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流采样回路接触阻抗原理及仿真分析

2017-04-24孙蓓俊徐丽青陈新之

综合智慧能源 2017年3期
关键词:模件端子电阻

孙蓓俊,徐丽青,陈新之

(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南京 211153)

交流采样回路接触阻抗原理及仿真分析

孙蓓俊,徐丽青,陈新之

(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南京 211153)

分析了智能变电站中保护控制装置交流采样回路的阻抗特性,提出了交流采样回路接触阻抗模型。采用Matlab Simulink软件建立交流采样回路接触阻抗仿真模型,分析了接触阻抗变化对信号传输的影响,通过调整端子之间的阻抗参数进行仿真验证。提出防止连接器接触故障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连接器;接触阻抗;交流采样;保护装置;智能变电站

0 引言

在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领域,大量的保护、测控、稳控、过程层装置的结构广泛采用背板式即插即用模件,连接器大量使用在单模件上,如交流模件、CPU模件、通信模件等,母板模件带有连接器插座,并作为所有模件的连接桥梁,因此连接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各模件之间的信号传输质量[1]。

连接器作为信号质量的传输纽带,对装置的可靠运行起关键作用。文献[2]根据接触表面的特性,研究了高频特性及其在通信传输线路中的影响;文献[3]研究了镀金接触材料表面出现微孔对电接触性能的影响;文献[4]设计了一种高速传输信号连接器抑制相邻接触插件间的干扰;文献[5]研究了USB3.0端子之间设置电容效应来调整特性阻抗的方法;文献[6]提出了射频同轴插接器的高频接触阻抗模型,研究它对高速信号传输的影响;文献[7]提出一种基于应变能密度的分析和优化方法,通过对此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增强了结构性能。

虽然国内已有文献研究了连接器的设计改进[8-10],但较少针对交流采样回路连接器接触阻抗方面进行研究。为降低连接器的故障率,提高连接器的可靠性,本文重点分析了交流采样回路连接器的阻抗特性,通过Matlab Simulink建立交流采样回路接触阻抗模型,分析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实用性建议。

1 交流采样回路

1.1 功能介绍

在变电站中,保护控制设备的交流采样回路,主要功能是采集一次设备PT、CT的二次模拟量,通过A/D转换,经数据前置处理后,给保护控制设备中的功能模块使用[11]。

1.2 连接器设计

交流采样回路通常由交流模件、母板模件、CPU模件3种模件组成。交流模件的连接器端子通常选用多针HARTING端子(如96针),分为插座和插头。

1.3 对传输信号的影响

在试验中发现,当交流模件、CPU模件与母板模件存在接触不良时,常造成保护、测控等装置采集的模拟电压值幅值变小。

1.4 交流采样回路接触阻抗模型

交流模件主要包括互感器回路;CPU模件主要包括RC滤波回路、A/D采样回路[12]。母板模件作为连接交流模件与CPU模件的桥梁,常通过端子A,B与各模件之间连接构成电气回路,如图1所示。图1中,虚线为母板端子插头与单模件端子插座之间的接触阻抗,在理想状态下,其接触阻抗为0 Ω。

图1 交流采样回路框图

1.5 接触阻抗分压回路原理

交流采样分压回路等效电路图如图2所示。接触电阻R41,R42与RC滤波电路前端的匹配电阻R3构成一个分压回路,如图2中的虚线部分。

输出电压Uo与输入电压Vi1的计算公式为

(1)

式中:R3=47.0 kΩ。从式(1)得出,输出电压会随着接触阻抗的变化而变化。

1.6 接触阻抗仿真模型

采用Matlab Simulink软件,依照图2搭建交流采样回路接触阻抗仿真模型,如图3所示。其中,交流电压U模拟输出为1.760 0 V,母板模件的连接器端子之间的两个接触电阻分别为R41,R42;CPU模件的A/D采样回路前端为二阶RC滤波回路,其中,R1=8.6 kΩ,R2=2.0 kΩ,C1=5.6 nF,C2=3.3 nF。

图2 交流采样分压回路等效电路

图3 仿真电路

输入电压Ui和输出电压为Uo的相对误差ε为

(2)

本文根据ε的大小来评价接触阻抗变化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2 接触阻抗变化分析

2.1 接触阻抗为零的仿真分析

在理想状态下,连接器的接触电阻为0 Ω。仿真中取R41=0.001 Ω,R42=0.001 Ω,仿真结果见表1。因为ε=±0.057%,数值非常小,对输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表1 仿真结果

2.2 接触阻抗开路的仿真分析

在连接器端子开路状态下,电路的接触阻抗为∞ Ω。在仿真中接触电阻设为100 MΩ,对R41,R42分别取极值进行仿真,即:状态1,R41=0 Ω,R42=∞ Ω;状态2,R41=∞ Ω,R42=0 Ω;状态3,R41=∞ Ω,R42=∞ Ω。状态1~3的仿真结果见表2。从表2中得出,当交流采样回路连接器在任一连接器端子开路时,输出电压接近0 V,ε在 99.900%左右,误差非常大,对输出电压值有很大影响。

表2 状态1~3的仿真结果

在连接器端子开路状态下,状态1、状态2、状态3的仿真图形基本一致,如图4所示。

图4 状态1~3的仿真波形

2.3 接触阻抗与匹配阻抗等值的仿真分析

在接触阻抗与匹配电阻等值时,在仿真中接触电阻、匹配电阻都取值47.0 kΩ。对以下3种状态进行仿真:状态4,R41=0 Ω,R42=47.0 kΩ;状态5,R41=47.0 kΩ,R42=0 Ω;状态6,R41=47.0 kΩ,R42=47.0 kΩ。状态4~6的仿真结果见表3。从表3中得出,状态4、状态5的ε在 50.200%左右,状态6的ε在 66.900%左右,误差大,对输出影响较大。

表3 状态4~6的仿真结果

在连接器端子任一端子与匹配电阻等值时,如状态4、状态5,其仿真图形基本一致,如图5所示。

在连接器两个端子都与匹配电阻等值时,状态6的仿真图形如图6所示。

从图5、图6中可以看出,状态6波形变形更为严重,即当连接器端子的两端都出现接触阻抗变化时,对信号的传输质量影响更大。

图5 状态4和状态5的仿真波形

图6 状态6的仿真波形

3 合理化建议

为了提高连接器传输信号的质量,需要确保连接器接触阻抗的一致性。在结构上,交流模件对应母板模件上的连接器插座,应安装紧固螺钉螺母,无滑丝,连接器安装要规范;在工艺上,连接器插座内无堆锡,连接器插头、插座无污渍;在生产上,连接器的焊盘无虚焊。通过多方面的一致性检查,降低连接器的失效率,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保证出厂装置的合格率。

4 结束语

交流采样回路的连接器对交流信号传输质量的好坏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交流采样回路的阻抗特性,采用Matlab Simulink搭建交流采样回路接触阻抗仿真模型,验证了连接器的接触阻抗变化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通过对出厂装置的一致性检查,提高产品质量。

[1]周小波,汪思满,吴正学,等.环网分布式母线保护装置就地化实现探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43(6):104-108.

[2]李雪清.接触表面污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

[3]李雪清,章继高.镀金表面微孔腐蚀的电接触特点[J].电工技术学报,2004,19(9):51-56.

[4]汪静,何建锋.高速传输信号连接器的设计与性能分析[J].遥测遥控,2010,31(4):41-44.

[5]宣万立,金烨.USB3.0连接器端子的设计和仿真应用[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1[S1]:312-315.

[6]朱剑,高锦春,黎淑兰.同轴插接器高频接触阻抗有限元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8,23(12):65-69.

[7]林叶芳,江丙云,闫金金,等.连接器端子件的结构分析及其优化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5(9):215-218.

[8]樊军伟.腐蚀对电触点高频特性影响的分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

[9]李勇,常天庆,李坤.电连接器腐蚀失效对信号传输的影响[J].科技导报,2012,30(25):63-67.

[10]徐金华,刘光斌,王凯.总线连器转移阻抗快速测试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29(5):269-272.

[11]徐丽青,陈新之,余华武,等.智能变电站合智一体装置的抗电磁干扰分析及设计[J].高压电器,2014,50(11):57-62.

[12]徐丽青,丁泉,史志伟,等.合并单元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21):108-113.

(本文责编:刘炳锋)

2017-02-13;

2017-03-01

TM 743

A

1674-1951(2017)03-0009-03

孙蓓俊(1982—),男,江苏南京人,工程师,工学硕士,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方面的研发工作(E-mail:beijun-sun@sac-china.com)。

徐丽青(1983—),男,山东临沂人,工程师,工学硕士,从事电力系统嵌入式硬件平台方面的研发工作(E-mail:xuliqing28@126.com)。

陈新之(1976—),男,江苏南京人,高级工程师,工学硕士,从事电力系统装置硬件方面的开发工作(E-mail:xinzhi-chen@sac-china.com)。

猜你喜欢

模件端子电阻
织物电阻测试仪校准中电阻示值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分散控制系统I/O模件地址自动识别方案
DCS 模件通讯故障分析与解决
汽车新型搭铁端子的设计与应用
秦兵马俑中的模件化工艺思想研究
电阻大小谁做主
2011 款大众EOS 车发动机偶尔无法起动
熔断型端子压接模具研究
实现自动控制电阻类型分析之气敏电阻
双排端子结构的ZIF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