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人记事类文言文阅读

2017-04-24张豪林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唐雎扶苏陈胜

张豪林

[锁定考点]

1.解释词语;2.翻译句子:3.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的情感;4.品味语言;5.分析人物形象;6.理解文言现象:7.分析写作方法。

[新题演练]

一、《陈涉世家》(节选)阅读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丕通度已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2)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发闾左谪戍渔阳 谪:zhe B.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行:hang

C.扶苏以数谏故 数:shu D.上使外将兵 将:jiang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正确断句。应当以把握句子里的词义和语法结构为前提;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再旁及其他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然后据此确定句中停顿位置。)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發闾左逋戍渔阳 (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扶苏以数谏故 (4)楚人怜之

(对文言词语的理解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并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和一词多义现象。)

4.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5.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用选文原句回答)

(答此题。要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并据此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6.陈胜认为起义“宜多应者”的理由是什么?

(理解这种结论性的语句,要从文中找出对其进行论述的文字——一般会在结论性语句的前面。)

二、《送东阳马生序》[节选)阅读

当余之从师也,(1)负蓬曵展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缰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制奉不若人也。

1.选文作者是__(朝代)的__(人名)。

2.在文中横线上补写完整语句。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足肤皲裂而不知__ (2)媵人持汤沃灌__

(3)寓逆旅__ (4)烨然若神人__

4.翻译文中画波浪线句子。

5.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6.选文中对“同舍生”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要结合作者的写作目的,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7.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题时首先要通过分析文章,搞清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再分析运用这些表达方式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8.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谈谈学习此文后的感想。

(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把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文章的主题结合起来。谈出自己的感想。不要脱离文章内容谈。)

三、《曹刿论战》[节选)阅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__,__,__。(2)彼塑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公将鼓之__ (2)公将驰之__

2.在文中横线上补写完整语句。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

(要对选文中写人的部分进行具体分析,并与刻画人物的几种方法进行比较。找出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5.选文中的鲁庄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面入手,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

6.请结合全文对曹刿这个人物做简要分析。

(此题需要对《曹刿论战》全文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例如。“人物有政治远见”这个结论就需要分析本题选文节选段落之前的内容。才能得出。)

四、《唐雎不辱使命》(节选)阅读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1)亦免冠徒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校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这篇选文出自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__》(书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秦王怫然怒 怫:fu B.亦免冠徒跣 跣:xian

C.休埐降于天 埐:jin D.天下缟素 缟:gao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非士之怒也__ (2)秦王色挠__

(3)长跪而谢之日__ (4)寡人谕矣__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5.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人的事迹有什么用意?

(此题考查学生对语言材料作用的理解能力。需要结合人物所表达的意思来展开。唐雎列举三人的事迹,是要表明“士之怒”的威力,答题时要从这个关键点入手。)

6.你认为唐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阅读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__,__;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日:“老妇不闻也。”“(2)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选自《触龙说赵太后》)

1.在文中横线上补写完整语句。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王之蔽甚矣 (2)能谤讥于市朝

(3)奉厚而無劳 (4)恣君之所使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选文(一)中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对文章进行全面分析。包括邹忌和齐威王两个方面,不可顾此失彼。)

6.邹忌和触龙的劝谏艺术有什么共同点?

猜你喜欢

唐雎扶苏陈胜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Transient air-water flow patterns in the vent tube in hydropower tailrace system simulated by 1-D-3-D coupling method *
我和扶苏君的日常
唐雎不辱使命
Influence of flow field on stability of throttled surge tanks with standpipe*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练习
唐雎的说话技巧
陈胜
骄傲的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