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全产业链思路做绿色生态陇药

2017-04-22欧阳坚

甘肃农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药材药材中医药

■ 欧阳坚

特稿

用全产业链思路做绿色生态陇药

■ 欧阳坚

渭源黄芪种植基地

甘肃省具有发展中医药产业的独特优势和先天条件。陇药产业是近年来我省重点培育的战略产业。多年的实践证明,陇药产业是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最佳选择,是发展新型制造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发展县域经济的有效抓手,是我们认准的方向。

一、从无到有,取得明显成效

2011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陇药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注重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协调,采取一揽子措施推动陇药产业发展,取得了不凡的成效。

种植面积和药材产量跑到全国首位。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4大优势道地产区和一批规范化生产基地,中药材种植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的态势。全省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252万亩增加到2016年的405万亩,增长60%;产量达到110万吨,增长112%。特别是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甘草等大宗道地药材产量和出口量均稳居全国前列。甘肃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中药材主产地之一。

加工营销水平有了飞跃。六年来,全省规模以上药品生产企业达到104户;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8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3%,年均增长15.59%;全行业资产总额年均增长20.95%;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由2010年的10户增加到2016年的16户。佛慈制药、扶正药业、奇正藏药等企业生产的部分药品,在全国乃至海外得到广泛认可。

市场体系和仓储物流建设不断完善。立足产地、区位,加强规划布局,形成了6个专业化市场和15个产地市场。定西、陇南现代化仓储及电子商务平台已成规模。比如,以陇西为核心区域的专业市场,中药材仓储能力达到80万吨,年周转量达到100万吨以上,已发展成为全国市场交易区域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同时,争取全国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在甘肃落地部署。

园区建设和科技研发又有新的进展。年初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得到国家卫计委、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批复,是我国第一家中医药创新发展国家级平台。庆阳、平凉、天水、定西、陇南五市,也成为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省内主打的陇西、渭源、兰州新区三大陇药产业园区初具规模,累计入驻企业110家以上。大力支持科研机构、药企以甘肃大宗道地药材为主要原料,研发生产各种产品。目前,有16家企业联合科研机构,开展新药及保健产品研发项目47个,总投资4.96亿元,其中有22个产品进入临床研究阶段。这些数字虽然微不足道,但这是从无到有,是一个新的开端。

总之,这六年是陇药产业各链条全面提升,种植、加工、营销环节迅猛发展的六年。陇药产业已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成为在全国叫得响的绿色产业、健康产业、富民产业。

二、不足与潜力均非常明显

近年来,虽然陇药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拥有的资源条件比、与发展条件类似的省份比,我省的发展速度、质量、层次还是比较低,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不足和潜力均非常明显。

(一)从不足看:作为一个正在培育的新产业,出现这样的不足、问题在所难免。这也与整体发展环境、创新氛围和认识有待提升、支持程度不够等有关。

产业链条不均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十分突出,中草药种植面积、产量与精深加工水平不匹配。大部分企业主要在赚清洗、切片等初加工环节的钱,精深加工企业少且规模小。2016年,甘肃省中药材精深加工率不足总产量的30%,医药工业增加值仅为49.2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3.96亿元,实现利税20.1亿元。而江西省中药材种植仅为36.41万亩,不到甘肃省的十分之一,但医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99.02亿元,是甘肃省的12.5倍;实现利税169.94亿元,是甘肃省的8.5倍。

总体上是资源大省、产值小省。目前尚无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全省仅有1家企业进入中药工业100强,中药饮片企业销售收入超过6000万元的仅有6家。缺乏大企业带动、大品牌引领的问题十分突出。2016年,陇药产业实现产值200亿元左右,但去年安徽一个亳州市医药制造业就实现产值280多亿元,云南白药一个企业就实现营业收入220多亿元。发展差距之大,催我们深思。

标准化种植亟待加强。仍然以小规模的分散种植为主,企业+基地、合作社+基地等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相对滞后。目前,全省标准化种植面积仅为20%左右。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普及率不高,种子种苗混乱、采摘加工不规范、农药化肥施用过度、硫磺熏蒸过量等问题依然存在,缺乏产业化发展所必须的标准和规范,降低、损伤了药材的品质。

对特色道地药材深度研发、价值挖掘不够。一个是研发投入低,全省医药企业研发投入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左右。大部分企业没有研发长远规划,舍不得花经费搞研发,这样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永远只能模仿、贴牌,站不到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另一个是对已有的拳头产品创新不够、更新换代不够,时间一长,就少了竞争力。近年来,我一再强调,要用好党参、黄芪、当归等道地药材,加快中草药提取物、配方颗粒和保健食品、药膳、功能性日用品等系列产品研发。虽然已有了一些产品,但新品种还是不多,特别是缺少专利产品和技术。而一些省就做得非常好。比如,云南白药集团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研发了医药、保健、日用品等系列产品,仅牙膏2016年的收入就超过40亿元。

仓储流通水平滞后。在中药材品质中,仓储控制着入仓药材质量的第一关。但我们在这方面的问题不少。一方面,中药材仓储缺乏标准,从事中药材的保存、销售的人员大多数是种植者,缺乏相应的仓储知识,企业本身也没有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制度,致使一些药材随意堆放。另一方面,建成的设施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市场调控能力弱,仓储能力不足全省药材总产量的50%。

品牌效应还不明显。这几年,我省把打造陇药品牌作为先手棋来抓,启动了“陇药产业品牌培育工程”,陇神戎发生产的元胡止痛滴丸、佛慈、独一味等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但从总体来看,我们品牌的知名度低、影响力弱,多数产品只在省内或周边市场销售,省外占有市场份额较低。特别是围绕道地药材,主推主打知名品牌、开发系列产品不够。这方面,我们应该学习吉林打造“长白山人参”品牌的做法,2009年吉林省注册“长白山人参”商标以来,重点围绕这一品牌开发产品、开展营销推介,开发了1000多个系列品种,其中有95种成为品牌产品,有的产品上市后增值几十倍甚至上百倍。2016年,人参产值近500亿元,约是2009年的近10倍。

礼县大黄种植基地

(二)从潜力看: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符合甘肃现阶段的产业发展特点,具备难得的政策机遇,已有二次腾飞的基础。

需求供给能够有效对接。当下,人们对中医药服务无论是量还是质都有了提升,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日益明显,中医养生产品、保健理疗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与此相适应,中医药正在由主要以医疗服务为主向提供融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为一体全链条服务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中医药需求不断增大。

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广阔。2016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等系列文件,今年2月23日国家三部委批复了《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为我们寻求政策支持、破解发展瓶颈提供了有力支撑。

符合甘肃的产业发展特点。与许多产业相比,我省发展中医药产业具有原料充足、品质好的资源优势,已有一定的发展规模和基础,同时这一产业的技术和装备起点也不高,适合甘肃现阶段的产业发展特点,特别是工业装备的水平。

不足就是潜力、问题就是方向、挑战就是机遇。我们要知不足而奋进,抓住难得机遇,瞄准存在的问题,强化工作措施,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加强,一件一件去落实,推动陇药产业在种植、研发、加工、营销等各个方面全面转型升级,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三、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方向、目标、路径不动摇

要按照全产业链思路,用好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平台,坚持问题导向,盯紧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打通每一个链条,抓主抓重,扶大扶强,补齐短板,协调推进,着力种好药、产好药、卖好药,把陇药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

突出一个“好”字,推行标准化种植,种出好药。医药不分家,是中医传统特色优势。近年来,野生变家种,道地药材异地无序种植,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土壤重金属超标等,都直接影响药材品质,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药材好才能有好产品。要持续推进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从育苗到栽种、施肥、病虫防治和收获,都遵循统一的标准、严格的程序,把种植作为第一车间,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要把当归、党参、黄芪、甘草、柴胡、板蓝根等道地药材的种植放进基地,统一技术标准,组织起来生产,争取更多的基地获得国家GAP认证。要合理确定药材的种植面积,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开发、繁育良种和种质资源,

党参晾晒

甘草推进传统大宗药材向优质道地产区集中、名贵珍稀药材向原生态区集中,防止盲目扩大种植范围。

突出一个“新”字,加强研发转化,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是一个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要筛选一批以大宗道地中药材为主要原料、有市场潜力的中成药品种,开展技术升级和质量提升,不断研发出新的产品。不仅要加强药品的研发,更要注重药膳、保健食品、日常用品、食品添加剂等系列产品的研发。要抓紧征集、筛选中药良方,鼓励名中医参与新产品研发和生产指导把关。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大对创新型药企的扶持力度,研究出台专门政策,支持省内药企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建立研发中心,政府部门应在税费减免、研发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突出一个“深”字,做好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陇药产业要可持续、有效益地发展下去,必须要有精深加工作支撑。要培育一批建设起点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陇药龙头企业,支持技术改造升级和新产品产业化项目,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改变初级产品直接上市的状况。要推动大宗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开发,实现上中下游联动,做好新药创制和重点产品二次开发,多生产一些临床疗效确切、质量安全、具有市场潜力的陇药产品。要把扶持本地企业与引进省外一流药企结合起来,利用好外省药企在技术、管理、营销、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带动本省企业在更高起点上快速发展。

突出一个“名”字,加大品牌化营销,大幅提升收入水平。酒香也怕巷子深。产品再好,知名度不高,也不会带来好效益。要加强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选准几个优势产品,和道地药材一起,强策划、强投入、强推介、强售后,扩大知名度、提高竞争力,着力打造一流品牌、名优产品。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合理布局产地市场、区域市场和中心市场,特别是要做大做强中心批发市场,提高在全国市场上的话语权、定价权。要加快电商平台建设,开发适合电商销售的产品,用通讯、信息手段促进中药材流通,支持企业在国内外设立销售窗口,与全国大型药品销售企业建立产销关系,把陇药终端产品卖向全国各地,卖到全球华人聚集地区。

突出一个“活”字,搞活仓储物流,有效应对市场风险。我省中草药产值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仓储流通设施配套建设不够,不能有效应对市场风险、调控供需。因此,要加强规划,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等手段,支持鼓励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加工营销企业建设仓储设施,提高中药材的吞吐能力,有效应对市场价格波动。要大力培育物流企业和本地的流通经纪人,鼓励他们与药农、合作社、加工企业、专业市场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搞活中药材流通。要推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在陇药物流领域的应用,提升仓储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运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省委副书记欧阳坚在陇药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编辑:魏 翔)

猜你喜欢

中药材药材中医药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