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民俗文化节发展现状

2017-04-23陈保霞

科技资讯 2017年4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河南

陈保霞

摘 要:河南省是我国华夏文明发源地,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根基非常深厚。河南蕴含着最质朴的民族情感和民俗文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民俗文化在文化产业化过程中遭受到不小的冲击与洗涤,甚至有些民俗文化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里。民俗文化节日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该文将从河南民俗文化及节日的概况进行分析,并对其传承与发展的现状作进一步的探讨,让群众对河南民俗文化及节日发展状况有更深的了解。

關健词:河南省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节 概况 发展现状

1 河南民俗文化及节日概况

民俗文化包罗万象,但总体上可以简单的分成两大类:一是物质民俗文化,即有实物形态的民俗文化,比如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用具,记载着人文历史原貌、发展过程等图书文献,承载着人们生活情趣的艺术品等;二是非物质民俗文化,形表现形式有:制度礼仪、特色节庆、信仰祭祀、神话传说、口头传说等。

而河南作为华夏历史文明的发源地,其民俗文化更是多采多样,有民间科技、艺术、信仰、演艺娱乐、土特产等,都是非常具有特色风格的民俗,比如开封汴绣的禹州钧瓷、平顶山的汝瓷、洛阳唐三彩、南阳玉雕和朱仙镇木版年画、淮阳泥泥狗、棠溪宝剑等,都是承载着民间技术的工艺品。而在民间艺术方面的歌舞、文学和表演艺术等十分灿烂多姿,比如豫剧和越调等地方民间戏剧。三月三时节黄帝故里祭祖、淮阳太昊陵庙会等是极具信仰的民俗文化。武术、少林的太极等都是从古留传至今的宝贵民间体育。而民间演艺娱乐方面更是绚丽多彩,有灵宝皮影、濮阳杂技、宝丰马街书会、开封盘鼓和开封斗鸡等。在物质生产民俗和土特产方面更是举不胜举,如风味饮食类的洛阳水席、郑州烩面、道口烧鸡、西峡猕猴桃、灵宝苹果和禹州三粉等等,不仅丰富多样,而且特色更是其他地方少有。

2 河南民俗文化及节日传承现状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都十分的重视,从而启动多种保护和抢救的工程,而民俗文化作为中华历史悠久文化的一部分,也引起当地人民足够的重视。河南作为中华历史文明发源地,其农村民俗文化传承更是受到河南政府的高度重视,相继制定了《河南省文化厅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实施意见》等文件规定。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可以把民俗文化的发展作为产业链来开发,通过加强民俗资源整合和扶持力度,优秀的民俗文化才得已焕发出新生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对民俗文化的旅游需求都在不断增多,这不仅增加了民间民俗文化旅游的客源,而且对旅游与民俗文化之间的融合发展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但同时民间民俗文化及一些民俗节日的生存的环境、空间面临着许多威胁和冲击,管理民俗文化也存在着极大的缺陷和弊端。

3 河南民俗文化及节日发展现状

3.1 落后于现代发展

河南虽然是我国民俗文化资源的大省,但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却落后于其他地区。河南许多民俗文化的原材料仍得不到有效的开发,一些民俗的文化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正逐渐消失。与沿海地区相比,河南的经济相对比较落后。虽然政府已经采取相当多的措施对民俗文化进行抢救和保护,但是因为人力缺乏、资金短缺和技术跟不上时代步伐,一些独特的民间民俗文化已经被人们渐渐淡望。比如,豫西垛子和道情皮影戏等极具娱乐性的民间传统艺术都已经失传,在河南地区几乎都已经看不到有表演活动。即使有,到场欣赏的观众也是寥寥无几,而且这些种类的戏剧演出费用花销比较大,紧靠口头理论的传承根本得不到最好的保障。现在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戏剧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也达不到现代青年人的娱乐要求。不仅如此,年轻人对一些传统的节日已经慢慢淡望,比如具有祭奠先祖意义的清明节已经被部分年轻人改成了踏清节,越来越消失在大众视野中的寒食节等等,反倒是西方的一些节日比较受年轻人热衷追捧。这不仅消解了文化的内涵,更不有利于民间民俗文化的发展传承。

3.2 发展思路的偏差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着,物质达到了人们所需求的标准,对精神生活水平的要求也随之增高。为了市场经济利益得到最大化,民间一些极具开发价值的民俗文化引起了地方官员的注意。为了树起当地形象、提高当地政绩,一些官员便大量的投入经济、人力来作文章,举办一些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活动,不仅违背了民俗文化的发展规律,同时还导致优秀的民俗文化传统遭到篡改,使优秀民俗文化失去原始的样貌,让人们对民俗文化产生误解。一些地方主群众见识到民俗文化的变相开发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后,便纷纷效仿起来,对一些独特的民俗文化只注重经济利益,对其无法带来经济效益的自身文化价值拼弃掉。比如,很多地方都自发举办起民俗文化村和民俗节庆旅游,并根据大众的需要爱好对民俗文化及节日进行改革,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游客。如果改革方法得当,倒也不失能起到保护发展民俗文化及节日的目的,还能带动地方经济,达到双赢效果。但是,如果人们眼中看到经济利益,又因为对民俗文化及节日的审美和观念不同,对民俗文化及节日的理解不足,不够重视等,都将会导致民俗文化及节日的偏差,让人对民俗文化及节日产生一些低俗的错觉。最终,民俗文化及节日会逐渐失去自身的文化价值走向衰亡。

3.3 文化产业冲击

文化产业作为现代工业的文明产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文化进步的阻碍。河南的文化产业给河南从文化大省跨向文化强省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其实践的过程中发挥出巨大的影响。但同时,由于人们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不够、缺乏足够的指导、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部分民俗文化在文化产业发展过中发生了变异,甚至消失,这完全违背了科学发展的初衷。一些人追求的是民俗文化产业最大化的利益,对不能带来的经济利益或是达不到要求的民俗文化个性进行抹杀,甚至被人们逐渐淡忘,如果得不到恰当及时的挽救,消亡只能是这些民俗文化的最终结果。正是泥泥狗身上所凝聚的古老文化价值,让人们把一些美丽的传说和那时候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才有留传至今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和研究素材。随着国家经济步伐的加快,泥泥狗在世人眼中也失去了观赏收藏价值,制作的人也慢慢减少。

3.4 节庆旅游化

节庆旅游是指:将一个区域内的民俗文化及节日特色以节庆活动的形式进行重新包装、策划,以形成一个定向吸引游客的旅游地区。而且相对于传统的旅游产品,节庆旅游的经济带动作用更有效果,给社会、文化与环境所带来的效益效益也更显著。河南省作为旅游大省和文化资源的大省,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旅游立省的发展策略,标明旅游业在河南省所有支柱性产业中的地位。在近年来,河南省还举办了具有中原地区特色的各种节庆旅游活动,不断挖掘民俗文化及节日的内涵,从而打造出民俗文化的旅游精品,向海外游客展示出河南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让世界各地人们对河南民俗文化起到一个正确的认识。

4 结语

河南省拥有十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通过对其民俗文化及节日发展现状进行剖析,让大众了解到民俗文化及节日在文化产业化中遭受到的冲击,从而让大众意识到保护河南民俗文化及节日的重要性,并利用河南节庆化的旅游活动方式传来传承发展华夏的历史文明。

参考文献

[1]赵娟娟.华夏文明传承背景下河南省节庆旅游开发研究[D].郑州大学,2014.

[2]刘春香.论民俗类文化资源的抢救保护措施及开发模式——以河南为例[J].传承,2014(11):130-132.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河南
大相中原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Jokes Today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