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2017-04-24王义忠黄秀焕
王义忠 黄秀焕
摘要:我国现行的会计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相当于国外的政府会计)。目前,企业会计标准体系改革进展顺利,已基本实现了与国际管理相协调。而政府会计标准体系改革起步较晚,非营利组织会计标准体系存在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积极推进政府会计体系改革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标准体系建设,已成为我国下一步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由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事分开,部分政府职能已转给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与企业的经济往来、业务关系日益增多,事业单位做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日益突出,为反映这些经济活动,与企业之间能更好地衔接,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制定行之有效、规范的会计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会计体系;改革;政府职能;经济活动
1. 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发展过程
在建国以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事业单位的事业费分散在各部门的财政预算科目中,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经费采取供给制的办法,由国家包下来统收统支。事业单位年初按预算向国家领取,年末按支出向国家报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在整个经济运行以及对公众利益保护等方面,会计行业的制度建设将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1993年我国实施了以“两则”、“两制”为主要内容的会计改革,玫革了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模式,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从1997年财政部发布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一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起,至2001年底已正式颁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1998年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1999年财政部发布的有关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大大提高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为顺应时代要求和会计国际化进程的需要,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标志着我国企业统一会计核算制度模式的建立。與此同时,预算会计改革也拉开了帷幕。从1994年开始,财政部组织启动了全国预算会计改革,1996年11月,财政部以8号令发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1997年5月和7月,财政部分别颁发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些法规制度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规范。
2.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需要补充和完善
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属于预算会计的范畴,其会计核算较为简单,会计实务内容较少,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较低,要与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差距就更大一些。然而,企业会计制度的快速发展给事业单位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从原有的框架中跳出来,开辟新的业务,从事更大范围的活动。事业单位在日益频繁的对外交流和经济交往中,必然要求会计核算内容的变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会计人员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以及网络化会计体系架构的建立对会计信息化建立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需要改革、补充和完善,以满足新时期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要求。
我们知道,事业单位的最大优势是人才和技术,而在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几乎是空白。如何对事业单位中大量的人才资源进行成本核算、价值计量和损益计算成为预算舍计理论的新内容;信息资产作为无形资产在目前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只有部分被引入会计核算,大量的资产如信息资源、科技档案、矿产档案、土地档案资源等得不到合理的计量。结果导致事业单位中的优势资产在会计核算上要么没有体现,要么体现不充分。这无疑对逐步走向市场的事业单位实为不利。因此加速构建人力资源会计和完善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事业单位拥有数额庞大的国有资产,但是会计核算中没有反映这些资产使用情况及增值、保值的指标。其实,同国有企业一样,事业单位同样面临着如何用好管好国有资产,盘活资产存量以及如何做到既维护所有者权益又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诸多问题。可见补充和完善事业单位资
产管理办法和会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和有偿服务活动的不断增多,从事经营活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的磨损消耗较大,而事业单位为满足设备修缮和更新的需要,按事业收入或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这种提取方法,已无法真实反映经营过程中设备的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给事业单位设备的更新换代造成困难。
在专项资金方面管理不完善。国家通过对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进行扶持,地方给予匹配的专项资金,在使用方面缺少一套与地方之间、企业之间行之有效的、规范的会计核算衔接制度,相关的费用支出没有明确,只说专款专用,造成了专项资金被挤占、虚列、多提和乱摊成本现象。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4]192号文)中,对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定了较为明确的说明,对项目费用中的人员费、外协费和管理费都有详细的规定,其中管理费是指项目承担单位为组织管理项目而支出酌各项费用。包括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使用费或折旧、直接管理人员费用和其他相关管理支出。管理费不得超过项目经费总预算的5%。而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专项资金的费用支出没有相关的制度规定。
纳税将是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面临的问题。税收征管法中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以《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为依据,而事业单位所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却与企业会计制度有着较大差别。比如在资产处理、材料、固定资产折旧、管理费用的分配、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处理、经营收入和支出以及经营成本的核算等方面,二者的会计处理方法就明显不同,并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也没有对纳税会计处理方法作专门规定,这给纳税金额的计算带来一定困难,影响计税的准确性。若能在有些方面与企业会计制度接轨,增加纳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有关规定,不仅便于会计人员操作,而且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
另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收支核算和收支结转、外币核算等方面也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综上所述,在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一直在酝酿、进行之中。国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成为必然。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过程和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每一次变革都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专业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等要求也越来越高。事业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比较熟悉,而对企业会计制度了解不多,只有不断接受新观念、新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