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校本课程《爱家·爱校·爱生命》的几点思考

2017-04-24郑丽红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威海市威海校本

(山东省威海市交通学校)

德,乃立国之根,做人之本。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一直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威海市交通学校自编了校本教材——《爱家·爱校·爱生命》,尝试探索新常态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长效性。该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被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确定为2015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5086)。

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近年来,随着国家倾斜性职教政策的落实,中职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生源的低端化、复杂化,学生管理难度大等诸多问题。为此,威海市交通学校主动适应复杂的德育环境,集合学校教师团队力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相关资料编著了德育校本教材——《爱家·爱校·爱生命》,并将这门课程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开设。对课程开发者而言,这既是一个呕心沥血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留下了的许许多多的感悟和思考。

一、精准定位,明确课程设计理念和培养目标

《爱家·爱校·爱生命》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紧密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践行“为学习技术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的办学理念。这里的“服务”不仅是技术和技能的服务,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与主流社会的一致。学生虽然是“为学习技能走进来”,但学校要让他们为“服务社会走出去”,中职教育不仅是学生的专业训练场,更是教会他们做人和生活的孵化器。具体而言,就是学生通过中职阶段的学习,不仅要有能胜任工作的专业能力,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更要有高尚的情感和道德,会做人、会做事、会生活。

基于此,本课程从立足学生实际、学校实际、生活实际的设计理念出发,以人为本,精选三部分资料编著而成。

1.爱家乡,威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学习乡土文化,发挥乡土文化的凝聚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归属感和家乡自豪感,树立建设家乡、建设国家的远大志向。

2.爱学校,威海市交通学校30多年文化的积淀,是一代代交校人勤奋不懈努力的结晶。学习校园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学校、为学校增光的情怀,引导他们走上服从管理、自我管理之路。

3.爱生命,生命诚可贵,安全价更高,社会越复杂,安全问题越突出。通过珍爱生命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培养正确的生命观。

二、突出特色,彰显课程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爱家·爱校·爱生命》是根据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交通学校学生的现实情况编写的,课程特色十分鲜明。

首先,地域特色突出。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有着自己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本课程就是这样一部乡土教材,家乡气息十分鲜明,发生的是“身边的事”,聊的是“威海的人”,叙的是“威海的情”,让学生感到亲切,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热情。

其次,学校特色突出。威海市交通学校因办学时间较短,社会认可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宣传,而宣传的第一步就是面向学生,让学生对我校形成归属感和自豪感后,通过他们向其亲朋好友宣传学校,未来更可以通过他们的优秀成绩扬名学校。迄今为至,我们还没有看到一部校本课程能够这样全面而深刻地介绍和宣传自己的学校,应该说这是我们这部教材的可贵之处。

第三,生命价值突出。社会越复杂,安全问题越突出,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大多是可以预防、避免甚至挽救的。本课程不仅介绍了许多安全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各种危机现场的模拟演习和训练,手把手地指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危机抗险能力,渗透着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另外,该课程定位清晰明确,就是普及教育,普及学生的家乡知识,普及学校知识和生命常识。几位教师把看似不搭实际上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三个问题——爱家乡、爱学校、爱生命,以一条看不见的线穿连起来,由大到小缓缓展开,符合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中职学校的教育特点,设计合理,独具匠心,既实际又实用,具有较好的示范性和创新性。

三、拓展渠道,有效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

作为校本课程,应该广拓渠道,深入挖掘和利用各种有益的校内外教育资源,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1.利用威海市各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馆、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等,都是很好的育人之所。如清明节,我校组织部分学生前往烈士陵园、天福山起义纪念地祭扫革命先烈;新生入校后要安排学生观看电影《甲午风云》,并组织部分学生参观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馆。

2.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及平面媒体等多种宣传渠道收集整理各类信息资源,寻找典型案例,如安全事故的新闻报道、各地加强安全教育的好做法、安全避险的小常识,等等。

3.关心、关注威海的民俗风情、历史故事、威海名士的成才典型和先进事迹以及威海社会上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素材,特别是威海的新发展、改革开放的新成果以及实践中产生的新事物、新典型等,如将军县的故事、渔民节的由来、海草房的传说、威海感动人物的事迹,等等,把这些充实到教学中作为课程拓展的重要资源。

4.持续关注我校往届毕业生,大力宣传优秀毕业生的优异成绩,用他们的事迹鼓舞在校学生。比如,我们每年都邀请部分优秀毕业生回校以講座、讨论、经验介绍等方式和在校新生开展互动交流,为学生们树榜立样。

5.支持和组织学生参加扶贫济困、文明建设、社区共建等多种活动,鼓励他们走出学校,进入工厂、社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如“创建文明城义务宣传”“做‘铁三志愿者”“环保宣传健康跑”“福利院送温暖”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

四、完善规划,加强课程的后续研发

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浅尝则止,只有不断修改、不断完善,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永保新颖性与示范性。

1.继续开展课程的后续研发,争取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进来,不断加大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比如,第一编《我的小城我的家》部分,就需要不断更新城市发展的热点、时事新闻以及威海地区丰富的人文资源,特别是威海的新发展、改革开放的新成果和实践中产生的新事物、新典型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永保教材的鲜活性。

2.大胆改革与创新,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实践、动手环节,推行“做中学”,开展更多的“走出去,请进来”活动。“走出去”是指创设更多的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把教室搬到工厂、社区、村庄、矿山等进行现场教学。“请进来”是指把相关专家、学者、英雄模范、企业家、普通劳动者以及优秀毕业生等等请进校门,和学生互动交流,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3.把课程学习与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相结合,组织学生多参与各类积极向上、有益身心的公益活动,争当志愿者。

4.建立更加合理的评价体系,增加实践测评环节,把阶段性测评与总结性测评、当前测评与后续测评结合起来,形成更加科学而合理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8.

[2]张雪梅.特色校本课程开发范例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6.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2015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爱家·爱校·爱生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项目主持人:郑丽红;立项编号:2015086)的研究心得。

猜你喜欢

威海市威海校本
《威海港口》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厦门合兴包装集团新项目正式投产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威海市服务贸易发展现状SWOT分析
山东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水产价格
山东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近期价格
花生播种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