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慢”孩儿一起成长
2017-04-22
我们经常会在家长群里看到:“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可做事总是磨磨蹭蹭、注意力还不集中,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可怎么办呀?”这样的抱怨成为了群里的热门话题,着实让许多家长头疼,也值得我们家长好好地反思。那么,怎样和这些“慢”孩儿斗智斗勇?如何陪他们一起健康快乐成长?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家“慢”孩儿成长的故事。
1.从“因材施教”到“循循善诱”,勿“拔苗助长”
现代教育主张尊重孩子,尤其是尊重孩子的身心特点。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如果孩子是慢性子,我认为没有必要费劲地“移秉性”,更不要急于主观地去“改造”他,这样做不但难以奏效,往往还会产生负作用。
我家孩子就是典型的嘴快、记忆力好,但是动手慢的孩子。每次和老师沟通时,老师总会鼓励说:“要从兴趣点出发多动手。”记得幼儿园开展了一次分享日记的教学活动,每位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来,来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日记。我家孩子对活动尤其感兴趣,每次看到有趣的事情总会和我说:“妈妈这个不错,可以画下来跟大家分享。”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孩子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2.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对于“慢”孩子而言,培养时间观念尤为重要。每周末我都会陪孩子坐公交车去书店看书。我的目的除了培养孩子读书、爱书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增强他的时间观念。每次在等公交车的时候,我们总会探讨“公交车可是有时间规定的不等人”“我们看书的时间是有限的只有一小时”等话题,如果误了车我们还会反思下次动作要更利索,改掉拖沓的毛病。
3.不做亲力亲为的家长,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前一段时间里,我在微信里偶然间看到了一篇文章《别把孩子养成白眼狼》,文中一位7岁的小女孩质问妈妈为什么没给她盛饭?“7岁的她有一双手,她明明可以自己盛饭,为什么觉得我理所当然得替她盛饭呢?”这位家长意识到了许多大人在无形之中为孩子做了太多,这是在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因此家长需要教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帮助了自己要学会表达感谢、懂得感恩。在孩子离园回家后,我们一起聆听了这篇文章,并且鼓励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随后我发现孩子也在改变,在需要帮忙时,会说:“麻烦”或者“可不可以”这类的话,事后也会表达感谢。
4.家庭教育要一致,做到赏罚分明
家里有老人的家庭经常会助长孩子许多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比如:边看电视边吃饭、边玩边做事情等。这些习惯只会让孩子注意力更加不集中、动手能力越来越差。我家孩子也遇到过这情况。首先,必须和家人沟通好,做到教育的一致性。其次,投其所好采取物质奖励的办法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逐步改掉其不良的习惯。在这次寒假中,我和孩子共同制定了一套学习计划,读绘本、写名字、画画、跳跳绳、整理玩具等,如果他在规定的时间里又快又好地完成,就会打90分以上得一个“笑脸”,不然要重做或者减一个“笑脸”,集够十个以上会有奖励。孩子喜欢的一款稍贵的玩具,需要集够80个“笑脸”。我就鼓励孩子让他一直坚持下去,现在马上就要集够了。我相信这件事对于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会有帮助,让他在锻炼了动手能力、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学会了坚持。
5.家园配合,共同陪“慢”孩儿一起成长
幼儿园每学期都会开展许多主题活动,比如:植物节、风筝节、三八妇女节送妈妈抱枕等,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责任心,同时也教导他们懂得感恩。我家孩子最喜欢参加的就是区域活动,由他们自己选择,有思维区、益智区、建构区、美工区、图书区等活动区域。去的晚了“热门区域”就人满了,所以每天孩子都要求早早起床去幼儿园。文明小礼仪活动每半个月轮一次,两个孩子一组,孩子每次都很期待,前一天会早早做好准备,并反复叮嘱我:“妈妈,我明天值班一定8点到园,可不能迟到。”
我家的“慢”孩儿在幼儿园老师们的悉心栽培下,身体素质、品性习惯、学习兴趣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作为家长,更要做好榜样,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每一项活动,做好孩子的小助手或者啦啦队长,形成家园同步走,创设一个共育的环境。
人们常说:“慢工出细活。”家长们要以身作则,尊重和认同孩子变化的过程:先做好、再做快,最后才会又好又快。当孩子放慢节奏很专注地做一件事的时候,家长尽量不要催,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陪孩子一起“慢”。如果家长总是催,会导致孩子有紧迫感,从而失去信心,不敢尝试做很多新鲜有趣的事,这是在扼杀孩子的天性。
我希望我可以和更多家长一起陪“慢”孩儿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