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2017-04-24王定兵
王定兵
(陕西省旬阳县蜀河中学)
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在此背景下,它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一是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的一个过渡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阶段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这不仅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同时也是对所有高一英语老师的一个挑战。那么,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就这个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新课程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会常常碰到这样的现象:原先在初中阶段英语学得较好的学生,怎么到了高中后一开始就感到那么难,课文加深了,词汇量也成倍增长,听力和写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语法也变难了。基础稍差的高一新生在上英语课时更是如临深渊,不知所措,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考试成绩普遍很差,老师找不到确切的原因,学生也非常不理解这样的现象,认为高中英语学习太难了。事实上,发生这个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英语学习的过渡没有调整好,作为英语教师,应当有必要去分析一下班情和学情,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一、影响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因素分析
1.学生自身不能适应的因素。当许多初中生升入高一时,面对新的同学和老师,新的学习环境,既感到那么新奇,又那么陌生和紧张,有的学生在刚开学时心理上就发生了变化,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他们无所适从。在英语课堂上,很多学生听不懂老师用英文授课,不能用英语思维,不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并用英语表达思想并交流。在学习方法上许多高一新生只习惯于过去老师在课堂上讲,然后背笔记的做法,但是不会作点滴变通,一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就退避三舍,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属于典型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当然这些学生还是很关注自己期中期末考试结果的,但是他们很少去关注这样一个好的结果所需要的学习过程。
2.高一教材难度的加深。按照新课程标准五级的要求,一个合格的初中生就必须理解和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而高中生九级的标准要求则是学会使用450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这个量显然是大大增加了,以高一必修一教材为例,一个单元的单词一般在50~60个左右,另外教材中课文的容量和深度也增加了许多。面对着教材难度的增加,很多高一新生听课时不知所措,弄不清楚教材的重难点,越学越力不从心,就掉队了。
3.教师教学方法没有跟上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实际需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与发展,其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以学定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去引领学生积极学习。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包办”太多,以讲代学,满堂“灌”到底,根本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只是把授课任务完成了。由于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去合理安排授课内容,结果学生感到高一英语很难,缺乏衔接,这样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就掉队了。
二、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方法
1.注重高一新生的心理指导,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当高一新生刚入学进校时,无论生活环境还是学习环境,都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学生面对着新的高中学习和生活,如何去适应的确是一个问题。在这个时候,教师应当做好高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告诫他们上高中就是为了更好地去发展自己。具体说来,就是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要实现这个理想,做学生的就应当努力去学好每一门课,而英语普遍是学生的弱科,更要从头补起,即使以前学的不好,只要及时去弥补还来得及,古人云:“亡羊补牢,尚未晚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深入研究教材,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被赋予了新的任务,那就是要有新的课程观,发展观以及学生观。因此,英语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和整合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英语学习情况,正确地把握教学起点和课堂容量。一般说来初高中英语教材都是以“单元式”编排,在语法上采用“循环式”、在词汇上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这种编排为初高中衔接创造了条件。教学起点应该面对大部分学生,不能盲目提高,课堂容量應适当,若太多会造成学生消化不良,还会引起教师因讲不完知识而导致拖堂。例如,本人在准备给学生讲解必修一语法定语从句的时候,不是按照常规直接给学生讲解定语从句的概念,各个关系词的基本用法,而是先复习一下在初中学过的五种类型的简单句的句子成分如何划分问题,如果学生连一个简单句的主干结构都不知道,那么又怎么去分析和理解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实际上,我们在授新课时,前面已经学过的某些内容一定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需要我们尽量的去挖掘和拓展,把它作为一种过渡,那么旧课和新课的衔接就很自然,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了。
3.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英语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不能老是停留在“老师讲,学生背”的层面上。然而,许多农村教师为了提高考分每天仍然重复着“填鸭式”的教学,英语老师倒变成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有听和记笔记的份儿,鲜有思考的余地。实际上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已经变成了阻碍我国农村地区学生英语整体水平提高的拦路石,必须彻底加以改革,重新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农村普通中学,大多数英语教师使用最多的仍是“讲授法”,老师边讲边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但是老师讲的过多,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就少了,讲授法也有它的局限性,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还需要老师统筹兼顾。例如,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可以用“谈话法”来进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并通过学习和分析从而自行解决问题。其它的教学方法也可供选择,如“演示法”,现在的农村中学硬件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室里普遍安装了电子白板,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可利用多媒体资源的优势演示与教学有关的丰富动画,教学效果就更明显。总之,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那么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就很顺利,那么大面积的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就有了可靠的基础和保障。
4.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众多的高一新生从初中进入到高中课堂时,他们充满了求知欲,希望把英语学好,然而,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老师要讲授的内容,课堂上听讲不专注,不做笔记,课后从不去复习巩固,也不去认真完成作业,结果这部分不讲究学法的学生越来越感到吃力,逐渐的就掉队了。所以,当高一新生入学伊始,英语老师就应当对其严要求,着手学法指导。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让学生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本人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学习较差的学生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日曝十日寒”用来描述这些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一点也不夸张。当然学习计划要量力而行,可以是学期计划,月计划甚至是周计划和日计划,教师要监督和检查,看看其执行情况。
(2)课前自学。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学习成果的基础。教师在上新课前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自学任务,如让学生阅读课文并用词典查询某些重点单词和词汇,把自己弄不懂的难句标出来,回答问题时在原文中找出与问题有关联的段落及句子来,如果学生做到了这一步,那么在听课时就有的放矢,课文的重点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3)专心听课和勤做笔记。一般来讲,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老师会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并加以归纳,所以学生认真听课并及时做笔记就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课后复习巩固,及时完成作业。很多学生对于复习巩固这个学习环节并不重视,殊不知一节课老师讲了哪些内容,自己到底掌握了没有?那么就需要及时去复习,要去归纳和梳理知识,由此及彼的去联想,才能够前后融会贯通。另外,及时完成相关的作业任务也是提高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重大举措,在这个方面除了老师监督之外,学生本身也要严以律己,落实好各项作业任务。英语教师在指导学生最基本的学法时,还需要从具体的点滴做起:比如在指导学生记单词时用“音标法”和“联想法”,就会记得更快更准;在进行阅读训练时用“略读法”和“查阅法”,使学生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的句子和段落,着重文章的整体和细节理解;在练习听力时要做到“精听”和“泛听”;在练习写作时如何教学生利用現有句型和词汇进行模仿写作并谋篇布局成文。总之,教师在指导学生学法时,一定要具体,并且根据学习基础的不同,要因人而异,使学生在高一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初高中英语学习的正常衔接,而且也为他们后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对影响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因素作了基本的分析,并就如何做好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也提出了一些应对的办法。总之,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不仅是新课程背景下全面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而且也是广大一线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
[3]戚鸭玲.浅析初高中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以及应对策略.英语画刊,2013,(0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