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支持河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017-04-24乔虹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河南

乔虹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文明河南”重要内容,也是公共财政义不容辞的责任。过去几年间,河南财政支持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也存在着力度不够、结构不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等问题。在“十三五”期间,应着力解决这些问题,构建财政支持河南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体系、新政策。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支持;河南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4.055

公共文化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这样,就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作为精神文明重要的作用放在了突出位置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提升国家发展软实力重要举措。河南作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中国的文化大省,也把“深化文明河南建设,促进文化发展繁荣”作为重点任务。要实现国家和我省的文化建设重任,核心问题就是文化发展制度建设。这既包括盈利性的文化产业的建设,又包括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其中后者更是满足人民基本服务的重要载体,所以,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对文化产品生产与服务需求,是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而财政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财政支持河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研究

1.1财政支持公共文化体系的力度逐年加大

“十二五”期间,河南财政投资金加大了对公共文化的投入。“十二五”之初的2010年,河南对文化事业财政拨款仅为5.9亿元,而到了2015年,则达到了105.3亿元,增加了17倍。近两年,公共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更是稳步增长。由于充足的财政投入,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人民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公共文化带来的精神食粮和素质提升。我省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基本完成。

1.2公共文化的服务领域日趋健全

河南省已经建立了设施齐备、条件良好的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并免费对公众开放。同时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建立了较为齐全的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室等。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此外,全民健身运动、广场舞、民间艺术表演等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机关文化、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了和谐、文明、向上的社会氛围。

1.3公共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带动辐射效应明显

河南公共文化的蓬勃开展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河南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一批大型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经济效益连年提升,目前在全国报业集团中排名第四。《大河报》已进入世界报业五百强,日发行量超过100万份。手机报、移动电视、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发展迅速,动漫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目前,河南拥有动漫企业50多家,每年动画产能已达1万分钟,动漫衍生品突破2000个品种,动漫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和1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色文化产业、民间文化产业竞相发展,充分彰显出“文化河南”的新气象。

2财政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财政对公共文化投入还明显不足

一般来说,经济的发展水平越高,公众对文化的需求越旺盛,对文化的财政投入也应加速增长。河南近十年GDP年均增长12%左右,但文化投入年均增长仅在4%,远远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公共文化投入明显不足。

2.2财政投入的结构不尽合理

从河南现有的财政投入的领域看,基础性开支比重较高,而发展经费严重不足,许多公共文化机构的财政投入仅能够维持组织正常运转,缺乏有利于机构长远发展的投资;从财政投入的文化项目看,财政投入并没有大量投入到公共文化领域,而是投入到盈利性的项目中。从结构上来看,对农村的投入远远少于城市,北部地区远远高于南部地区。

2.3投资主体单一,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河南目前公共文化的投入主体严重依赖政府投入。纵观国内外经验,以市场机制为主,兼具各种投入主体的竞争性投入逐步成为文化产业投入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主体。而河南省目前在这方面还刚刚起步,缺乏相关的政策指导,更没有配套机制。不能公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

3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政策建议

3.1加大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投入

首先,要統筹兼顾,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常运转与发展的资金来源。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多,必须加大财政投入。要重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除了公共文化的基础设施投入外,更要重视对“软件”的投入,即场馆的管理、人员的培训、服务水平的提升等等。其次,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分类管理。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对公共文化产品制定投入标准。标准一旦出台,就应严格执行,尽力避免以往预算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同时,加强资金的管理,坚决杜绝挪用、浪费资金现象的出现。

3.2优化财政资金的结构

首先,注意区域的均衡问题。河南在公共文化投入上存在着“北多南少”的问题,各地不平衡。在此背景下,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南部、东部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的文化投入。其次,要注意城乡均衡问题。加强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加大文化从业人员培训投入,加强文化信息化建设。最后,要继续开展“科技下乡”、“文化下乡”的活动,实现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总之,通过优化财政投入的资源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缩小地区差距。

3.3构建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

在财政投入无法满足公共文化需求的情况下,河南要积极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构建全方位、多角度长效投入机制。政府积极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通过贷款贴息、保费补贴以及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和带动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拓寬文化产业的投入资金来源,优化投入路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规范文化投资资金的管理,积极发展河南“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河南根亲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围绕河南文化主题制定相应支出标准和政策,对企业投资公共文化的行为,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并给予税收减免、资金资助或者奖励等。同时,政府应设立公共文化专项基金,对重点区域、重要项目予以倾斜。

3.4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建立财政资金投入的绩效考核机制,要对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估,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对财政预算资金、专项资金和奖励资金要进行分类管理,逐步建立量化评价体系。从投入、产出、效果等三个层面设立评价指标,使评价指标既兼顾直接效益,又兼顾间接效益;既注重眼前利益,更注重长远利益;既重视经济效益,更重视社会效益。将民众在文化活动选择的满足程度、参与程度、受益人群等作为指标体系的一部分,同时把群众满意度、社会美誉度等纳入指标体系。同时,积极利用评价结果,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制订或调整相应的文化财政政策,并将其作为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的重要依据,逐步提高上级政府奖励资金在转移支付中的比重,提升河南财政对公共文化支出的效率、优化公共财政资源的配置。

参考文献

[1]郭俊民.构建河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J].学习论坛,2007,(3):4952.

[2]阮荣平,郑风田,刘力.中国当前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供给:问题识别及原因分析——基于河南嵩县的实证调查[J].当代经济科学,2011,(1):4755.

[3]刘建华.河南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考[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5):7275.

[4]何学菊.河南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思考[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2,(8):8183.

[5]杨泽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逻辑原点与路径选择[J].江汉论坛,2012,(5):141144.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河南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出彩河南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浅谈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贡献
如何补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