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2017-04-23许晓峰李青华吴印波
许晓峰+李青华+吴印波
摘 要: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理论机制,是经由位于全球商品链不同环节与地理位置的众多企业间相互适应调节的结果,体育旅游供应与采购网络表现出全新的供应链特征。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占据网络不同位置的体育旅游服务供应商表现出各自为政的发展态势,这种情况亟待政策整合与实践改进。基于此,打造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体育旅游协同发展机制,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一种经济创新发展形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服务价值。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 体育旅游 协同发展
1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理论机制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理论机制,是经由位于全球商品链不同环节与地理位置的众多企业间相互适应调节的结果,体育旅游供应与采购网络表现出全新的供应链特征。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占据网络不同位置的体育旅游服务供应商表现出各自为政的发展态势,这种情况亟待政策整合与实践改进。在体育旅游最末端的景点,其景况是控制设计和营销的品牌买主同时坐拥全球商品链利润最高的部门,以及上游委托的体育旅游弹性供应。在这两个横跨全球的节点中,体育旅游产业与其贸易伙伴忙碌于隐形的跨国交易网络,以整合和协调劳动、材料、货币的流通。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实际上体现了西方先进国家长期以来在体育、技术和传播等各项重要资源的优势地位。不仅如此,经济全球化也深受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其实一种不平等的地理发展过程。基于此,打造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体育旅游协同发展机制,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一种经济创新发展形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服务价值。
2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2.1 加强地方体育旅游品牌建设
加强地方体育旅游品牌建设,其目标在于建立品牌形象,扩大京津冀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占有率。也就是说,地方体育旅游品牌左手打造公关计划与慈善事业,右手必须承担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因此,体育人士就要善用品牌企业的左手(因剥削而创造的反品牌体育)打击品牌企业的右手(因品牌形象而获利),让全世界的品牌与劳动水准达到符合社会的标准。在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契机下,要突出冰雪体育产业的品牌建设,紧密结合三地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资源,打造互利共赢的体育旅游服务网络体系,实现“互联网+”战略提速工程建设,建立具有较高竞争力的地方体育旅游服务品牌。
2.2 建立稳定的政策保障协同发展机制
要建立稳定的政策保障协同发展机制,进一步服务于地方体育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并始终坚持以体育产业体育消费为价值导向,通过京津冀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实现互补,积极开展分工合作,重点打造功能协调的体育休闲旅游区域布局,制定地方体育休闲旅游产业规划,充分借助互联网的平台优势,搭建体育休闲旅游服务的投融资平台,促进京津冀地区体育旅游协同发展。
2.3 坚持体育旅游项目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坚持体育旅游项目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必须实施体育旅游项目的精品战略。针对地方体育文化资源优势,结合各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协调各地体育旅游文化政策配置,打造体育旅游项目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在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背景下,要把握冰雪体育产业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冰雪体育产业项目,发展跨区域联合、跨行业整合、跨产业发展的协同组织形式,积极引入市场力量和社会资源,实现体育旅游产业的经营主体多元化,让市场形态丰富起来,最终打造体育旅游产业消费的全产业链,形成体育旅游产业功能的相互补充格局,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体育旅游协同发展。
2.4 优化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地方体育旅游项目布局
优化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地方体育旅游项目布局,必须加强区域联合体育休闲旅游发展的“顶层设计”,突出以冰雪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为中心,地方体育产业发展特色和地方体育民间文化特色为辅助的项目体系,从而形成京津冀体育旅游发展的大格局部署。在优化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地方体育旅游项目布局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全面性的原则,就是要全面发展体育赛事产业、休闲旅游项目、历史文化探索与自驾游活动、冰雪体育旅游经济、环渤海体育产业规划等各级各类项目布局,努力将京津冀体育旅游圈打造成全国的旅游名片。
2.5 发挥互联网平台信息保障工作
发挥互联网平台信息保障工作,必须依托信息网络化背景下的传播技术创新,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体育旅游协同发展模式创新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使冰雪体育旅游项目广为人知,打造产业品牌发展名片效应,提升区域联合体育旅游品牌的竞争力。除了依托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播途径,还要加大互联网的宣传力度,互联网宣传具有以小博大的特性,投入小、见效快、宣传效果好。在宣传形式的定位方面,要注重品牌共享,口碑传播为主,服务质量第一位的原则。在宣传形式上,力求丰富多元,通过体育文化旅游博览会等传播途径,广泛宣传京津冀体育旅游项目品牌,以及冰雪体育旅游项目特色品牌。与此同时,可以与国内大型的旅游网站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打造利益共同体,实现联盟化发展。
2.6 加强京津冀地区体育旅游发展的科学管理
加强京津冀地区体育旅游发展的科学管理,不仅是实现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供体育旅游品牌管理的途径。必须进一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打造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体育旅游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强大的行政支撑体系。
3 结论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理论机制,是经由位于全球商品链不同环节与地理位置的众多企业间相互适应调节的结果,体育旅游供应与采购网络表现出全新的供应链特征。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占据网络不同位置的体育旅游服务供应商表现出各自为政的发展态势,这种情况亟待政策整合与实践改进。基于此,打造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体育旅游协同发展机制,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一种经济创新发展形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服务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静飞,袁书娟,许晓峰.基于京津冀区域论述体育休闲业协同发展[J].湖北体育科技,2016,35(10):862-864.
[2]黄先锋,李晖,谭惠芳,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体育协同发展内在机理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6,35(5):86-88.
[3]张剑峰,高绪秀,王怡雯,等.京津冀网球产业协同发展策略研究[J].山東体育学院学报,2016,32(3):49-52.
[4]黄璐.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概述与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2):28-32.
[5]黄璐.足球改革与社会变革——对《体育与科学》学术工作坊活动主要观点的评论与回应[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6,31(1):6-12.
[6]马道强,许凤洪.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11):1-4.
[7]黄璐.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的思维陷阱——李宁品牌困局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4,35(1):97-103.
[8]薛誉.传统节日的文化变迁与体育旅游发展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35(5):46-48.
[9]杨强.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与路径机制[J].体育学刊,2016,23(4):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