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探讨

2017-04-22花中东杨贤传陈树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7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花中东 杨贤传 陈树

摘要:《营销心理学》是高职阶段一门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综合性科学,是心理学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具体应用。针对《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基本现状问题,从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方式改革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等几个方面做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206-02

一、引言

《营销心理学》课程的研究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说或概念为基础,研究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商品或服务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及营销过程中的一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社会的进步,营销心理学对于经营者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意义越来越大。在高职院校教学中,《营销心理学》是市场营销、连锁经营与管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医药营销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梳理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根据我院多年来《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历程,并依据笔者“精品课程”相关资料整理结果,本文将针对《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现状问题、教学内容、教学改革方式以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能力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二、《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基本问题分析

1.整体认识偏离,传统教学方式保守刻板。从整体上看,高职院校的教学由于理念认识上的偏离,教学方式老旧,使得各院校培养出的市场营销职业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客观需求的人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无法满足市场与企业的实际需要。这种客观矛盾的形成源自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保守刻板,主要表现在:(1)教学模式单一。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依然采用传统的单一授课教学,既偏离了《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本质内涵,也与市场实际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差甚远。(2)教学内容相互重复,无法显现课程特点。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营销心理学课程内容安排与市场营销内容相似度极高,使得学生学习过程中感觉重复乏味,无法显现营销心理学的独立特征,主动学习兴趣低,效果也不佳。(3)教学手段陈旧。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始终是知识的讲授者,学生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机械地被动记忆所学知识,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有效地相结合。

2.学生目的不明確且缺乏学习主动性。尽管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均开设了实践性和应用型很强的营销心理学课程,但很多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普遍认为“心理学”看不见、摸不着,仅偏重记忆而忽视了对具体实际问题的分析理解,更缺乏对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处于各种对营销心理学认识的误区,没有认识到该学科价值所在从而使学生产生种种消极行为,尤其表现在学习该课程没有必要的毅力,情绪波动大,不稳定,使得营销心理学课程思维广度和深度不足,很难起到实际教学效果。

3.与营销心理学相关的配套设施与条件缺乏,同时也缺乏文化氛围的支撑。由于营销心理学课程是刚兴起的学科,在各院校的开设学习尚缺乏坚实的基础和条件:一方面缺少与心理学相应的配套设施与条件,使得学习内容空泛乏味;另一方面由于普遍存在认识偏离与不足的问题,同时又缺乏外在文化氛围的支持。该课程在硬件和软件环境均为缺失的状况下,无法彰显该课程的应有的实际教学效果。

三、《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分析

1.提炼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与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营销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前提下,能够在企业营销活动中灵活应用相关知识,以提高企业的营销活动效率,同时注重培养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强化符合实际工作过程的操作能力的训练,目的是为民营中小企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较强实际操作水平并能胜任营销相关工作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此应到达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销售现场的主要工作内容,能分析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心理活动特点。(2)能力目标。结合市场调查课程所学的技能,能够进行消费者的某项消费心理调查;结合商店的季节销售实际,能够进行消费者购买心理活动分析;能够在销售实际场地,准确判断出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现场观察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学生能运用专业术语,对任意指定展览的布置进行分析评价。(3)素质目标。通过案例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建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拥有与人相处、与人沟通的综合能力。(4)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体验营销心理学学习活动中的成功与快乐,使他们认识到消费心理学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社会。为有效实现以上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并结合“精品课程”课题申报相关内容,对营销心理学教学内容的改进计划主要包括: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课程实训、习题解答、教学资源整合、相关政策支持、社会对课程评价的反馈以及具体课程内容安排与课时分配情况等。

2.改革教学方式措施探讨。营销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应依据课程内容设计,在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基础上,从营销心理实际出发,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二点改革措施:(1)“理论疏导+实验+实践教学法”。这种方式是基于实际工作过程中“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想,在掌握一定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实验情景的设计与实施,从信息的收集到信息反馈和成果的评价,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营销心理学问题的整个过程之中,从实践与理论根本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2)“案例分析情景融入教学法+教师与学生角色扮演导入”。案例分析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通过案例揭示的现实问题,使学生融入案例情景中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途径和方案,并评价方案以拓展思路提高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角色扮演导入其中,将消费者、营销者及各自相互心理沟通过程融入这个情景教学之中。另外,可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该教学方式是以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相结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法,主要通过案例教学结合情景角色扮演,并结合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和模拟教学法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合,运用一系列教学组合活动使得学生通过自身行为获得对营销心理学知识的直接体检和感悟,获得直接经验,灵活有效地掌握与理解所学知识。

3.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能力培养再思考。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单一的理论授课,不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缺乏现实与时代相适应的新技能。而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创新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观察新事物、学习与思考新事物的兴趣,在创新理念下实施《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实践能力。创新教育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创新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做”有机整合,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学生自身潜能,以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造力。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要求我们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转变课程教学目标,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实践营销活动中的心理学运用,激发学习兴趣;其次在理念上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将书本的理论知识灵活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深化理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所有这些努力最终必须能够积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想象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营销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始终不能忘记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切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向深度广度扩展。

参考文献

[1]2015年省高校质量工程二级教学类重点项目:精品课程《营销心理学》[EB/OL].

www.yxxlx.com.

[2]陈忱.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营销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职教育,2015,(10):93-95.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