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情景课本剧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意义

2017-04-24杨双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短剧课本剧语言

杨双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张湾中心小学)

短剧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把英语中的词汇和句型通过生动的情节教给学生,在情节中使用语言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情景化和形象化,学生在倾听短剧的过程中能模仿准确流利和优美的英语发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强化了语感,短剧教学语言简单重复率高,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所学语言,学生在创编短剧、表演短剧的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在短剧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猜想剧情、感知语言、模仿动作、合作表演、续编创编等激活了思维,发展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英语情景课本剧英语学习能力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生刚刚接触到英语这门课时,一般都很感兴趣,热情高涨,可随着时光的流逝,教材难度的逐渐加深,兴趣逐渐消退。经过几年学习,能够真正把英语当作一门“活的语言”来使用的不多,究其原因,学生只是把英语作为一门单纯的课程,而不是活生生的语言,失去了其作为语言的魅力。

课本剧,即把教材内容编成一个短剧,有人物,有情节,通过表演,形象直观地演绎教材,是小学生所喜爱的教学形式之一。

二、课本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第一,小学英语是入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首位的。小学生爱表演,爱看表演,课本剧把教材内容以戏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爱看、爱学、爱演,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动机。

第二,语言的最大功能在于交际,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不是取得高分,而是会使用这种语言,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教师应当创设各种模拟的或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情景里练习各种交际活动。课本剧表演无疑是训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良好方式,使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会使用英语,在交际中掌握语言。

三、课本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原则与方略

1.创造性原则

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指明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课本剧的编排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教材的内容往往只有简单的几句,以此为线索,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编成一个较完整的课本剧。如我在教《牛津英语》5A Module 4 Unit1 Wild animals,一课内容为:

Giraffe:I cant swim.

Monkeys:I can dive.I can swim.

Giraffe:I can see a crocodile.

Crocodile:I can swim. I like monkeys. I eat monkeys.

Monkeys:We dont like crocodiles.We can climb trees.

内容很简单,如果就这样照着读一遍,或照样表演一遍,学生会觉得太容易,从而失去了学习的热情与动机。我就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课文内容为素材编排课本剧,比谁编得最精彩,演得最逼真。经过准备反馈,学生的创编能力,想象力出乎我意料。举其中一组为例:

Giraffe:Good morning,monkeys.

Monkeys:Good morning,giraffe.

Giraffe:What can you do?

Monkeys:We can swim and dive.Look,were swimming and diving.

Giraffe:Oh!Youre very brave.But I cant swim.Hey!Theres a crocodile in the river.

Crocodile:I can swim.Im hungry.I like monkeys.I eat monkeys.Oh,I see two monkeys over there.Let me catch them.

Monkeys:Thats a crocodile.We dont like crocodiles.Help!We can climb trees.Hello!Were on the tree.Can you climb the tree?Crocodile:I cant climb the tree.Im sad.

有趣的情节加上学生们形象、逼真的表演,吸引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见,自己编排课本剧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展,不拘泥于教材,很好地把新旧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2.合作性原则合作与竞争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课本剧大都以小组内活动的形式开展,学生在合作中互相显露能力才华,展示个人的自尊、自主、自强的精神风貌;在活动中互相切磋,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合作双方受益。当然,每个学生的性格迥异,有外向的,有内向的;个人的基础有差异,有好生,一般学生和困难学生。教师在新学期一开始就应安排好小组成员搭配,注意优差搭配,外向型与内向型搭配,使学生之间得到互补,从而达到理想的合作效果。以我所教的四(1)班为例,该班两极分化较明显,好生接受能力强,积极主动,学困生反应慢,常处于被动地位。在开学初,我就依据互补的原则——优差互补,性格互补,对学生进行分组,充分发挥优生对他人的带动作用。经过近一学期的小组合作,学困生由被动逐渐转向主动,乐于参加课本剧表演,对学习英语重新树立起了信心,内向学生也敢于上来大胆表演。

3.全体性原则在实施课本剧教学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既要让尖子生更尖,也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困难学生。班级中难免有个别学生因为智力、习惯、家庭、背景等原因使他们成为困难学生,教师在教学中更要顾及到这些学生,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他们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发挥所长,获得成功的喜悦,缩短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跟上教学进度。如我在教《牛津英语》4A Module2 Unit3“Sam and his friend”时,因为内容全部以对话形式出现,并且属于复习课之类,故我采用了编排课本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尽可能多的把学过的知识融合进去。为了防止好生滔滔不绝,困难生开不了口的现象,我在学生进行准备时,有目的的对各个小组进行了解、指导,让学生把较容易说的角色安排给困难生,把较难说的角色安排给好生,并发扬合作互助精神,使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能出色完成自己的角色表演任务。经过反馈表演,每个学生都充满了自信,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几点思考

1.教师素质课本剧的运用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编导及表演能力。因为低年级学生缺乏表演及编剧基础,他们只能从模仿开始,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表演示范。由于学生对课本剧十分感兴趣,热情高涨,课堂气氛会异常热烈,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很好的调控能力,以免使课堂混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配套材料

由于课本剧表演不是教材所规定的内容,所以很难找到与之相配的材料,如图片、道具、头饰等。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兴趣,就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自己去找或亲手制作,增加了工作量。

3.客观因素的影響

课本剧表演需要足够的空间,学生的参与面要广。人数少的班级,空间大,几乎每组都有机会表演,教学效果很好;而人数多的班级,空间小,演的学生放不开,下面学生看不清,参与率也达不到100%,效果就稍有逊色。这就需要教师多动脑筋,可以把课桌椅作一下调整,随机请小组表演等,尽量把客观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五、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半学期在英语教学中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实践,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易于合作,师生关系融洽、和谐,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大大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听说能力大大提高,并且在活动中建立了健康、自信的人格。因此,课本剧表演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加以提倡。

参考文献:

[1]潘丽丽,林晓琴.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与书面表达能力的实践探索.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1).

猜你喜欢

短剧课本剧语言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抖音测试“短剧”入口等
短视频正在“变长”快手发布《2021快手内容生态半年报》
微短剧的“前”与“钱”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演出来的精彩不一样的风情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