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合作探究意识,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2017-04-24陈为亮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情境探究语文

陈为亮

(青岛金门路小学)

新课标指出:“要改变过去那种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脑,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而作为教师要转变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投入到新课改中去。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实验,使教师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怎样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呢?这就要从我们平时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因为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有利于推動课堂教学的改革。

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还学生以空间和时间,并让这些时间和空间发挥出应有的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主动探究意识,这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

一、课堂教学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可持续发展。重视学生有感情投入、有内在动力支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有自由选择的广阔空间。所以,语文老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选择、自我提问、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自我情感体验、自我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寻找、利用自己所喜欢的方法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一开始上课就要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积极状态,为自主学习奠定心理基础。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时,上课伊始,我就用课件展示南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并配乐解说:在中国的最南端,那里有金色的海滩,黝黑的礁石,雪白的浪花清澈的海水,五彩的海龟……真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热带风光图。这就是祖国的南大门,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美丽的画面加上富有感染力的解说词,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探究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广阔的探索空间中自主探究,使他们的主体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突出重点,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探索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习惯。

二、课堂教学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变化,使学生善于合作学习

现代心理学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是合作的学习情境。课堂活动的主流应当是学生的合作活动。审视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境,大多数课堂上师生共同研究的情境和学生团体活动的情况还不多见,占主流的仍然是竞争与个人的活动;学校传统上注重的是个人作业,不帮助他人,分数是唯一重要的,每个人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个人在考试测验中的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也不利于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和良好的社会技能。因此,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中合作性活动,开展合作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阐明自己的观点。这种“合作”是给别人提供思考的材料,也是从别人那里获取经验,得到启发。更可以是全班的交流,是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流。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大家对所讨论的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获取知识,感悟方法,同时获得极大的情感满足。因此,我们应当多重视学生的集体行动,要发挥小组中互动功能,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机会,在讨论中各抒己见,而不是由老师牵着学生走。改进课堂教学结构,着力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中学习新知。在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时,在教学重点和难点时,我会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我抓住“她是怎样微笑着承受一切”这一问题,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学听,把感动的地方读给同学听,同学间互评交流,逐步统一了认识,感受到要向桑兰姐姐学习,学习她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效果要比老师面对面的说教好得多。

三、课堂教学要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能探究学习

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同时要鼓励创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增长才干。

孔子认为学习过程是由“学、思、习、行”四环组成的。波利亚也曾说“学习任何知识最佳的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我们要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加教学实践,在操作中探究知识,在练习中理解知识,在应用中巩固知识。在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时,在感悟到桑兰的可敬与可爱后,我创设了情境:在了解桑兰的这些事迹后,如果此刻去探望桑兰,站在桑兰面前,你会对桑兰说些什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课文。这样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供尽可能多的活动、表现和发展的机会,久之,学生形成能探究的能力。

四、课堂教学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成就动机,使学生善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课堂教学这种群体活动中,教师要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帮助,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感受成功的愉悦,使他们善于探究学习。如教学《庐山的云雾》时,让学生在小组里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入境如情,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让朗读能力好的同学生情并茂的朗读,通过他的朗读,让大家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揣摩课文是怎样具体形象的写出云雾的特点,对于朗读能力比较差的同学鼓励他向小组里朗读好的同学模仿学习。从学生的实际与需要出发,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萌.让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J].课外语文,2016,(15).

[2]顾阿艳.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2013,(11).

[3]殷信璐.小议在小学语文活动的开展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读与写,2016,(05).

猜你喜欢

情境探究语文
设问引导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