦肝肾虚热;浮小麦益气除热;白梅花、玫瑰花理气解郁,和血散瘀;以上共为佐药。炙甘草为使药,补气健脾,和中缓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重在补肾疏肝理气,补益气血,补泻并施,使气固血充,阴阳平衡,肝疏则气血调畅[12-13]。应用消更解郁汤治疗能够立足于患者整体治疗,标本兼治,针对患者复杂多变的症状辨证施治,以调理阴阳平衡,调和气血,通血脉,有效调节机体大脑皮层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卵巢轴各个环节,提高雌激素水平,改善卵巢部分功能[14],达到较好临床治疗效果。
临床常应用Kupperman评分法对围绝经期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化评估,并根据评分判断患者治疗预后。本研究结合中医证候积分评估患者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消更解郁汤治疗肝郁肾虚型围绝经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治疗组治疗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消更解郁汤治疗肝郁肾虚型围绝经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有效避免性激素替代疗法给患者带来的生理功能波动,减轻患者症状。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过程中,其不良反应及潜在的致癌危险影响临床应用,而应用中医治疗手段副作用较少,临床应用安全,能有效减轻患者不良反应[15]。
综上所述,消更解郁汤治疗肝郁肾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并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玉萍.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06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9):26-2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6.
[3]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更年期保健学组.更年期妇女保健指南(2015年)[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6,3(2):21-32.
[4] 陈秉枫.中老年妇女疾病与性激素替代治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91-96.
[5] Sánchez-Borrego R,Mendoza N,Llaneza P.A prospective study of DT56a for the treatment of menopause symptoms[J].Climacteric,2015,18(6):813-816.
[6] 王立新.围绝经期妇女有关更年期症状和更年期保健行为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3):603-604.
[7] 吴萍,楼云霞,陈小鸣.围绝经期抑郁症与性激素水平关系的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5,24(3):108-110.
[8] 许凤全,李健,许琳洁,等.206例更年期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5):3905-3907.
[9] 赵月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2(8):119-120.
[10] 张园园.百合知母汤加味治疗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3):15-16.
[11] 张春霞.解郁丸治疗更年期情绪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8):251-252.
[12] 张学团.自拟解郁方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4):51-52.
[13] 王通,邱伯雍.二仙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的疗效[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3):115-116.
[14] 张翠英,瞿惠珍,朱海燕,等.平调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14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6,48(5):164-166.
[15] 李坤.疏肝解郁治疗更年期不寐43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4):101-102.
(本文编辑:李珊珊)
10.3969/j.issn.1002-2619.2017.02.019
王晓莉(1975—),女,副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脾胃病、妇科病。
R271.116.053.1
A
1002-2619(2017)02-0238-03
2016-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