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徽州方志版画的艺术特征

2017-04-22汪滢滢

艺术评论 2016年11期
关键词:徽派方志徽州

徽派版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传世佳作可谓不胜枚举。而作为徽派版画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的方志版画,更是在徽派版画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中,笔者就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地调研结果,对徽州方志版画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力求归纳出其艺术特征,以期加深大家对方志版画的深层次理解,强化人们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意识。

徽州,地处今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其境内多高山密岭,是一个环境相对封闭、稳定的文化地理单元。徽州历史悠久,各领域文化广博深邃。笔者即将论述的徽州版画就是其中一项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徽派版画是由画家、印工、刻工等多领域民间艺人共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其在我国美术史上取得的成就可谓有目共睹,尤其是发展最为鼎盛的明清时期,更是留下了许多经典佳作。在这些佳作中,表现徽州丰富历史、地理、人文的版画类别——徽州方志版画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徽州方志版画作为徽州历史文化发展的缩影和徽州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为我们研究徽州历史、徽州艺术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图像资料,非常值得后世学习与借鉴。

一、徽州方志版画简述

要想了解徽州方志版画就要对徽州版画和方志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徽州版画是兴起于15世纪中叶的一支版画流派,于17世纪明末清初时达到顶峰。这一时期的徽州版画艺术造诣之高、品种类型之丰、出产数量之多均达到了空前的地步。方志,又名地方志,是指系统记载各地方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科技、自然等的汇编书籍。这类书籍往往“以图入志”,用来辅助说明文字,因此又曾被称为“图经”“图志”等。本文介绍的徽州方志版画就是指以徽州府县志、专志等方志为载体的版画,这类版画主要包括徽州风景名胜、古迹遗址、城郭图、疆域图、地形图以及徽州名仕、先贤肖像等等。

二、明清徽州方志版画的艺术特征

(一)地域风情的题材内容

徽州大地风光秀美、历史文化深厚,为当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源泉,其中就包括本文提到的徽州方志版画艺术。徽州方志版画是以方志描述为作画素材,将徽州特定区域、特定地形、特定风土人情、特定地方人物等以绘画形式表达出来的工艺美术形式。它作为方志典籍的解释说明,能够形象地将徽州的地方特色表现出来,是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一般来讲,徽州方志版画的题材有两种主要类型:一是风景名胜,二是县志。下面笔者就将举例对这两大类版画题材进行详细说明:首先来看风景名胜题材的徽州方志版画。徽州山水钟灵毓秀,其中有许多我们熟悉的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这些地域特色浓郁的景观为徽州方志版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源泉。如安徽最著名的风景名胜黄山,方志中就这样记载:“黄山七十二峰,崔嵬峥嵘,秀丽雄伟;黄山松苍劲虬曲,皆破石而立,奇妙纷呈;烟云虚无缥缈,如海似潮,气象万千,”方志的版画配图就以文字描述为蓝本,通过画师和刻工一定的艺术加工绘制而成,其总体风格清新、恬静、旷达、奇秀,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黄山一带的大好河山。除了黄山以外,还有许多非常具有徽州地方特色的方志景观版画,如《齐云山玉屏峰》《松萝山》《齐云山独耸峰》等等,这些版画堪称精品,将徽州闻名遐迩、秀美纷呈的山水定格为画卷,带给了更多的人。其次来看县志。徽州方志版画中的县志取材于徽州人民的生产生活,主要内容为当地社会实态、人文风俗、资源物产、建置沿革、经济发展等等。这些县志版画描绘了徽州大地由贫瘠到富庶的变迁,既是查阅徽州历史发展的关键典籍,又是徽州风土人[青的集中体现。如徽州《歙县志》中有一段对当地乡村的描述:“乡村如星罗棋布,凡五里、十里,遥见粉墙矗矗,鸳瓦鳞鳞,棹楔峥嵘,鸱吻耸拔,宛如城郭。”旁边的版画配图就描绘了一片典型的徽派建筑——白墙青瓦搭配独具特色的马头墙院落,将徽派建筑结构严谨、雕镂精湛刻画得极为细致,令观者能够通过版画的描绘体味到徽州的地域情怀和人文魅力。

(二)传统国画的创作思路

方志中的版画插图既要作为历史、地理的查阅资料使用,又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给观者以美的享受。徽州方志版画为了实现这两种功用就充分借助了传统国画艺术的艺术语言和处理方式对刻画物象进行处理,这使得作品于真实性中蕴含了艺术性,更好地体现出了物象的形式感,也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一般来讲,徽州方志版画的制作过程主要由绘、刻两部分组成,其中绘稿部分是版画的灵魂所在,多由文人画家等国画技法高超的人完成,下面笔者就从构图、笔法、“诗书印”三方面详细分析徽州方志版画的绘稿创作。首先来看构图。国画构图技法在徽州方志版画中屡见不鲜,它使版画结构摆脱了早期粗放、无生气的局面,迎来了虚实相生、层次分明的重大革新。纵观流传至今的徽州方志版画我们可以发现,其构图通常既能适应场面复杂、规模宏大的空间场景,又能适应稀疏清冷物象简洁的空间场景,整体上主次清晰,极富空间感。以清康熙《休宁县志》中的版画插图《落石寒波》为例,画面中的怪石、湍流、奇松三种主题物象分别居于画面的上、下、右,层次上奇松在前,湍流居中,怪石在后。这种设计布局工整、雅致,构图饱满而不显臃肿,极富艺术神韵。其次来看笔法。徽州方志版画的设计者通常会按照国画笔法对物象的造型进行处理,一般来讲,我们所熟悉的勾、勒、皴、擦、点、染等笔法都能在徽州版画中出现。以清康熙六年刻本《黄山志》中郑重所绘《慈光寺》为例,这幅作品从传统水墨画用线中吸取了许多精华,同时又进行了版画刻绘手法的适应性改造,使得线条的整体表现力上升了一个层次。如其中树木刻画就使用了披麻皴、大斧劈、牛毛鈹等十余种皴法,这使得物象的线条更显生动、更有生气、更具质感。最后来看“诗书印”。诗文、书法、印章是国画艺术不可或缺的表现元素,许多徽派方志版画创作者都受其影响,爱好運用“诗书印”来凸显自己的地域特色和创作个性。如清康熙二十九年由吴逸绘,黄松如、黄正如刻的《古歙山川图》,画面的左侧题有书法,书法下扣有印章,二者不仅交代了所绘地点,同时也参与了版画构图,为左侧的留白增添了色彩。

(三)徽派刀刻的处理方式

徽州方志版画所运用的刀法具有浓郁的徽派特色,它刚柔并济、轻重适度、疾迟搭配、转换巧妙,能够赋予线条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令皴擦拂披更有肌理质感。一般来讲,参与徽州方志版画制作的刻工大多子承父业,因此刻工技艺能够保证数代甚至数十代的一脉相承。这种相对稳定的技艺传承方式便于历代刻工镌刻、保留精髓,使徽州刻工的镌刻技艺逐渐提高,最终达到精湛绝伦的境地。从用刀方式上讲,徽州方志版画的刻板手法有双刀平刻、单刀平刻、流云刀、卷刀、卧刀、添刀、旋刀、尖刀、转刀、敬刀、斜刀、整刀、敲刀、跪刀、逆刀等数十种。这些刀法分工明确,相互协调,能够塑造出多种形态和质感的线条。从用刀载体上看,徽州方志版画多选用黄杨木,有时也会采用枣木和梨木等。这些木材的版片厚度均在二寸左右,能够给刻工的镌刻刀具以广阔的发挥空间,令方志版画的各类景观看起来轻重感十足、层次感饱满。下面笔者就以版画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线条为例,对徽州方志版画的刀刻进行分析:徽州刻工在刻绘时对线格外重视,他们强调用线的粗细共生、疏密对比、曲直变化,因此在用线来组织画面时,他们大都以单线为主的线刻结构形式反映具体物象。这样每一条线的起刀、行刀、收刀都能通过细致的单线得到表现,用线的顿挫、平缓、粗细、长短、软硬、曲直等都能反映得恰到好处。如明万历二十七年《齐云山志》中所附版画插图《白岳全图》就是当时非常著名的黄氏刻工黄惟正、黄尚澜所做。这幅作品中的线条刻绘细腻入微、流丽工致——群山的刻画用到了流云刀、敬刀等刀法,凸显了山的远近、体积、空间;树木的刻画则用到了单刀平刻、尖刀、转刀等刀法,强调了植物的生动活泼和秀雅多姿,多种刀法同时运用,彼此兼顾、相辅相成,大大提高了画面表现力。

三、结语

通过以上笔者对明清徽州方志版画艺术特征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徽州方志版画作为我国地方美术的杰出代表,集艺术性、真实性、地域性于一身,它既传承了国画艺术的理念,又融入了徽派刀刻的技艺,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造诣的完美呈现。作为当代美术工作者,我们要进一步挖掘其价值,努力将这一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汪滢滢:黄淮学院艺术系讲师

猜你喜欢

徽派方志徽州
无梦到徽州
河北省档案馆馆(省方志办)藏《永壁村保甲册》鉴赏
和爸爸一起回到童年:唤醒你,治愈我
徽州人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徽派山水画传统的名实和承继问题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徽派建筑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探析
岭南篆刻艺术的徽派传承探析
设置方志学专业硕士学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