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7-04-23马文慧陈忠
马文慧+陈忠
摘 要:高校开设体育养生课程是将中国优秀的传统养生文化进行传承和推广的一个重要途径。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部分省市的多所高校开设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现状进行梳理,为传统体育养生学进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 体育养生 开展现状
传统体育养生学作为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它是建立在华夏民族对于人生命的独特认识的模式上,具有系统的理论思想和实践方法。然而由于现代体育及新兴时尚体育的冲击,大学生对于我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知之甚少并存在很多误区。因此,在高校中开设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对于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弘扬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等方面都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北京、天津、上海、山西、哈尔滨、内蒙古、河北、四川等8个省市的部分已开设养生课程的高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课程开设的现状进行了详实的梳理,为传统体育养生课程进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高校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开展现状
随着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推进,养生课程也逐渐被纳入到高校的体育课程体系中,但是从整体上看养生课程在高校中的开课情况并不理想,就所调查的8个省市部分高校的结果显示,仍有67%的学校还未开设传统体育养生课程,这说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在高校推广和普及程度并不高,还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从课程设置角度,由于各类院校性质及培养目标不同,在开设养生课程的高校中,其课程性质、授课内容和教学时数都有很大的差别。体育类院校和中医类院校将养生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而绝大多数普通高校则是以选修课或保健课的形式开展的。教学时数从16~72学时不等。养生功课堂实践部分主要是功法技术的练习,较高的授课时数有利于实践部分的良好开展,同时对于学生全面、系统的学习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对深入理解中国传统养生文化都有重要意义。从教学内容分析各个高校主要以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大舞、舒心平血功、马王堆导引术、练功十八法、太极养生杖以及其他功法等传统的实践套路为主以及一些相应的养生理论知识。
2.2 我国高校体育养生课程师资情况调查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对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学历、职称结构是分析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体育养生功作为一种新兴健身项目在高校开设,具备相应的师资条件,现有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相对较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但专业教师仍比较匮乏,大部分从业教师是通过短期培训班的学习转型承担体育养生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在专业技能、教学水平、理论及科研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才能更好的从事体育养生课程的教学及科研相关工作。
2.3 体育养生的教学场地情况分析
体育养生功法的教学和习练对于场地设施条件的要求分化较为特殊,即对场地要求既高又不高,这似乎是矛盾的,从项目开展教学的角度讲,此项目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只要一小块空地即可进行体育养生功法的教学。但从习练养生功的深层角度分析,因习练养生功时讲求形神兼备,做到三调合一,达到入静的状态,这就要求习练的场所应较为舒适和安静,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因此,这就对场地条件有较高的要求。通过调查显示,目前体育养生的教学场地等硬件设施大体能适应体育养生课程的需要,但专门用于体育养生课程的专业场地较少。场地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专业的场地、舒适的练习环境,会使学生在学习体育养生时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2.4 体育养生理论课及教材、教学大纲使用现状
理论课的教學,可以使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养生功法的练习。经过资料收集整理得知大部分本科院校中的教师能够重视养生理论的教学,体育类院系和中医类院系对体育养生理论课的教学比较系统规范,教学时数较为充实。而普通本科院系则没有具体安排,甚至不设体育养生理论课。养生理论知识的不足,会造成部分学生健身理论素养不高,无法全面深入的理解体育养生的相关知识,导致学生在养生技能掌握上大打折扣,阻碍学生对养生功法练习效果的理解。因此,在保证练习技能的前提下,重视养生理论教学,对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养生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2.5 养生功的教学评价及考核标准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中极易被忽视的环节。教学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会对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及该课程的可持续性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体育养生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的总结,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反馈。通过考核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的情况,改进教学,设计更合理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起到校正其学习行为的目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高校已开设体育养生课程的院校体育养生课的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主要是体育养生功法技能的考核,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进步的情况,无法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影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2.6 学生对体育养生课程学习情况分析
高校学生对体育养生课程学习的情况总体来讲还是比较乐观的,学生对养生文化也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多数参加体育养生课程的学生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态度及学习的场馆设施等都比较满意。
3 结语
(1)体育养生功作为一种新兴健身项目在高校开展,具备相应的师资条件。但是从整体上看养生课程在高校中的开课情况并不理想。从业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相对较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但专业教师仍比较匮乏。
(2)体育类院系和中医类院系对体育养生理论课的教学比较系统规范,教学时数较为充实。而普通本科院系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对理论方面的教学不够重视。养生理论知识的不足,造成学生健身理论素养不高,无法全面深入的理解体育养生的相关知识。
(3)体育养生的教学场地等硬件设施基本能适应课程教学的需要,但专门用于体育养生课程的专业场地较少,还需要社会及校方共同努力为体育养生课程的开展提供更为舒适、安静的专业教学场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4)体育养生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尽合理,主要以养生功法技能为主的单一考核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进步的情况,影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4 建议
(1)加强高校体育养生的师资力量建设。在体育院校或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深入开展体育养生课程,以增加体育养生教师的数量,并在其参加工作后,不断深化培训,拓宽教师视野及信息获取渠道。以提高体育养生教师的质量,培养出专业性较强的体育养生教师。
(2)加强体育养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增加体育养生理论教学时数。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体育养生理论知识,构建学生体育养生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使学生深入理解传统体育养生功法健身的文化内涵。完善教学体系,优化课程考核标准,融入过程性考核指标,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帮助学生制定系统的课后练习计划。使其从被动变成主动学习,从而使其真正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3)学校及社会相关部门应改善体育养生的教学场地等硬件设施。加大对体育养生知識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健康意识,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积极组织体育养生功的竞赛活动,促进高校之间交流学习。
参考文献
[1]邱丕相,石爱桥,等.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9):38.
[2]屈文倩.关于高校开设健身气功的思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6):93.
[3]郭炳德.民族传统体育走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报,2004,17(7):65-66.
[4]胡秉娇,刘洪福.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8,21(3):59.
[5]周永志,邱志钊.浅议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8):2.
[6]邵长生.吉林工商学院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3):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