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X+1”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
2017-04-24汤泰青
张 宁,汤泰青
(黑龙江工业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系,黑龙江 鸡西 158100)
“3+X+1”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
张 宁,汤泰青
(黑龙江工业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系,黑龙江 鸡西 158100)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测试考核”方式存在功利性明显、模式单一、教考失衡等问题,在总结“测试考核”方式弊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兼顾测试、过程和奖励的考核方式,即“3+X+1”考核方式,并详细论述了其实施方案和管理方案。此考核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黑龙江工业学院电气和信息工程专业某班级上下学期的电路成绩表明,“3+X+1”考核方式使学生的总体成绩得到了提升,学生的成绩分布更加平稳,削弱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此考核方式可为我国高等学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
测试考核;课程考核;3+X+1;教学改革
在学校教学中,教学质量评价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而课程考核则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部分,同时,它也是检测学生成绩好坏的基本手段。[1]目前,传统的“测试考核”方式是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课程考核方式,由于形式单一、标准死板,这种考核方式的缺点已经越来越被世界上的教育改革者所诟病。[2-3]为了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价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潜心研究和勇于创新,笔者提出“3+X+1”考核方式,希望改变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惯性做法,从而提供了一种兼顾测试、过程和奖励的考核方式。
一、传统“测试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测试考核”是指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以笔试成绩为主的单一考核模式。目前而言,不论课程目的、教学手段还是任课教师,期末笔试成绩都占了课程最终成绩的绝大部分比例,[4]本文称其为“测试考核”方式。这种单一、枯燥的考核方式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考试存在功利性明显的现象。“测试考核”方式以笔试成绩为主,而笔试主要是考查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对于理论应用到实际的能力及动手能力却考查不足。简而言之,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论基础水平及考试能力,却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5]
其次,不同层次、不同兴趣、不同专业的学生,却只遵循同一套考核方式。目前,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已经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考核方式却还停留在“测试考核”的层面上,这会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及个性发展。统一的考核标准、考核要求、考试形式,无法倾听学生的心声,无法让学生展露自己的才华,容易使学生丧失独有的个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教考失衡现象严重。一方面,高校为了保证就业率,同时缓解学生压力,在考核时往往会降低难度,以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会严重降低成绩优秀者的学习热情,同时助长成绩较差者的懒惰性;另一方面,部分教材严重落后时代,跟不上最新的科学进展,甚至与当代社会脱节,导致“学而无用,干脆不学”的情况。
二、“3+X+1”课程考核的具体含义及实施方案
1.“3+X+1”课程考核中的“3”(测试类)
“3”指考试成绩,包括以下3项: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阶段性测试成绩。
2.“3+X+1”课程考核中的“X”(过程类)
(1)“X”的构成。“X”包括考勤、作业、章节总结、理论课中包含的实验课等所有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项目。
作为平时授课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方式,只要合理即可。例如课堂提问,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提问成绩,可以按照学号,每节课对2-3名学生进行提问,这样可以保证一学期每个学生都能提问到。
(2)为了保证此项考核的客观性和公平性,“X”有如下要求:
首先,考勤、作业成绩在教学日志或相关材料中体现,需提供支撑材料。
其次,章节总结必须由每位学生提供纸质支撑材料,教师需向学生公开给分标准。
最后,理论课中包含的实验课必须由每位学生提供实验报告,教师需向学生公开实验课每一实验项目给分标准。
3.“3+X+1”课程考核中的“1”(奖励类)
“1”指奖励手段,具体可以包括科研成果获奖加分,发表论文加分,专利、软件著作权加分和科技竞赛活动获奖加分等。具体如下(表格加分仅为示范性例子):
(1)科研成果获奖加分
表1 科研成果获奖加分
(2)发表论文加分
表2 发表论文加分
(3)专利、软件著作权加分
表3 专利、软件著作权加分
(4)参加科技竞赛活动获奖加分
表4 参加科技竞赛活动获奖加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上4项加分必须与本科目所授课程相关。举个例子来说,若所授课程为“高等数学”,则“数学建模大赛”可以为本课程加分,而“物理竞赛”及“创业大赛”则不能为本课程加分;发表在数学领域的论文,且内容与所授课程相关,则可为本课程加分。
为了避免纠纷及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教务处可在开学初为每门课程制定出详细的可加分项目,具体包括期刊名称、专利领域及竞赛活动名称,以及加分明细;学期末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项目加分进行修正,根据学生提供的获奖材料进行加分确认,并进行校内公示。
三、“3+X+1”课程考核管理方案
在“3+X+1”考核方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考核管理措施来保障此方式顺利进行。笔者建议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进行管理。
1.完善学校的相关制度
“3+X+1”考核是一项“整体工程”,要确保这项考核顺利实施,就得从学院层面制定相应的制度。由于“3+X+1”考核是一项比较繁琐而细致的工作,部分教师可能会觉得工作量大,为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高校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奖励措施,让“3+X+1”考核业绩与教师的薪资、职称评定直接挂钩。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加强学生评教工作的管理,每个学期末要确保所有学生都可以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同时,总结概括该教师在执行“3+X+1”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班长或者学习委员要统计班上所有同学的问题,将问题进行归纳、去重复化,最后将这些评语进行分条、分类集中起来,给教师提供反馈意见。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之处,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这样,学生评教工作就能起到实际有效的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
2.增强教师的责任心
无论教学工作及考核方式采取何种形式,教师责任心都是确保学生提升成绩的关键。不同于传统的“测试考核”,“3+X+1”考核包括“3”“X”与“1”的具体细节,比如实施标准、实施关键、实施难点及重点等。从开头到结尾,每一个过程和环节都与考核的质量息息相关;教师投入的程度、重视的程度与考核的效果及成绩的提升都成正比的关系。不过,高强度的工作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这就要求教师有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
3.加强学生对考核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习惯了“测试考核”的学生,理解“3+X+1”考核的内容需要一段时间。在课程刚开始时,就要对学生加强这种考核方式的教育,特别是刚刚高中毕业来读大学的学生。在经过几次的“3+X+1”考核以后,学生就会对这种过程性考核方式驾轻就熟,从而更加轻松地适应这种考核方式。另外,学生对教师的监督也要客观负责,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补、相互监督的效果。
四、示范性实例及改进方案
1.示范性实例及实施效果
笔者在黑龙江工业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专业的某班级讲授电路课程时,率先采用了 “3+X+1”考核方式。要说明的是,此例子仅为示范性的,具体细则可由本校教务处、教师代表和高年级学生代表共同商议决定。示例如下:
电气学院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3+X+1”课程考核成绩构成及成绩表
专业名称:电气与信息工程 年级:2015级 课程名称:电路 任课教师:张宁
表5 “3+X+1”的构成及比例
表6 “3+X+1”成绩表(仅列举三人)
可以看到,若按照传统的“测试考核”方式,表6中的3人成绩分别为85,96,96。但是,张三同学虽然测试成绩不佳,但他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电工杯”电路实验科技竞赛中,最后获得国家级三等奖。李四和王二同学相比,思维比较活跃,学习能力更强,不过,他本人也正因为此,课堂上经常出现开小差、打游戏、迟到和作业不认真的现象,因此最后成绩比王二低了4分,甚至比张三的成绩都低。反观王二,学习勤奋努力,平时表现优异,因此,最后得到了95分的最高分。
通过以上考核结果可以看到,若按照传统的“测试考核”方式,虽然竞赛获奖,但张三同学分数最低,且比其他两人低了不少;李四同学和王二同学分数一样,尽管两人平时表现迥异,这个结果可以说是不太合理的。但按照“3+X+1”考核结果,张三成绩上来了,他本人也对此结果比较满意,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都大为增强;李四同学在知道最终成绩以后,也对平时的表现内疚不已。这就达到了“3+X+1”的考核效果。
由于电路课时较多,需要上下两个学期才能完全讲完。对同样一个班级,上学期采用“测试考核”,下学期采用“3+X+1”考核,随机抽取班上20名学生,将两学期的成绩加以对比(按上学期成绩增序排序)如图1所示。
图1 “3+X+1”考核前后某班学生成绩分布图
由上图结果可以看到,采用“3+X+1”考核后,学生的总体成绩得到了提升,同时,学生的成绩分布更加平稳,削弱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这是由于“3+X+1”考核不仅考虑了笔试成绩,还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奖励,从而充分调动了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为考而考,考完拉倒”的不合理现象。
2.“3+X+1”课程考核的改进方案
在“3+X+1”课程考核的实施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在此提出改进方案。每个高校和任课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特点,结合本校特色进行改进。本改进方案如下:
(1)测试类中去除“期中考试”,改为“课前问答”
有学生反映“期中考试”无太大必要,而且会加重学生的学习和心理负担,因此,将“期中考试”改为“课前问答”。课前问答就是利用课上最初的10分钟左右时间作为预习或复习讨论时间,可由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自主提问,如果没有学生提问可以由老师提出几个关于即将讲授内容的常见问题或者上节课讲述内容的相关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老师可当场给出成绩并记录。为了保证所有学生都有成绩,由老师无规律点名提问班上所有学生,一学期内每人被提问回答1或2次,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督促其课前预习及复习。同时为了保证公平性和严谨性,每次提问环节都有录音,若学期末有学生对课前问答的成绩不满意,可根据录音由年级主任或教务处进行仲裁。
(2)过程类中去除“课后作业”,改为“随堂笔记”
由于大学科目较多,且学生生活较为丰富,尽量不占用课下时间,因此建议去除“课后作业”,而改为功能类似的“随堂笔记”,且检查时间不固定,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率,杜绝其玩手机走神等现象。学生在整理笔记的同时也可以达到复习和总结的目的。每学期不定期抽查2次。对于章节总结,每学完一章内容,学生需课下梳理总结本章知识树或要点框图,每章均上交。期末前由课代表抽签决定以哪一章计入成绩。
本文首先总结了传统“测试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弊端,提出了一种兼顾测试、过程和奖励的考核方式,即“3+X+1”考核方式。此考核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结合黑龙江工业学院电气工程专业某班级上下学期的电路成绩,可以看到,学生的总体成绩得到了提升,学生的成绩分布更加平稳,削弱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此考核方式为我国高等学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1]张体云. “N+2”考核模式下的语文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J]. 语文学刊,2010(04):132-134.
[2]张彦杰.高职职前与职后教育衔接环节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2):31-33.
[3]侯梅英.高职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2013(04):65-66.
[4]胡晓红.基于过程考核的教学模式创新——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 思想教育研究,2013(04):50-54.
[5]梁阿莉,张雨,罗惠娜. 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考核模式研究与实践——高职教育的过程考核模式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3(03):112-115.
Class No.:G642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On Reform of “3+X+1” Assessment Mode
Zhang Ning, Tang Taiqing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xi, Heilongjiang 158100, China)
Test assessment was in general use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But utilitarianism, single model and imbalance between teaching and exam were common in the test assessment. The disadvantages of “3+X+1” assessment mode and management plan we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The assessment mode can promote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it is proved superior through the testing scores of Circuitry Course in first and second half of a term in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3+X+1” assessment mode can per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scores and reduce the phenomenon of "polarization". This assessment mode can provide us with a constructive way for the reform of assessment mode.
test assessment; course assessment; 3+X+1mode; educational reform
张宁,助教,黑龙江工业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汤泰青,助教,黑龙江工业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青年专项课题“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16Q279)。
1672-6758(2017)04-0024-5
G6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