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农机化发展策略研究

2017-04-23康建国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山区

康建国

摘要:目前,山区农机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平湖地区,其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平均比平湖区低15%,究其原因,人们自然把山区的地理条件限制了农机化水平的提升。笔者认为,山区的农机发展模式过去一直套用平湖区的发展路子,从上至下,都是按一个标准一个模式下达任务,这是造成山区滞后平湖区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山区;农机化发展;政策与措施

目前,山区农机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平湖地区,其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平均比平湖区低15%,平湖地区的大中型农机具无论是数量和质量均领先于山区。平原的农业优势项目大多数运用了先进的农机具,而山区大多数农作物农机化水平还很低,山区的地理条件限制了农机化水平的提升。的确,自然环境、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经济购买力都限制了农业机械的发展。但笔者认为,山区的农机发展模式过去一直套用平湖区的发展路子,从上至下,都是按一个标准一个模式下达任务,这也是造成山区滞后平湖区的关键因素。

山区的优势在山,一般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0%以上,而耕地面积一般只占总面积的20%-25%,因此,拿山区20%-25%的耕地与平湖区耕地占90%以上的耕、种、收机械相比,肯定山区的农机化水平是远不及平湖地区的。目前,已有一部分的学者和专家已看到了这一问题,有的专家提出了农机上高山的设想,但这一提议还没有引起上层领域的共鸣。

一、山区农机化发展的问题与症结

1、山区的农机不能仅仅在小农业的范畴发展

山区的优势产业不在小农业,在大农业范畴,种植用农业机械在山区不是主流。虽然说耕、种、收农业机械对山区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仅局限在耕地,对全面发展山区农机的比重占少数,因此,它不能作为主流,更不能把平湖区农机发展模式作其发展方式。山区应以自己的优势产业着手,发展山地农机。

山地产业按其性质可分为:①林业,包括用材林、经济林。经济林的品种繁多,如茶林、果林、花卉苗圃、城市绿化园林、中药材等。②种植业,如农业。③养殖业,如畜牧业、渔业。④资源业,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我们要在山区的优势产业上形成规模化生产,发展我们的农业机械。

2、投入力度小

国家在农机投入及科研项目上,山区的投入比平湖区少得多,仅为平湖区的三分之一。本来山区的农民购买的能力就低于平湖区,山区的发展急需国家支持,但一到科研项目,一到推广项目,适应山区的科研就不多,制造的、适用的农业机械就更不多,所以山区农机这条短腿跑不快。全国丘陵山区县级行政区占三分之二,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0%以上,但GDP只占全国的30%,这是国家投入失衡造成的。

3、农户素质不高,信息不畅

山区农民素质不高,信息閉塞,经济发展滞后,农民不知道怎么才能致富。山区的农民由于就学不便,交通不便,导致农民学历不高,知识贫瘠,信息不灵,经济发展充满盲目性,所以山区贫困县比较多。在生产力发展上人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农业机械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山区农民技术和文化素质低也是农机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

4、农业机械化的评价指标缺乏权威性

山区的农业机械发展水平不能只用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来评价,应该讲农村、农民在大农业范畴内,劳动过程中,运用机械化的程度,包括农业机械化程度、林业机械化程度、养殖业机械化程度,其它资源农业机械化程度,仅用农业机械化程度的高低衡量山区农机的发展很有片面性和局限性。

二、山区农机发展思路

1、突破平面农业的局限性

(1)山区的优势

平原的优势在平面,山区的优势在立面,要在山区的实际优势产业上做文章,如山区茶业产业与比平湖区要好,有优势的山区可以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和机械。当然,不是所有的山区都要发展茶叶产业。有的山区宜种植中药材,那么它可以大力发展药材产业和药材机械。有的山区靠近城市,适宜发展花卉和城市绿化园林,那么,它可以大力发展园林业和园业机械。有的山区适宜旅游,有奇山,有流水,有湖泊,可以打造观赏林业、果业、渔业、种植和养殖(鸟、蛇)等设施种养机械。既因地制宜,又要因效制宜,达到效益最大化。

(2)发展潜力

山区的优势产业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机械,有利于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茶业。由于茶叶生产在200-500 m的海拔高度,茶质生长才具有好品质,这是平原不能复制的。又如药材,高山的药材平原也无法种植,山区水资源丰富,可利用水能要明显好过平原。因此,农业机械的发展要与优势产业相对接,迅速把优势产业转变成生产力和经济增效产业,富裕农民。

(3)规模与效益

山区的农机发展要在规模和效益上作文章,要体现山区特色和优势,要注意将特色做成规模和效益。一家一户的发展农机,既发展不了农机,也形成不了效益,要一村或一乡发展一个或几个产业,这样才利于机械化作业和产业规模效益。要朝公司化、工厂化、合作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把产业做大做强,把规模做大做好。

2、发展山区绿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为跨越式发展创造机遇

山区可以游山玩水,是一个天色氧吧,旅游和休闲要优于平原。旅游要有好的观赏性和休闲环境,旅游区的产业必须要具备好的亮点,观光产业和休闲产业都要讲规模,所以山区农机就有了用武之地。

山区可以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因为山区工业污染少,空气质量好、水质好,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绿色产业、有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因此,设施农机有了用武之地。

山区农机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药则药,宜畜则畜。因此,不能用单一的发展模式来衡量,要坚持从发展经济出发,从效益出发,从实际情况出发,实现跨越式发展。

3、发挥山区特色,向纵深发展

山区农机既要走出特色,也要走深层次发展之路,既要向林、农、畜、药、果、渔、蔬、水等多领域发展,又要在绿色、生态、有机休闲、设施农业等保护人身心健康上下功夫。还要在行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纵深发展上求效益,要横向规模到边,纵深发展到底,形成一条条紧密相连的产业链、效益链。

三、发展政策和扶持措施

山区的农机化发展水平虽比平原区低,但发展潜力大,国家要在2020年经济比2012年翻一翻,山区的经济必然要发生质的飞跃,因此,国家必须配套相应的政策和扶持措施。

1、对山区惠农政策要更广泛,更切合实际

山区农机政策要更符合山区的实际,不应仅仅限于纯农业的范畴,农、林、畜、渔、水等,只要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最好最快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农业机械都应制订相应鼓励政策和措施,使每行每业的扶持政策都能惠及。

山区农机体现不同的补贴力度,对农机经营公司化、专业化给予更大支持。规模经营既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效能,又能节约资源,使农机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国家对农机化、专业化在政策和资金扶持上给予更大支持。

在人才交流等发展关键因素上给予优先支持。山区由于经济、交通、物质等相对落后于平湖地区,在人才方面更为短缺,国家应出台政策,激励一大批有知识、有水平、有能力的年青人到山区发展,施展才華。人是改变贫困最直接、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有了高素质的人才,农机发展策略就能顺利贯彻实施。

2、资金和科研项目要向山区倾斜,科研项目要符合山区特点和实际

(1)山区相对贫困,购买力弱,需要支持

山区的农民收入比平原地区低,农民购买力弱,国家应适度放宽丘陵山区先进适用中小型农业机械补贴范围,适度提高中央财政对丘陵山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投入规模,实行补贴比率区域性差别的方法。完善金融信贷体系,扩大资金扶持与投入渠道。

(2)山区农机发展潜力大,增值显著

山区资源比平原多,增值潜力大,虽然目前发展缓慢,但随着社会发展加速,山区的优势将渐渐显露,一旦形成发展规模,就会实现后发赶超,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因此,国家制订有效的资金投入计划,这对国家经济翻番,将起重大作用。

(3)山区可开发项目多,有利于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山区发展的产业很多,许多产业还是空白,因地制宜的发展机械化,可促进山区很快脱贫致富。如药材产业、稀有珍奇动物养殖、淡水鱼深加工、竹笋深加工等。因此,山区农机可发展项目多,只要政府适度引导,规模化生产,就有利于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3、科技领引是山区农机走向繁荣的必经之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使用高科技的农业机械,山区生产力才会走上快车道。山区靠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大力推广和引进高智能、高效益的先进农机具,用科技改变原始落后的生产方法,用高科技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科技创造财富,人才是关键,国家要在培训人才上,优先向山区等急需地区倾斜,保证山区在人力资源的高素质、高技能。山区处处都是宝,行行都需要农机,休闲产业、观赏产业、绿色产业、生态产业、有机产业等都离不开设施农机,离不开规模化生产。

科技领引山区农机发展,有利于发挥山区生态,经济与自然的和谐,产生良性的生物圈循环,不会破坏生态环境,有效的发挥和节约投资资源。

猜你喜欢

山区
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的几点思考
山区10kV配电线路防雷技术研究
山区高速公路中小跨径桥梁设计
山区
利用山区区位特点 大力推广适用农业机械
小龟捕鹰
解决山区环境问题的制度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