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
2017-04-24张烨雯陶诗沁
张烨雯 华 华 陶诗沁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 无锡 214000)
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
张烨雯 华 华1陶诗沁2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 无锡 214000)
目的 观察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寻常痤疮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肺经风热组、肠胃湿热组、痰湿瘀滞组和阴虚内热组,4组患者均以中药贴敷双足涌泉穴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并比较各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各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经风热组皮疹类型、皮疹形态、颜面色红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皮疹数量、新发疹率、皮疹痒痛积分无明显改善(P>0.05)。胃肠湿热组、痰湿瘀滞组皮疹类型、皮疹数量、皮疹形态、颜面色红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新发疹率、皮疹痒痛无明显改善(P>0.05)。阴虚内热组各项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各组总有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内热组(87.50%),肺经风热组(75.00%),痰湿瘀滞组(70.00%),胃肠湿热组(56.25%),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确切,对阴虚内热型疗效最佳,且价格低廉不损伤肠胃,易为患者接受。
痤疮,寻常;穴,涌泉;引火归原;穴位贴敷法
寻常痤疮为皮肤科临床常见疾病,是由毛囊及皮脂腺的阻塞和发炎引起,通常好发于面部、额部、颈部、胸背部、肩膀及上臂。临床上以黑头粉刺、白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等为主要表现。寻常痤疮多见于青春期,但并不完全受年龄限制,从儿童到成人,几乎所有年龄段均可发病[1]。中医在治疗寻常痤疮方面有独特优势,副作用小,且复发率低,将中医辨证思路与经络腧穴相结合,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经典古方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临床上灵活运用,随证变化往往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引火归原”法是中医特有的治法之一,最早见于《景岳全书》:“阴阳原同一气,火为水之主,水即火之源,水火原不相离矣。”2011-09—2012-03,我们采用患者自身治疗前后相互对照以及不同证型间的相互比较,观察以“引火归原”理论为指导的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以求为中医穴位外治法治疗寻常痤疮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皮肤性病学》[1]中的相关内容,均符合寻常痤疮的入选标准及痤疮pillsburyⅠ~Ⅳ度临床分级标准。
1.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外科学》[2]的辨证分型,将患者进行分组:伴随症状有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为肺经风热组;伴口臭,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肠胃湿热组;皮疹色黯红,或见窦道,经久难愈,伴纳呆腹胀,舌质黯红,苔滑腻脉弦滑,为痰湿瘀滞组;伴有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组。
1.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及痤疮pillsburyⅠ~Ⅳ度临床分级标准;②符合中医辨证的各组证型标准;③受试年龄在16~30岁者;④能配合完成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②近2周使用过治疗寻常痤疮的内服或外用药物及其他治疗方法者;③年龄在16岁以下或30岁以上者;④过敏体质或对贴敷药物过敏者;⑤近1周内参加过其他药物临床受试者;⑥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⑦不能配合完成治疗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75例均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脱落3例,实际观察72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肺经风热组、肠胃湿热组、痰湿瘀滞组及阴虚内热组,各组一般资料见表1。各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各组一般资料
1.3 治疗方法 以“引火归原”为理论依据,予双足涌泉穴位贴敷。取肉桂、吴茱萸粉末各1.0 g,混合均匀后倒入2个4 cm×4 cm贴敷袋内,嘱患者每晚睡前将药袋贴敷于双足涌泉穴,次日晨起时揭下,期间不采用任何其他治疗方法,连续贴敷4周。
1.4 观察指标 采用患者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的方法,建立临床观察病例表,每周记录1次,详细填写用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症状分级积分。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进行评价。皮疹类型:面部正常计0分,仅见粉刺计2分,粉刺、丘疹并见计4分,粉刺、脓疱、结节并见计6分;皮疹数量:无为0分,≤30处计2分,31~50处计4分,>50处计6分;皮疹形态:正常为0分,黑头或白头粉刺计2分,炎性丘疹、肿胀计4分,炎性丘疹、脓疱色鲜红计6分;新发疹率:无新发计0分,≤5个计2分,6~20个计4分,>20个计6分;颜面色红及皮肤痒痛:正常计0分,有则计1分。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拟订。痊愈:皮疹计数为0,或皮损减少≥90%,无新皮疹出现,自觉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有效:痤疮皮损消退30%~70%;无效:皮损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消退<3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各组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各组症状积分比较 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由表2可见,各组治疗后总积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经风热组皮疹类型、皮疹形态、颜面色红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疹数量、新发疹率、皮疹痒痛积分无明显改善(P>0.05)。胃肠湿热组、痰湿瘀滞组皮疹类型、皮疹数量、皮疹形态、颜面色红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疹率、皮疹痒痛无明显改善(P>0.05)。阴虚内热组各项症状积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组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各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3可见,各组总有效率从高到底依次为:阴虚内热组、肺经风热组、痰湿瘀滞组、胃肠湿热组,各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现代医学对于寻常痤疮的治疗目前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内服药以抗生素、异维A酸、抗性激素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但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或危险因素。外用以维A酸类、过氧苯甲酰、抗生素、硫化硒等药物为主治疗,但其仅对部分轻症患者疗效满意。此外还有光疗、化学疗法、物理疗法等等,但是存在一定风险性。中医在治疗寻常痤疮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目前痤疮的中医外治法现状仍以药物外敷皮损患处为主,如曾雪等[5]以中药面膜综合疗法治疗寻常痤疮;也有以针灸经络为法,如张仁等[6]对针灸、埋线、耳穴、拔罐等法治疗痤疮进行了经验总结;更不乏针灸中药联合施治[7],但是以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痤疮的方法并不多见,且缺乏相关的临床数据[8]。近年医家关于《景岳全书》中引火归原的研究有许多,如陈颖之等[9]从引火归原理论方向出发,采用悬灸涌泉的方法治疗慢性咽炎的效果显著。吴元祥等[10]对虚火上炎引起的头痛、鼻衄、口疮、不寐等运用中药吴茱萸、肉桂外敷涌泉,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指出涌泉是足少阴经穴,外敷涌泉治疗头痛、鼻衄、口疮、不寐,是上病下治之法。
本研究结果中,虽然各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不一,但可以看出患者皮疹类型、皮疹形态、颜面色红是改善较为明显的指标,而最难改善的指标是新发疹率和皮肤痒痛。从各组治疗总有效率来看,得出引火归原法对于阴虚内热型痤疮的疗效最好,其次是肺经风热型和痰湿瘀滞型,而对于胃肠湿热型的效果最差。这与引火归原的用药理论是相关的[11]。吴茱萸、肉桂均属辛热之品。《本草纲目》载吴茱萸:“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本草正》载肉桂:“若下焦虚寒,法当引火归原者,则此为要药。”吴茱萸能引火下行,肉桂能引火归原。而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借药力由此引肾中上浮之火下行归原。此外,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五脏之火皆可由此下行[12]。对虚火上炎诸症,外敷涌泉,疗效确切,方法简便。因此,引火归原法治疗阴虚内热型痤疮是病机最为相合的。而肺经风热型痤疮以清热解毒之法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多用枇杷清肺饮、五味消毒饮等[13];痰湿瘀滞型则以健脾利湿佐以活血为基本[14];而胃肠湿热型痤疮以清热和胃降浊法治疗效果较好[15]。然五脏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病机错综复杂,痤疮并非单单某一脏腑虚实而导致。肺为肾之母,当肾之功能受到影响必消耗其母,则肺气虚耗,导致肺阴肺气不足,邪气进犯从而有肺经风热之相。另一方面,肺之肃降不能,浊气不降,则清气难升,进而影响脾胃功能,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痰湿内停,久而致瘀化热[16]。由此可见虽然引火归原外敷涌泉穴对阴虚内热型痤疮的治疗效果最好,但是对其他3型亦有一定疗效,临床可以参考。
《理瀹骈文》有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当常规思路或方法并不能取得满意疗效的时候,可以尝试其他方法,痤疮的治疗亦如是。本法对于寻常痤疮的治疗效果确切且价格低廉,不损伤肠胃,易为患者接受,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本研究以《景岳全书》中提出的引火归原理论为基础,采用肉桂和吴茱萸“以热导之”之法,贴敷涌泉穴以引火归原为目的,通过观察其对不同证型寻常痤疮的具体影响情况来进一步指导临床,以求为中医穴位外敷法治疗寻常痤疮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1]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5-177.
[2] 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91-192.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2-295.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8.
[5] 曾雪,刘瓦利,赵婷,等.中药面膜综合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5):624-627.
[6] 张仁,徐红.针灸治疗寻常痤疮[J].中国临床医生,2014,42(5):81-82.
[7] 黄灿奇,林仁勇,陈俊琦,等.针刺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青少年痤疮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2):1468-1469.
[8] 赵成春,赵全兰,张文敏,等.颠倒交泰膏外敷涌泉穴治疗痤疮96例[J].黑龙江中医药,1996,(3):45.
[9] 陈颖之,赵仓焕,胡静.悬灸涌泉以引火归原治疗慢性咽炎[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2):258.
[10] 吴元祥,仲润生.引火归元敷涌泉[J].江西中医药,2002,33(6):26.
[11] 崔家康,陈晓,刘晓玲.“引火归原”探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9):1071,1073.
[12] 王生发,周争加.涌泉贴敷引火归原外治法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02,10(11):22.
[13] 施健健,陶茂灿.五味消毒饮合枇杷清肺饮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12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5):355-357.
[14] 杨素清,刘成祥.火针联合中药治疗寻常型痤疮(痰湿瘀滞型)6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4,23(1):9-10.
[15] 石荣贵.清热和胃降浊方治疗寻常痤疮31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9):811-812.
[16] 刘洪钢,段渠.浅谈胃肠湿热型寻常性痤疮的成因与治疗[J].新中医,2012,44(4):137-138.
(本文编辑:李珊珊)
10.3969/j.issn.1002-2619.2017.02.018
张烨雯(1986—),女,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学。
R758.733;R245.9
A
1002-2619(2017)02-0234-04
2016-07-17)
1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053
2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江苏 无锡 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