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意义及建议
2017-04-24张婷婷
张婷婷
摘 要 目前,“医教结合”是我国特殊教育改革背景下积极探索的一种途径,在这过程中,日益显现出特殊教育开展“医教结合”的必要性。本文结合江苏省特殊教育相关政策,分析“医教结合”政策实施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困难以及实施的具体模式,提出相关建议,有助于更加有效地推进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具体实施。
关键词 特殊教育 医教结合 政策
1教育醫教结合的必要性
医教结合”作为近年来特殊教育学界出现的热词一直受到很高的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特殊教育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医疗、卫生、心理、电子技术等领域的理念或技术,呈现出全方位立体式的合作研究发展形态,这给特殊儿童的功能补偿和潜能开发带来了新的方法与活力。但另一方面,“医教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般性缺陷包括理论研究的实用和指导性意义不大、“医教结合”涉及到跨学科多角度,体系框架也未达成统一等问题;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特殊教育发展水平还很不均衡,医教结合研究工作在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研究“医教结合”,意义在于它是特殊教育改革的可行途径,力求在一般性缺陷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探索“医教结合”特殊教育模式,为残疾儿童少年早期干预和康复服务。
2教育医教结合现存问题分析
在对医教结合的政策学基础的思考之时,我们还应该分析医教结合是否已经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是否已经具有成熟的理论基础与范式。对于政策而言,一项政策的颁布和实施,需要建立在对所颁布的内容已经具有成熟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之上,对于医教结合,它是否已经具备了成熟性和稳定性的特性呢?首先,医教结合,它对于“医”和“教”之间的关系问题都还没有厘清,对于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还存在争议;因此,医教结合的理论属性与基础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其次,医教结合,它要解决的问题,究竟是特殊教育学界的问题,还是医学界的问题?如果是特殊教育学界的问题。则需要运用教育学的范式来对儿童进行教育;如果是医学界的问题,则需要由专业的医生来对之进行诊断和治疗。
3对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现存问题的建议
3.1“医教结合”的制度建设是推进实施的顽强基石
首先,一个制度的建立、统筹可以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有效平台,笔者汲取其他地区开展医教结合的经验,认为要想有序实施“医教结合”前的第一步要建立区县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即联合相关区级职能部门,共同商议、决策、落实特殊教育的相关问题(包含医教结合)的一个工作机构,在联席会议制度下明确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目标,并定时召开会议,及时交流,沟通信息,在重点实验的医教结合的地区,召开的次数应当相对频繁,可以一学期召开一次,其余区可以一年召开一次,时间都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的。这类机构不只为医教结合这一项目服务,而是包含了众多的关于特殊教育的各类问题,因此建立这样一个机构,需要相关各部门的联合参与,至少要包含区教育局、区残联以及区卫生局,条件便利的区县还应包含民政局、财政局等。这样一个机构不仅可以对特殊教育本身有一个多元发展的作用,又能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资源,讨论类似于医教结合,随班就读之类的特殊教育项目,达到推进特殊教育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3.2“医教结合”的队伍建设是推进实施的必由之路
队伍建设:医教结合,开展实施,避免不了“医”的问题,如何建设一支适用于特殊教育的医疗团队,是开展医教结合的关键一环,不是单纯的增加医生人员的配备数量就可以有效促进开展,要考虑的是医生的种类配比,医生与残疾儿童需求的匹配度以及医生的工作模式。在医生的队伍建设上,首先要根据实际学校的需求,做出规划,培智学校和聋盲人学校的医生专业一定是不同的,但基本的模式可以参照以下:医生队伍需要有三个方向,分别是一校一医、指导医生、和专家医生。一校一医的医生来源学校所属社区的服务中心,配备一名全科类医生,服务学校的残障学生,这类医生的主要职责是给出日常的指导服务,即告诉大家如何有效地做,具体可以负责日常的保健指导服务,宣传卫生的保健知识,参与学生的多元评估,并指导教师建立保健档案。
3.3“医教结合”的运行机制建设是推进实施的关键环节
笔者认为这也是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开展的第一步和关键一步。完整的特殊教育医教服务服务体系包括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以及运行机制建设,制度建设是推进实施的基石,队伍建设是必由之路,关键环节则在于保障运行机制建设的开展。上海已经初步建成从残疾儿童发现到进入适合的教育机构接受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保健、整条医教结合服务流程。
参考文献
[1] 邓猛,卢茜.医教结合:特殊教育中似热实冷话题之冷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2(1):4-8.
[2]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5.
[3] 王彩波.理解公共政策——基于政策维度、方法和效能视角的新探索[J].学习与探索,2013(90):41-45.
[4] 鲁子问.自下而上政策话语模式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6):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