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动画片与3~6岁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
2017-04-24汪淑妮林嘉慧马郑鸿梁红梁丹李晖
汪淑妮+林嘉慧+马郑鸿+梁红+梁丹+李晖
(肇庆学院)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138名3~6岁幼儿的家长进行调查,分析幼儿观看少儿动画片的认知发展水平并探究影响其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少儿动画片因其丰富的视听效果以及家长的陪同指导与交流,能够较好地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但少儿动画片本身还缺乏良好的开发和监管体系。研究对家长和少儿动画片制作者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少儿动画片能更有效地促进3~6岁幼儿认知的发展。
少儿动画片3~6岁幼儿认知发展家长指导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机及电子产品几乎已经普及到每个家庭。对于幼儿来说,少儿动画片已经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伙伴。但由于幼儿本身的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易模仿等特点,幼儿容易模仿少儿动画片里出现的不良行为,家长从而选择通过自己的参与和监管来降低少儿动画片对幼儿的不良影响。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少儿动画片与3~6岁幼儿认知发展的关系,并分析出观看少儿动画片时影响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家长的指导行为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
(二)核心概念界定
少儿动画片是以图画表现人物形象、戏剧情节和作者构思的影片。
3~6岁幼儿的认知发展是指3~6岁幼儿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本研究主要从语言、记忆、想象、思维四个方面来分析少儿动画片对3~6岁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
家长指导是指家长根据自身的已有经验水平、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指出并尝试纠正幼儿及影視出现的不良行为(如粗口、暴力),从而使幼儿达到其期望目的的行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市区一所收费中档的公立幼儿园,其招收的幼儿来自不同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家庭,选取对象具有代表性。本研究对该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各两个班,共6个班的3~6岁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派发150份问卷,每班25份,每个年级50份,回收150份,摒除12份无效的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38份,问卷回收率为92%。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观看少儿动画片的基本情况
在问卷中,当问及家长“您孩子平时观看的少儿电视节目类型”时,83.3%的家长选择了动画类少儿电视节目,即少儿动画片。可见,接受调查的大部分幼儿都观看少儿动画片。同时,在幼儿平均每天观看少儿动画片的时长问题上,有82名幼儿的观看时长在一小时以内,占总人数的59.4%,时间较为科学合理。而超出两小时的仅占2.9%。
(二)家长指导情况
1.家长态度
(1)家长们支持幼儿观看少儿动画片
由图1,48.6%的家长对幼儿观看少儿动画片持基本支持的态度,34.1%的家长持完全支持的态度,没有家长不支持。可见大多数家长支持幼儿观看少儿动画片。
(2)家长们大多尝试参与并监控幼儿观看少儿动画片的过程
在接受调查的家长中,99.3%的家长会控制幼儿观看少儿动画片的时间,并且多控制在0.5小时到1小时之间,时间控制较科学合理,体现了家长对幼儿观看动画片进行监控。在动画片类型的挑选上,如图1,有的家长以幼儿的喜好为选择的依据,占总人数的45.7%,可以看出这部分家长非常重视幼儿的自主选择,以幼儿的兴趣喜好为标准,对于少儿动画片是否适宜幼儿观看没有过多的关注。同时,仍有46.4%的家长会帮幼儿挑选动画片,体现了这部分家长对幼儿观看少儿动画片的监控。
2.家长指导策略情况
(1)家长陪同指导情况
由图2,在幼儿观看少儿动画片时,54.3%的家长陪同幼儿观看并进行指导,人数仅占总人数的一半。而45.7%的家长有的陪同幼儿观看却不予以指导、仅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有的根本不陪同幼儿观看。
(2)指导方式情况
由图2,当幼儿观看的少儿动画片出现不良内容时,52.9%的家长采取了先不打断,等到幼儿观看完之后再予以指导的策略。而36.2%的家长采取立即打断并指导的策略,8%的家长立即打断幼儿观看并强硬地制止幼儿继续观看,2%的家长不予以指导。可以看出,部分家长认识到少儿动画片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足,并希望通过自身的介入能减少动画片的不良内容对幼儿的影响,但家长们的指导方式各不相同。
(3)家长与幼儿的讨论交流情况
由图3可以看到,观看少儿动画片时,讨论的发起者多为幼儿,占总人数的56.5%;家长主动发起的次之,占总人数的37.7%;家长不愿意讨论的和不讨论的人数仅占8%。说明在观看少儿动画片时幼儿有讨论的需要,家长也会根据动画片内容与幼儿进行相关的讨论。对于观看少儿动画片后,亲子间的交流情况如图3所示,家长主动与幼儿进行交流并指导的占49.3%,进行交流讨论但不指导的占18.8%,家长单纯复述动画片内容的占21%,家长和幼儿不会进行讨论交流的占10.9%。可见,有的家长对于幼儿观看完少儿动画片后的效果较为关注,通过主动地与幼儿交流讨论,了解幼儿对于动画片的记忆和理解情况、看完之后的行为习惯、生活常识或语言能力的发展情况,体现出这部分家长对少儿动画片以及幼儿的发展较为关注。而另一部分家长有的虽然与幼儿进行交流,但却没有有效地指导,体现出这部分家长虽然有了初步的指导意识,但指导方式粗略随意,没有产生良好的指导效果,有的甚至不与幼儿交流,使得幼儿“想说”却找不到倾听者和交流者,遏制其表达的需要。
(三)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情况
1.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较高
本次研究问卷设幼儿认知得分最低为22分,满分为110分。由此将幼儿认知水平划分为22~39分;40~57分;58~74分;75~92分;93~110分五个等级,分别对应低、较低、中、较高、高五级。由表1可知,各班幼儿认知得分均值均处于75~92分,为较高等级。可见,被调查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较高。
2.观看少儿动画片,幼儿的语言发展最为显著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在幼儿的认知发展中,无论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语言发展的得分最高,为24.73分,其次是记忆、想象、思维的发展。在彭红霞的《儿童发展与教育》中提到,少儿动画片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幼儿语言教育由“被动教”变为“主动学”;以丰富的画面结合语言来讲述完整的故事,使幼儿更易于记忆、理解和掌握语言;为幼儿提供了标准的语音、语词、语法以及语言交流的范本,有利于幼儿掌握更丰富的词汇,有利于幼儿语法、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综上可知,观看少儿动画片后,幼儿的语言发展最为显著。
(三)家长指导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关系
通过探究幼儿认知发展的各项影响因素发现,幼儿的班级、性别以及家长的学历高低都与幼儿的认知水平不存在相关性,而家长指导与幼儿的认知呈显著性的正相关。由表2可知,家长陪同幼儿观看并指导与幼儿的思维发展呈显著性的正相关;家长隔段时间针对动画片进行交流与幼儿的思维和记忆发展呈显著性正相关。家长陪同幼儿观看少儿动画片并将不良内容加以指导,有利于让幼儿分清是非善恶,知道怎样做是对的以及做错事之后相应的自然后果,让幼儿能够在家长的引导下思考事件的逻辑性,从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同时,幼儿在观看完少儿动画片后一段时间后通常会主动与家长交流,有49.3%的家长会主动询问幼儿动画片的情节及道理并加之适当的引导,当幼儿在回忆动画片的内容并进行动画片事件逻辑还原的时候就在无形中发展了其记忆力及思维能力。因此,家长适当的指导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思维和记忆的发展。
四、讨论
1.少儿动画片本身和家长指导影响着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
少儿动画片作为一种少儿喜闻乐见的视听艺术表现形式,是一门融合文学、美术、影视和科技等多元成分的综合艺术,更是一项系统的艺术工程。少儿动画片的性质多为教育性动画,可细分为知识性、德育型、生活型、拓展型动画片。由于少儿动画片自身的艺术性以及教育性,使得幼儿在观看少儿动画片的时候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获得认知各个方面的发展。幼儿正处于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表现在任何场合下都要在清晰地感知具体事物影响的基础上认识事物,思维依从于他们的知觉才能进行,而优秀的少儿动画片既能吸引幼儿的视觉注意又能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促进幼儿思维和记忆的发展。但要使少儿动画片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就要求家长不仅要考虑幼儿的兴趣所在,同时要先了解少儿动画片的题材和内容,了解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观看少儿动画片并与幼儿进行讨论以及开展指导工作等。这样,少儿动画片的有益因素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2.家长重视少儿动画片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给予密切的关注但挑选适宜的动画片没有标准
由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家长们认为少儿动画片对于幼儿有积极影响,基本上都支持幼儿观看少儿动画片。但同时,由于我国少儿动画片缺乏良好的开发和监管机制,少儿动画片良莠不齐,不乏许多少儿动画片存在着暴力、低俗等不健康的内容,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家长开始尝试参与到幼儿观看少儿动画片的过程当中,反映出家长对家庭教育以及自身影响力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当代家长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期望和密切关注。但是对于怎样的少儿动画片才是适合幼儿的,家长们并没有一致的挑选标准,使得挑选出来的动画片可能只关注到该动画片的声音、图文是否动听、富有美感,而忽略了它是否易于理解,内容是否科学,是否符合了幼儿的兴趣和最近发展区等,具有主观性和不科学性。可见,一套适宜的少儿动画片的挑选标准是广大家长迫切需要的。
五、相关建议
1.对家长的建议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具备正确的育儿知識与科学合理的育儿方法,应把握好3~6岁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第一,在观看前期家长首先应该知道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自家孩子发展的特点;其次,家长要了解观看该动画片适宜的年龄段、主题内容、声音色彩、语言运用,及其是否含有一定的教育内容等。第二,在幼儿观看少儿动画片时,家长最好能陪同幼儿一起观看,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融洽亲子关系。当幼儿认真观看动画片或观看的少儿动画片出现了不良行为时,家长则不宜贸然打扰,这样容易破坏幼儿观看内容的完整性,而应先观察幼儿的反应。而当幼儿肯定不良行为或者有模仿意识时家长应当特别注意,家长可以先记录下来,事后再与幼儿讨论。第三,在幼儿观看完少儿动画片后,家长可以通过提问,让幼儿回忆动画片内容,并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记忆和语言水平。
2.对少儿动画片制作团队的建议
首先,少儿动画片制作者应提高自身知识技能和素养,了解幼儿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同时能够不断汲取家长们的反馈意见,从中得到启发。其次,制作过程去“成人化”,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阶段角度出发,制作出更多属于我们本国儿童的适龄节目。再次,少儿动画片要做出年龄阶段的划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制作出相应的节目,并在制作前期深入3~6岁不同年龄层的幼儿群体,根据不同年龄层幼儿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节目播出时间。少儿动画片出版后还应在每部作品上做好标注,方便家长、老师等为幼儿挑选合适的少儿动画片。
参考文献:
[1]金琳.石家庄市区幼儿家长对少儿电视节目态度调查[D].河北大学,2013.
[2]彭莉洁.浅谈动画片对幼儿认知发展的积极影响[J].教海探蹊,2014,(11).
[3]彭红霞.动画片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研究[J].儿童发展与教育,2011,(05).
[4]肖永亮.中国动画教育现状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1,(03).
[5]章敏.中国幼教动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
[7]刘晶.儿童认知与儿童电视节目研究[D].新疆大学,2008.
基金项目名称:少儿电视节目对3~6岁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项目编号:20151058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