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017-04-24陈晓健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学生情感孩子

陈晓健

(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大辛阁中心校)

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之情的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关注着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这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要改变目前情感教育中出现的种种现状,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情感教育爱心健康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之情的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关注着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孩子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小学时期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发展孩子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行为,对于提高其社会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改变目前情感教育中出现的种种现状,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小学生的情感发展。

一、情感教育对小学生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时期是人的情感发展的黄金期,发展小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行为,对于提高其社会化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之情的教育,人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总是持有各种各样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和情绪情感,并逐步演变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而小学生情感的发展对其以后心理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活动发展,情感教育越来越占主导作用,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情感教育对人生的生存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促进孩子认知的发展和交往能力的提高。情感教育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只有把情感教育和知识教育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完整意义上的教育,才能将现实教育目标向理想教育目标靠近,培养出身心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情感教育是小学生发展的需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孩子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人。现在社会独生子女多,家长千依百顺,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品质。曾有个独生子女的家长伤心地说:“我对孩子投入的是深深地爱,可孩子对我是冷漠的,真令人心寒!”的确,有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孩子生活在情感的荒漠中,不懂得怎样去关心、热爱周围的世界,不知道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情感,生活中常见有些孩子对自己的长辈呼来喝去的,不懂的尊重和尊敬。究其原因,是因为家长只投入爱,却没有对孩子进行健康的情感教育,他们并不了解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如今大多数家长、老师注重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开发他们的智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一代比一代更聪明的同时,是情感发展方面的下降。有关研究表明,孩子未来的成功20%取决于他的智商,80%取决于他的情商,所以孩子成功与否与健康的情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教育是通过成人对儿童的爱,教育他们用心灵的爱去关怀世界,关怀人本身,关怀人所创造和使用的一切的情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基础。”孩子的信任感、自主感和主动感,均发展于小学时期,如果在此时期孩子的情感未能得到培养,将会给孩子情感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會在其一生的发展中隐伏很大的后遗症。比如,成年人情感中的压抑、冷淡、缺乏同情心、孤僻、自卑等,都可能是小学时期情感受到伤害造成的。成人要重视孩子的情感需要,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教育。小学时期易感性极强,是情绪、情感萌发的重要时期,也是进行爱的情感教育的大好时机,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健康情感培养显得由为重要。

二、小学时期是情感培养的黄金期

小学生对事物的想象和思维受情绪、情感的影响,常以自我情绪为中心。他们的情感世界单纯透明,是以愉快和舒畅的多彩情绪进行活动,有利于教育效果的提高。然而,他们情感发展很不成熟,需要依赖教育环境和教育工作者抓住情感教育的黄金期进行正确引导。

近年,儿童生态学,将置于其生存与发展的真实社会环境(社会生态网络)中进行研究,发现影响最直接、最大的因素是家庭。家庭是孩子生存和情感依恋的实体。影响他们发展的不只是学校教育,家庭是孩子更重要的影响因素,特别是亲子之间不可替代的血缘、情感关系,以及家庭影响的先导性,持久性等特点,在社会性方面的影响超过学校。因此,教师和家长建立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努力在尊重、平等、理解、协商的原则下真诚合作。

家长教育孩子应从孝敬父母开始,培养心中有他人。在孩子的心中逐渐形成体贴父母、尊敬长辈的意识,给孩子孝敬父母的机会。孩子会在做这些事中得到长辈的喜爱,得到成人的赞扬,从而强化了孩子爱父母、爱长辈的意识。父母要经常与孩子沟通,让孩子体验父母的苦与乐。为孩子今后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完善的人格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对学生进行健康情感品质的培养。教师要把日常教学和各种活动作为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首先,是信赖感的培养,信赖感包括信赖自己和信赖别人,在孩子身上大致表现为:有受爱与施爱的愿望,有困难时,愿意求人帮助和帮助别人,能体验得到帮助或帮助别人后的愉快。其次,自信感的培养,通过恰当的评价尊重自己,把握自己,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后的快乐。然后,求美感的培养,求美感在幼儿身上表现为:能发现并喜欢美好的事物,美好事物给自己带来的愉快;有创造美的愿望,并体验创造过程中的愉快。还有求知感的培养,求知感在幼儿身上表现为:对周围事物好奇好问,乐意探索并体验其中的愉快;能体验到动手动脑获得本领后的愉快。再有,惜物感的培养,惜物感是指爱惜物品的感受。在幼儿身上表现为,有爱护周围环境的愿望;体验到物品来之不易,能爱护物品,产厌恶任意破坏物品的行为。

三、情感教育的作用

情感对人的行为起着巨大的作用,强烈浓厚的情感是人们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动力。情感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传递,使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情感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注重情感教育,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怀着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满含深情地在课堂上范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师生都留下了同情的热泪,可见教师的情也会直接感染和打动学生,与文章作者内心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刻的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在教学中,热爱孩子,培养情感。教师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让慈爱的目光和微笑充满课堂,使学生感受教师眼神中的温暖,情感融洽,达到教与学的默契。促进学生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的欲望,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之火。这就是所谓“亲其师”继而“信其道”“乐其学”之理。巧设情境,交流情感。教师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孕育情感,催化其情感的产生,推动教学向前发展。情感教育的作用是很大的,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前提和保证,教学中重视激发情感,使情感教育成为教学活动的催化剂,就能推动我们的教学工作向前发展。

四、结语

因此,通过情感教育,以促使小学生的动机态度,最有益于个人成长和社会法发展,成为身心素质和谐主动发展的、情感丰富的主体。形成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共同做好对他们情感教育的培养,让孩子懂得爱,从小学会生活、学习、生存、做人,以及审美等健康情感和行为习惯,有力地促进孩子个性的良好发展,将来做一名健康的、具有完整人格的真正意义的人。

猜你喜欢

小学生情感孩子
情感
台上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