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复

2017-04-24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事件人物

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彭恩刚从剧场回来,他坐到写字台前,伸手拿起电话拨通了编辑部:“我是彭恩,你好!我又考虑了一下,关于《蛙女》的剧评,最好还是发下午版,因为我想把它展开一些……别提啦!太不像话了!所以我才打算写一篇详细的剧评。上午版你只要留出个小方块,刊登一则简讯就行了。你记下来吧:‘奥林匹亚剧院《蛙女》上演,一锅可笑的大杂烩:一堆无聊的废话和歇斯底里的夸张表演。看了简直要让你发疯。详情见本报下午版。你是不是觉得我的措辞还不够激烈?这样就行?那好,再见!”

从放下话筒的动作可以看出,彭恩的情绪越来越愤慨。可就在这时,他猛然一惊——附近有人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在光线最暗的角落里,他模模糊糊地看见有个人坐在皮沙发里。陌生人蓄着白胡须,身披风衣,头上歪戴一顶礼帽,闪亮的眼睛逼视着评论家。彭恩心里发虚:“你,你……你是谁?”

陌生人慢慢站起来,从衣兜里伸出右手。彭恩看见一支闪闪发亮的手枪。“把手举起来!”那人命令道。彭恩两手发抖。

“嘻嘻嘻……”那人像精神病人一样笑着,“你這条毒蛇,现在总算落到了我的手里。再有5分钟就是午夜。12点整,嘻嘻嘻……你将变成一具尸体。我的宝贝,我亲爱的文亚明,5分钟后我将为你报仇雪恨。这条毒蛇将永远闭上他的嘴!啊,你高兴吗,文亚明?!”说完,白胡子老头立刻举起手枪:“别动!”

“听我说,”彭恩战战兢兢道,“请告诉我,你究竟是谁。……我不明白……我对你干了什么?……求你把手枪收起来吧。我们之间肯定有一场误会。”

“给我住嘴,你这个杀人凶手!”

“杀人凶手?你弄错了。我不是杀人凶手!”

“那么请问是谁杀死了我的孩子,我唯一的儿子,亲爱的文亚明?谁呢,彭恩先生7”

“我根本不认识你的儿子!你怎么会生出这种想法?”

“我的儿子叫……文亚明·穆勒!现在你明白了吧?”

“文亚明·穆勒……我记得,好像是个演员吧?”

“曾经是!因为他现在已经死了,他对着自己的头开了一枪。正是你这个无耻的小人毁了他!你在文章里写过他。‘为助诸君一笑,还有一位文亚明·穆勒先生值得提及,因为他的表演,他真堪称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你竟敢这样写我的儿子!而他,可怜的孩子,去买了一支手枪,自杀了。就是这支手枪,过一会儿将送你下地狱!”

彭恩禁不住浑身乱颤:“听我说,这并不能怪我……我感到很遗憾……可我只是尽自己的职责而已。你的儿子真的缺乏才华……你明白吗?我本人跟你的儿子并没有仇,可是艺术……”

“你别再胡诌关于艺术的废话了!你是杀人犯!因此你得死!昨天夜里,”老头压低嗓门,“文亚明出现在我的梦里。他对我说:‘爸爸,拿上手枪去找那毒蛇。午夜12点的时候,杀了他替我报仇!否则,我的灵魂将永远四处飘荡,不得安生!”

“可你不能杀我……看在上帝面上……你简直疯了!……”

老头大声地嘲笑道:“真叫人恶心,你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胆小鬼、一条罪恶深重的蛆虫、半文不值的小人。你那自命不凡的优越感哪里去了?你那体面威风哪里去了?现在你已面对死神,没有了你,人人都会如释重负。”

彭恩双手合十,央求道:“亲爱的先生,如果你一定要杀我,至少让我能最后给我的亲人写几句诀别的话……并表明我的遗愿。”

“行,我成全你!”陌生人宽宏大量地答应,“写吧,你还可以活15秒钟!”彭恩拿起铅笔,在纸片上写了两三行字……

午夜的钟声响了。

老头怪叫一声,举起手枪扣动扳机。

硝烟散后,陌生人扯下自己的胡子,走近彭恩。

“先生,现在你对文亚明·穆勒的表演才华有了新的看法,对不对?看你那个熊样!哈哈……!我想,今后你在评论别人的时候该会学得谨慎一些了!”

看着手里拿着铅笔、满脸蜡黄的彭恩,陌生人伸手拿过那张纸片,只见上面写道:“亲爱的文亚明·穆勒,你不仅是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而且是头号傻瓜。你戴的假发套大了一号。彭恩。”

([法国]雨果·克里兹/文,选自《读者》2016年第10期,有改动)

【阅读笔记】

1,小说围绕“报复”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概括回答。

(关键词是“报复”,概括时注意厘清脉络,完善情节。答题格式:人物+事件。)

2,文中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彭恩的胆怯与恐慌,请分析其作用。

(联系全文,找出对彭恩的细节描写,思考其对推动情节发展产生的作用。)

3,文章结尾彭恩写的“那张纸片”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根据纸片的内容,思考它在小说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具体作用。)

4,小说的主人公是彭恩还是文亚明·穆勒?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题关键是阐述理由。刻画人物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要思考主人公和小说主题的关系。)

5,文中运用了伏笔手法,请找出来,简要赏析。

(找出“伏笔句”,还要写出下文的“照应句”,并赏析怎么设置的伏笔以及具体的表达效果。)

猜你喜欢

事件人物
网络舆情反转现象中的“参照点效应”
保罗·利科的“话语事件”思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