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官要学彭玉麟

2017-04-24关山远

党员文摘 2017年4期
关键词:彭玉麟寒士辞官

关山远

在“官本位”的传统中,在人人都想当官捞钱的晚清,有几个人理解彭玉麟呢——他屡屡辞官,并非玩弄权术、以退为进,他只是秉承“以寒士始,愿以寒士归”之理念,不愿居高位,甘愿做实事。

在晚清诸多名将勋臣中,彭玉麟名气绝非最大,但绝对是一等一的人物。他一生忠廉刚直,疾恶如仇,是晚清官场中的另类。在晚年,彭玉麟辞官回乡,老死桑梓,湖北布政使陈宝箴在挽联中这样写道:“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命,是生平得力语,万古气节功名都从此。”

当官,还是要学学彭玉麟,虽然很难学。

曾国藩曾有言:“若论天下英雄,当数彭玉麟、李鸿章。”

曾国藩遇到的第一个巨大危机,就是彭玉麟替他化解的。

咸丰四年(1854年)2月25日,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意气风发,督湘军水师、陆师共计17000余人,自衡州启程,开始北伐。他精心练兵,信心满满,却没料到,他出山第一战,就遭遇惨败:他中了太平军的计,结果在靖港一役,水陆俱败,曾国藩崩溃了。著名作家唐浩明在《曾国藩》一书中这么写道:“‘活捉曾妖头的喊叫声从后面铺天盖地夺来,似乎越来越近,越来越响了……他深知自己已与太平军结下大仇,一旦被抓,结局只能有这样几种:抽筋、剥皮、点天灯、五马分尸、剜目凌迟、枭首示众。哪一种都令他心惊肉跳。他设想受刑时的痛苦,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不行!我堂堂朝廷二品大员,岂能受长毛的侮辱,还不如自己一死干净。曾国藩下定自尽的决心……船过白沙洲,曾国藩望准了舱边有一个漩涡。他推开舱门,紧闭双眼,纵身向漩涡跳去……众人大惊,将他救起。”

就在曾国藩羞愤投水的当天,彭玉麟与杨载福率五营湘军水师在湘潭大败太平军水营。两天后,彭玉麟、杨载福又率水师顺风纵火,将太平军船只焚烧殆尽。湘潭之战,以湘军完胜而告终。

假如没有这场胜利,曾国藩的命运还真不好说,他还是想死,连给皇帝的遗折都写好了:“谨北向九叩首,恭折阙廷,即于今日殉难……”他正考虑是投水还是上吊时,湘潭大胜的消息传来了,初出茅庐的曾国藩和湘军,挺过了生死一劫。

彭玉麟打仗确实是一个高手。湘潭之役、汉阳之役、田镇之役、湖口之役、安庆之役、芜湖之役、九州之役……湘军水师连场恶战,彭玉麟无役不从,多次遇险,却凭顽强的意志,向死而生。他打仗是以“不怕死”著称的,当时太平军炮火猛烈,湘军水师想尽各种办法,也没能研制出有效的防弹盾牌,彭玉麟说:算了,别搞这个了,我不要任何遮蔽,冒着炮火冲锋。结果证明,只有冒险冲锋,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杀至敌人前面,使他们的炮火失去用武之地。于是,湘军水师渐渐以悍勇著称。后人统计,湘军水战的胜率将近七成,多亏有了彭玉麟这样智勇双全的领军人物。

那是一个乱世出英雄的年代。彭玉麟本是个书生,在应曾国藩盛情邀请加盟湘军筹建水师之前,他是一家当铺的管账先生。这位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之前甚至没有过水战经历,被曾国藩委以组建水师之重任,是因为他家藏有一部《公瑾水战法》。

岳飞有名言:“文官不要钱,武官不怕死,则天下太平。”彭玉麟除了“不要钱,不怕死”之外,还多了一个“不要官”。

彭玉麟刚刚参加湘军的时候,曾许下“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的“三不”誓言。从他一生经历来看,确实初心不改。

他是出了名的“不要命”,上文已提到。他“不要钱”,也是相当有名的——清代官场极其腐败,有句名言“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彭玉麟的官做得比知县大多了,而且是拿性命搏出来的,湘军将领普遍爱财,就是基于“这钱是用命换来的”心理,但彭玉麟不爱钱。咸丰四年(1854年)冬,彭玉麟率湘军水师配合陆师,经浴血奋战后,攻陷了田家镇,取得了一场关键胜利,清廷奖励4000两白银,他转而用于救济家乡,在给叔父的信中说:“想家乡多苦百姓、苦亲戚,正好将此银子行些方便,亦一乐也。”还要求他叔父从中拿出一些银两在家乡办所学堂,期望为家乡“造就几个人才”。

彭玉麟曾言:“未尝营一瓦之覆,一亩之殖以庇妻子。”他曾写信斥责儿子在家乡装修老屋:“何以耗费若斯,深为骇叹。”并称自己一向将“起屋买田视作仕宦之恶习,己身誓不为之。不料汝并不来信告示于我,遽兴土木;即兴土木之后,又不料汝奢靡若此也。外人不知,谓吾反常,不能实践,则将何颜见人!”其实,他儿子修葺后的老屋,也不过是三间土墙瓦屋而已,仅仅花费2000串铜钱。

彭玉麟最令人称道的,是六次辞去高官之位:

1850年,彭玉麟在绿营军中效力,扑灭李沅发起义,初显军事才能。清廷赏给他蓝翎顶戴,并任命他为训导,彭玉麟一概谢绝,回到衡阳渣江老家,奉养老母。

1861年,清廷任命彭玉麟为安徽巡抚,相当于今天的正部级,彭玉麟加以拒绝。

1865年,清廷又任命彭玉麟代理漕运总督。漕运总督在当时是人人垂涎三尺的肥缺,无不打破脑袋去争,但油水再多,彭玉麟依旧选择辞去。

1872年,彭玉麟入京参加同治帝大婚典礼。在此期间,清廷任命他为兵部右侍郎。彭玉麟无意留京,再次选择辞去官职。

1881年,清廷任命彭玉麟代理两江总督并兼南洋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在疆臣中的地位,仅次于直隶总督,极其显要,然而彭玉麟依旧不感兴趣,最终选择辞去。

1883年,清廷任命彭玉麟为兵部尚书,即今天的国防部长,彭玉麟还是准备再次辞去。

但这一次,他辞官未能成功。因为法国加强侵略越南,西南边境告急。清廷命彭玉麟以兵部尚书的身份帮办两广军务,他毅然受命,这一年,他已经67岁了。

年近七旬的彭玉麟被任命為兵部尚书,他没有像以前一样坚持辞官,因为他要抗击法国侵略者。他在南方战场,不住钦差大臣行辕,自己搭起帐篷,采大芭蕉叶铺在上面,以挡雨蔽日,和士卒同甘苦。他的部下冯子材在镇南关、谅山一战,痛击法军,消息传至巴黎,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但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明明掌握了主动权,清廷却屈辱求和。

彭玉麟怒了,多次上疏主战,反对和议。但和议仍然完成了,中国军队撤出越南。

彭玉麟最后一次辞官,是在中法战争结束后,他接连四次请求辞去兵部尚书,清廷不允。彭玉麟只能拼着老命,继续出巡,到安庆时,安徽巡抚陈六舟前往迎接。陈六舟以前只闻其名,未见其人,这次一看就傻了眼:名震中外的彭公,竟是步履蹒跚,声微语涩。即便这样,彭玉麟还是拒绝到城里休息,坚持住在船上。他以前训练水师时,一直住在船上,当年曾向皇帝自陈:“身受重伤,积劳多疾,未尝请一日之假回籍调治。终年风涛矢石之中,虽其病,未尝一日移居岸上。”

陈六舟特别难过,他给朝廷上奏,说彭玉麟确实病得很重,还是让他回乡养病吧。朝廷这才在彭玉麟73岁的时候,予以批准他辞官回乡。

彭玉麟以一介平民的身份回到家乡,两年后病逝。离开人世前,他将为官几十年的官俸、养廉等等加起来上百万银两的收入,全部捐出来做了军费。

在“官本位”的传统中,在人人都想当官捞钱的晚清,有几个人理解彭玉麟呢——他屡屡辞官,并非玩弄权术、以退为进。他只是秉承“以寒士始,愿以寒士归”之理念,不愿居高位,甘愿做实事。

(邱宝珊荐自2017年1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猜你喜欢

彭玉麟寒士辞官
八秩有感
不放弃的妈妈:辞官陪“强迫症”儿子成长
闵子骞辞官
致杜甫
我社承办“纪念彭玉麟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会”
纪念彭玉麟
不懂官场的湘军将领
寒士文学作家左思壮而不悲的范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