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与感悟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017-04-24房彦
房 彦
(辽宁省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
在体验与感悟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房 彦
(辽宁省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
灯下,翻开工作日记,密密麻麻的听课笔记把我的思绪带到课堂上。校本研训活动一直是我校进行集体教研的平台,这几天数学组围绕《秒的认识》这一课题进行教研,一位年轻教师上了研究课。激情的导入、精心的准备、巧妙的问题预设都预示着一节好课的诞生。
课堂上想到的出现了:随着精彩的课件导入与演示,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及巧妙的活动环节,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主动参与,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没想到的也出现了:在模仿环节,学生想出了各种模仿一秒的方式,除了用拍手、咔咔、嗒嗒等各种声音进行模仿之外,还出现了眨眼睛、跺脚、点头、模仿蝴蝶飞等各种无声动作来表示,学生做的自然而投入,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与模仿力。但在自主探究阶段,想到的却没有出现:在学生感受1秒后,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做哪些事大约1秒?学生认为拍一下手、眨一下眼睛、点一下头等大约需要1秒,教师给予了肯定,后来还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感觉一边拍手一边数秒。由于之前学生对于1秒的长短并没有标准的体验,又错误地感受了几秒的长短,以至于在后面的估测画苹果、穿衣服大约用多少秒的环节,多数学生在估测时都存在较大误差,老师发现了,赶紧弥补,重新感受1秒,但仍有大部分同学估测的时间与准确时间相差甚远,看似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却因没有高效达成教学目标而告终。
课后,大家坐在一起反思:什么环节出现了问题,造成学生没有准确建立秒的时间观念,而是凭借自己的感受来体会一秒?答案是肯定的,问题不在学生,虽然老师有体验一秒的意图,但只停留在表面,在学生用眨眼、拍手等动作表示一秒的时候,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估计是不准确的,也是不科学的,但是当时老师并没有及时捕捉并给予指导,任凭孩子用这种自认为准确的数秒方法去体验1秒有多长,从而导致实践活动的失败。那么该如何突破这个难点而对秒的体验进行深层次探究呢?经过反复琢磨与试教,终于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探究感悟新知的环节中,利用课间中秒针走动节奏的体验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活动,充分感受1秒。
首先,观察钟面认识一秒。发现钟面上最细、最长走得最快的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其次,借助钟面感受一秒。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时间单位秒,感受1秒有多久,建立秒的时间观念,我们设计了3个环节进行感受:
(1)借助课件,听一听、看一看,感受1秒钟有多长。
(2)借助自己的表,把自己听到的1秒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然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体会到要想模仿得准,自己声音的节奏就要和钟面秒针走得快慢相一致。在得出方法后,师生互动,一起模仿。
(3)在学生用声音与动作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出示电子表、秒针这些没有声音的表,学生用手随着电子表小圆点的闪动模仿针的动作,让学生体会到秒针发出的声音不一样,表现的方式也不同。这样,在听—模仿—评价—再模仿的过程中,用声音强化感受,再用动作感受,充分体验时间单位秒,感受1秒有多长,建立秒的时间观念,提供给学生一个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呈现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课堂。
当这位年经教师再次站在讲台的时候,充满激情的课堂上洋溢着睿智的火花,教师环环相扣的设问与巧妙的引入,把学生带入充分自主探索的空间,对秒进行了充分的体验与感悟,水到渠成地突破了难点。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实践活动——用秒做单位的估测活动,学生在估计画一个苹果、穿一件衣服大约用多长时间的活动中,由于在之前的体验环节利用多种方法(包括声音和动作的模仿)准确牢固地掌握秒针走动的节奏,这次我们欣喜地看到80%的学生估计的时间与准确时间能够完全一致,少部分学生估计得相差1秒。能够出现这样的教学效果,说明我们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
收回思绪,梳理心境:一节好课是磨出来的,钻研出来的,它离不开集体教研的智慧,更离不开上课教师对教材及学生的深入研究。只要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再细一点儿,精一点儿,及时地反思自己,有效地调整自己,勇敢地超越自己,就会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王紫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