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阶段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2017-04-23沈寿东李洋

科技资讯 2017年4期
关键词:人文中职素养

沈寿东+李洋

摘 要:江苏省试行“3+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架起了中职通向应用型本科的新通道。但是,目前进入试点项目的中职学生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学习生活及协作精神等多个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短板问题,越来越影响试点项目学生的整体、全面、健康的发展。基于目前中职艺术类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提出艺术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路径:调整中职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教育相融合、营造良好的人文校园环境、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等。

关键词:3+4培养模式 人文素质 培养路径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类教育,因此职业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对学生文化理论的传授、专业技能的训练,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发展潜能,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然而,由于一系列综合因素的影响,当前,进入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人文素养缺乏的现象,制约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尤其是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江苏省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开展“3+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通过7年无缝衔接直接培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学生,如何在试点项目中职阶段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全面人格塑造,试点项目培养质量提升,乃至国民素养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艺术类中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

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内化成的人文精神,具体表现为人的思想品位、心理素质、气质、修养、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当前中职阶段工艺美术学生的人文素质由于教育制度、艺术教育理念、艺术知识水平及个人性格特点等原因,呈现出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现象,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偏差,人文知识缺乏,集体观念淡化;理想信念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不强,无进取之心和成才之志;行为习惯较差,承挫能力脆弱,人格不夠健全。同时,中职学校的教学在不同程度上也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技育、轻德育的现象,因此,改变“重管理、轻引导,重教育、轻实践,重处罚、轻激励”的管理格局,加强3+4培养模式中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切实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必须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 中职阶段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路径

2.1 明确中职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考虑当前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问题,又要考虑学生和专业未来的发展都确定了各级考证考级目标,但从培养目标上看,中职阶段工艺美术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指向技能型,偏重于对动手制作能力的培养,导致人文素养的培养地位较轻,学生普遍在文化课的学习上缺乏兴趣。但是,我们应该清晰地看到,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尤其是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影响学生的人生、情感、心理,还影响对艺术作品的鉴赏,乃至对艺术本身创作规律的理解。而且,这些因素决定了他们在未来本科阶段艺术创作中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表达,能否创作出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和精神的作品。因此,除了要培养其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之外,还应该着力引导他们了解和掌握人文知识和智慧,提高他们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中职与本科两阶段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规格要求、课程体系内容、职业技能考核等方面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以毕业生未来成为工作现场技术(工艺)工程师和设计师“双师型”复合型人才为发展目标。中职人才培养目标除了要培养艺术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着力引导他们了解和掌握人文知识,提升他们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围绕这样的目标,我们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了职业礼仪等诸多人文素养课程,在实践中注重利用企业项目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在学校活动中搭建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通过这些措施,使学生在思想内涵、理想信念、责任意识、进取精神等方面得到提升,为培养“人格健全、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教育相融合

学生人文素质培育应当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过程,应当建立起以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指虻暮侠淼娜宋闹短逑?拓展学生的人文知识视野。要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人文素质教育强调人的精神,是对人根本性的整体教育。应当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通过人文学科的实施培养和提高人的文化、理论、道德修养。

艺术专业尤其要关注学生审美兴趣的培育,既学习掌握了专业知识,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从专业美术角度来阐述图画功能,运用引导式的教学手段,在专业设计基础课程中突出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设计因素,通过图画与符号装点文章传递传统美术的温馨情感,通过这些对学生审美情趣与艺术精神的培养,提高他们接受对事物、社会,对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的一种理解。

平时的专业教学中除了有意识地联系音乐、文学、历史、媒体艺术等人文学科外,还要注重架构与自然学科的桥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欣赏、感知联想、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我各种艺术形式产生亲切、熟悉和融合的感觉,丰富学生的素质教育内涵,培养学生对工艺艺术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情感,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研究。要推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感受人文的价值和魅力的同时,通过外化到内化在到外化的过程,让艺术专业的学生感受美,并实现吸收利用再创造的过程。比如可以经常带他们观看画展,看优秀获奖作品,甚至可以带他们去博物馆看看真迹。

2.3 营造良好的人文校园环境

人文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开设一两门素质教育的课程就能显著提升的,人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感悟和启迪的过程,是一个经过长期氛围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营造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为中职艺术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长期办学以来,我校已形了全校师生普遍认同的“厚德笃行,敬业励学”的校风、“严谨治教,诲人不倦”的教风、“天道酬勤,技无止境”的学风和“自胜者强”的校训。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建设布局体现了“现代化、园林化、生态化、人文化”,是淮安市园林式校园。

该校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积极拓宽德育工作渠道,丰富德育活动形式,营造良好的人文校园环境。利用学校“体验式”德育基地,积极开展体验式教育,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3+4”班学生在中职阶段安排素质拓展、心理团辅等体验活动,增强他们团队意识和信心。学校、专业系和班级开展多种形式德育活动,比如趣味比赛、班级博客、中华经典诵读、演讲、征文等比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人文素养。

2.4 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包括其学识水平和人格魅力,教师的学识水平不仅包括其在专业研究中的深度和广度,还包括教师对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准确把握以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游刃有余。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无言的影响。为了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学校系统开展了“师德”“名师”“青蓝”“双师”及“培训”等五大工程,修定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办法与学校奖勵性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强化目标与绩效管理;出台名师工作室建设、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培养、专业课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等管理与考核办法,形成梯队化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潜移默化对学生人文素养进行渗透。

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情感共鸣,思想碰撞的过程。比如14级艺术班主任王老师,自己是英语教师,但是通过自学,成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每天坚持阅读,在同学们心目中是一个儒雅谦和、知书达理、富于爱心、有较好的审美感受和丰富情感的老师,她的举手投足之间都折射着智慧的光芒、人性的温暖,同学们都喜欢乃至崇拜她,按着她的生活、学习、工作方法去面对自己的世界,她的人格魅力像磁场一样紧紧吸引着学生,影响着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

总之,中职学校通过对现代化职教体系3+4试点项目的中职阶段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让他们从中汲取宝贵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形成自己的人生信仰和生活目标,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合格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将改变中职教育低水平低层次发展的局面,适应时代的需求,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地位,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阎玉梅.对口高职专业课教学探索[J].职教论坛,2003(18):17-18.

[2]苏志刚,陈蓉,任君庆.中高职衔接的理论思考[J].宁波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1(1):98-100.

[3]马龙海,田红雨.泛滥职业教育现状及改革动向[N].中国教育报,2003(4):8-12.

[4]姬文利.人文素养与和谐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240-242.

[5]胡显章.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夏昌祥.人文素质教育探索与实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7]杜时忠.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M].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1998.

[8]范树成.当代学校德育范式转换与走向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人文中职素养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