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三农”网络热点舆情监测分析
2017-04-23
【总体情况】
8月网络媒体日均新闻量与7月基本持平。上旬,国家政策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支持政策受到媒体高度聚焦,农业部召开的“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座谈会”引发媒体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报道,多地猪价下跌现象也被广泛关注。中旬,农业部对全国人大“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的答复引发媒体对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关注和建言,中国奶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引发媒体对国内乳业发展的全方位报道和中肯评价,新华网发布的“南方多省水灾死亡畜禽调查”也引发防灾减灾环节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思考,山西蒲县“限期十天卖羊令”事件舆情持续发酵。下旬,食品安全保障方面的国家声音和政府举措成为关注焦点,“中国奶业20强峰会”也被大量报道,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热点话题。
微博方面,“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虽已过去8年,但相关话题仍易受到网民关注,《南方周末》官方微博对当年的一起诉讼案的跟进报道成为本月最热话题。麦当劳抗生素“双重标准”引发媒体和网民质疑。转基因话题也较为集中,相关反转微博消息仍具较大转发量。微信热点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方面,国务院针对食品安全工作发布的考核办法是最受关注的话题。
【聚焦舆情】
>>> 舆论中肯评价奶业8年发展
8月,奶业热点话题迭出:中国奶业协会首次发布《中国奶业质量报告》,“中国奶业20强峰会暨奶业振兴大会”在石家庄市成功举办,君乐宝婴幼儿配方奶粉宣布以“同款同质同价”进入香港市场销售。上述奶业大事件引发舆论对国内奶业自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以来发展历程的高度关注。新华网接连发文,用“逆境崛起 浴火重生”评价奶业8年来的发展成就。《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也发出“中国奶业,以质证明”“国产奶放心买”等消息,称经过8年努力,标准化规模养殖成为主流,乳品企业加快建设稳定可控的奶源基地,生鲜乳的主要质量指标可以与发达国家相媲美,中国奶业以全新面貌呈现在世界面前。同时,舆论也提醒,当前“三聚氰胺”事件的负面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部分消费者对国产奶粉质量安全仍存疑虑,提升品质声誉、提振消费信心是国产奶粉面临的最大挑战。
此外,针对近期出现的“养殖企业杀牛 鲜奶喷粉喂猪”“进口冲击奶价下滑 养殖户交奶就赔钱”等热点报道,舆论指出,近年来我国奶业逐渐丧失定价权,造成奶价大幅度波动,对乳业上下游均造成巨大伤害;目前亟须一个跨越部门、地区利益,站在国家高度、全球视角的中长期顶层设计,准确判断当前我国的养殖、供需、自给率等情况,以便制定更加精准的政策。还有舆论认为,全球奶业一体化进程加速、市场增速放缓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高端化、个性化趋势,都在深刻影响着奶业的发展,加快推进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中国奶业竞争力的任务非常紧迫。
【热点分析】
>>> 农业供给侧改革成效渐显 灾后农业生产恢复有序开展 <<<
8月,农业供给侧改革成报道热点。月初,农业部召开的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座谈会受到关注。媒体对此广泛发文,并援引韩长赋部长在会上的发言称“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顺利,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中有进、亮点纷呈”。中旬,媒体以“农业经济延续年初以来平稳运行态势”等为题,报道了“二季度中国农业经济景气指数”。《经济日报》还由此采访权威专家,探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发表题为“供给侧改革成效渐显 农业结构持续优化”的整版报道。同时,各地农业调结构转方式成效也被积极报道。浙江、河北、湖南等地在构建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的现代农业方面的典型案例引发关注。此外,媒体还报道了农业改革中的问题和难点。《半月谈》指出农业补贴“三合一”改革试点中存在新难题,如各地对种粮大户的补贴力度参差不齐,影响种植热情;取消良种补贴后,一些农民选用便宜的种子,由于难以保证质量,将给粮食生产造成影响等。央视曝光,因为国家和地方在土地面积统计数据上的巨大差异,内蒙古莫旗农民的大豆补贴与一江之隔的黑龙江嫩江县农民相比差了近一半。
洪涝灾害后的农业生产恢复工作也是本月报道热点。下旬,《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媒体持续关注农业部对农业救灾和灾后生产的工作部署,发出的“农業部:不漏一户人 不荒一块田”“农业抗洪救灾获阶段成效”等报道被网络媒体大量转发。各地媒体也以“有序开展”“积极恢复”等关键词,报道河北、安徽、江苏等地的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新华网还发布了“南方多省水灾死亡畜禽调查”,称个别地区并未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被淹死畜禽。对此,舆论建议完善法律法规,把因灾死亡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纳入国家防灾减灾的重要环节,由国家财政进行保障支持。此外,内蒙古、黑龙江、甘肃等地的旱情以及政府部门抗旱保生产工作也被广泛报道。
>>> 报道和建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关注耕地保护新政和困境 <<<
8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报道重点。《人民日报》等媒体纷纷发出了“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迈大步”“农村土地经营权‘流出活力”等消息,对安徽、福建、江苏等地在放活土地经营权、释放农村生产力、激活农民增收动力等方面的改革实践进行了详细介绍。农业部网站发布的“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6329号建议的答复”也被高度关注。共计400余家网络媒体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省份达22个”“截至去年底 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4.47亿亩”等为题发表客观转述报道。《经济参考报》结合全国多地推开的农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改革试点,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顶层设计年内有望密集出台,村民变股东,将激活数万亿沉睡资产。同时,舆论还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了思考和建言。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党国英认为,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要因地制宜,对于一些事实上已经脱离农业、转变为城市建成区的“农村”地区,可以建立股份经济组织;对于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地区,基本没有必要将原有集体经济组织转变为股份经济组织。《半月谈》建议,出台农民自愿退地养老保险,有效保障农民退地后的基本生活,减少改革风险;完善土地退出周转金筹集机制,减轻资金压力。
本月,国土部、农业部针对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耕地占补平衡等,联合或单独发布保障举措。媒体纷纷以“新政”为题进行了客观转述报道和深度解读。舆论称,对于“狸猫换太子”等滥竽充数的耕地保护行为要从严管控。《经济参考报》还曝光了江西金溪县违法占用耕地问题,称“1700余亩耕地被种树6年却整改不了”。《人民日报》指出,耕地保护困境,表面上看是一个执法监管问题,而耕地收益下降、种粮积极性不高则是深层原因;“监管侧”不能失位,“市场侧”亦应有更好作为,最终通过“收益侧”的显著成效,托举起粮食安全。
>>> 猪价下跌,后市仍被看涨 <<<
8月,猪价下跌被持续关注。上旬,《经济参考报》《新京报》等媒体援引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出了“猪价下跌带动食品价格走弱”“猪价连续2个月下滑”等报道。并指出,肥猪出栏增加、养殖成本上涨、消费转淡,是猪价回落的主因。中旬,财经类媒体发出多篇分析类文章,预判猪价未来走势,认为“猪价后市看涨”。《证券时报》称,环保政策趋严及养殖户补栏情绪谨慎的背景下,预计后期能繁母猪存栏将持续低位徘徊甚至低于预期,猪价至少看涨至明年二季度。此外,生猪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也被关注。媒体用“井喷”来描述多家生猪养殖企业上半年的利润增长,称“这些公司正计划数倍增加生猪的出栏量,其利润高企仍将是较长一段时间的常态”。《中国证券报》还说,面对猪肉价格连续2个月下滑,多家生猪养殖企业都在打造全产业链以削减猪周期影响,而养殖户却面临“早卖舍不得 晚卖怕赔了”的烦恼。
此外,媒体还报道了部分地区个别农产品滞销问题。“宁夏部分地区西红柿价低滞销 农户倾倒入渠”“吉林多地西瓜滞销 瓜农损失惨重”等消息成为热点新闻,“供需失衡”被指是主因。
>>> 关注食品安全保障的国家声音 麦当劳“双重标准”受到质疑 <<<
8月,食品安全保障相关的国家声音和政府举措被高度关注。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进行重点强调。对此,700余家网络媒体以“习近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为题广泛发文。月末,国务院印发《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再次成为报道热点。新华网指出,食品安全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很多都源于领导干部落实主体责任不力,让各级政府的“当家人”承担起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责任,是抓住了这一问题的“牛鼻子”。网民希望《办法》能被切实贯彻,不要沦为“纸面规定”。同时,国务院食安办等部门联合开展的畜禽水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农业部开展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试点工作,陕西、福建食药监部门在猪蹄等食品中查出瘦肉精的抽检通报等也被积极关注。舆论期待食品安全保障的常态化和制度化不断完善。
8月中旬,“麦当劳宣布在美国停止使用摄入人类抗生素的鸡肉”的相关消息引发网络围观。由于该规定只适用于麦当劳在美国的餐厅,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媒体和消费者都质疑其“双重标准”。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英国正在发起电邮运动,以向麦当劳CEO发送邮件的方式呼吁麦当劳在全球范围内停止供应使用人类抗生素的食材。《中国青年报》等国内媒体也纷纷发声,认为国内肉产品的标准水平相对较低,只有让食品安全标准硬起来,才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的“王道”。此外,养殖业滥用抗生素问题也被讨论。有舆论说,虽然我国的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有98%可比项达到或超过国际标准,但养殖业滥用抗生素问题仍屡被曝光,还需要监管的执行到位,未来全面停用抗生素将是养殖业发展的趋势。
>>> 政策推动转基因发展引发积极评价 <<<
8月上旬,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其中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进行了详细部署。媒体纷纷以“国家科创规划明确推动转基因”“农产品转基因迎政策松绑”等为题大量发文并积极评价。新华网、《经济参考报》等媒体称“这是今年以来,国家层面第4次表态支持转基因发展”,对于目前尚存争议的转基因技术,通过政府发声,展现了国家在战略层面的远见和魄力,也唱响了振兴科技祛除盲从的主旋律。从关注情况看,转基因安全性仍是舆论热议焦点。央广网等媒体指出,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发展转基因的必要性,要让转基因产品迎来真正的“春风”,还需要公众对转基因技术有足够的安全感,对转基因的风险管控至关重要。部分网民在新浪、澎湃新闻等网站发表跟帖评论,大多发言较为理性,表示支持国家的转基因政策,但应“大胆科研,小心推广”,并完善转基因标识工作,保障民众知情权。也有网民表示对转基因安全心存疑虑。
此外,“农业部因转基因食用油公函涉密拒公开被诉”的相关消息也受到网民关注。网易、新浪转载相关报道后,网民参与评论量共计达15万余次。大多数网民表达了不满情绪,认为自己的知情权未获满足。还有网民认为应该借此机会把转基因相关问题给老百姓讲明白,“跟吃的有关联的,动不动就涉及秘密”,会给人“藏着掖着”的误导,反倒增加对转基因的不信任感。
>>> 农民工市民化获国家财政支持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独居问题 <<<
8月上旬,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成为热点议题。《通知》从保障教育权利、创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等十个方面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行财政支持。对此,媒体归纳为“落户、加钱、不动地”三大政策主线,认为十条政策措施并非几项财政补助政策的简单叠加,而是全方位的系统重构。其中,“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政策举措被重点关注。舆论评价,政策对症下药、积极引導,既免除了农村转移人口的“后顾之忧”,又让他们在城里留得住、住得下。《通知》明确的“将持有居住证人口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也被称为“政策亮点”。舆论指出,农民工进城“扎根”难,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公共服务与人口流动 “两张皮”。基本公共服务“随人走”,为人的自由流动奠定制度基础,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部分网民在新闻跟帖中发表评论,希望各地政府尽快把政策落实到位,让进城农民工有长久生计。
农村留守儿童的独居困境也是本月舆论关注热点。上旬,“山东枣庄10岁留守儿童独居70多天”的图文报道引发网民强烈反响。有网民讲述自己的留守经历,表示理解父母的无奈分离,并希望农村孩子不再重复自己的苦难。有网民称自己的孩子正在农村留守,寄望当地政府部门和学校能把孩子照顾好。还有网民说,“一看这些孩子就让人不能平静”,呼吁通过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政策帮扶,让留守儿童不再有独居之苦。新华网还关注了多地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出台的“未满16岁不得独居”的相关政策,指出落实环节还须进一步细化明确,社会工作作为必要的补充也要发挥作用,唯有层层负责、及时监督才能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 舆论呼吁严惩扶贫贪腐 “限期卖羊令”引发精准扶贫反思 <<<
8月,扶贫领域贪腐案件成为热点话题。中纪委通报9起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被网络媒体大量转载报道。人民网综合广东、山西、宁夏、甘肃4省纪检部门通报称,“上半年4省超2千人因扶贫腐败被查,重点涉截留私分”。《检察日报》报道,江苏省泗阳县“扶贫羊”两年未发到手,5名村干部被立案侦查。针对扶贫领域贪腐问题,网民表示,贪污扶贫款就是瓜分吃拿救命钱,不仅坑党坑政府,还伤及民心,“苍蝇”虽小但群众更有痛感,在反腐倡廉的工作中,还要加强“打苍蝇”的力度。媒体指出,力驱“逐臭之蝇”,法律之剑固不可缺,最重要的还是健全监督机制。
此外,《中国青年报》对“山西蒲县要求养羊散户限期十天卖羊”的相关报道也引发舆论热议。有媒体指出,先是以致富为名,鼓励农民养羊,不到两年,又以环保为名,要求农民“卖羊”,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很大程度上在于当地对精准扶贫的理解和把握存在问题。一个好的扶贫项目,应当既满足贫困群众的致富愿望,又要与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相契合。一“羊”永逸的做法,只会让扶贫陷入南橘北枳的尴尬。
(农业部信息中心舆情监测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