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宝生小组长30年的大梦想

2017-04-22余玮

中华儿女 2017年5期
关键词:农村土地集体经济村民

余玮

30年前,带动村民致富、崇尚实干的帅小伙第一次十分激动地走进人民大会堂,同各界代表一起参政议政。

30年后,率领村民奔小康、追求创新的花甲老者揣着现代农业梦步入红色殿堂,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等一起共商国是。

青丝已成白发,尽管岁月能改变容颜,但无法改变一个执著者的进取之心。这么多年来,连任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周宝生,身份依然是湖北省嘉鱼县官桥镇官桥村八组组长。“村民小组长谈不上是什么官,更谈不上有什么权力。然而,在这个岗位上我一干就是近40年。在别人看来,当小组长是个苦差事,但我觉得能为群众办点实事,能帮乡亲们富裕起来,就值得!”

“闲置”之中寻找发展潜力

曾经有领导要调周宝生到镇上工作,给他转户口、端铁饭碗。一听,周宝生笑了,连连摆手,说:“我喜欢农村,我愿意一辈子当农民。”有领导要调他到县里工作,给他安排一官半职,他说:“当个组长蛮好,我可以干我想干的事。”有领导要他到市里的一个单位工作,给他一个更大的舞台,他说:“目前我还离不开官桥八组,官桥八组才是我事业发展最好的舞台。”

有人不理解,一个小组长你怎么当得这么带劲?当你有机会真正走近他,你会觉得,周宝生的人生舞台就是脚下的这片土地,他的动力就是乡亲们企盼的目光。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日益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土地闲置情况比较严重。周宝生注意到大量的耕地闲置,“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创业,留守农村的居民大多是妇孺和老弱病残,耕种能力有限,导致土地抛荒或低效经营”。同时,他也看到大量的农村宅基地闲置。很多农村居民虽然进入了城镇生活,成为事实上的城镇居民,但他们在老家还保留有住宅、承包地,形成了进城农民“城乡两栖”现象,由此造成了大量的承包地撂荒和宅基地闲置。周宝生说,这些都不利于释放农村土地的应有潜力,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近年来,中央已连续出台有关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政策文件,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提出要“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扩大整省试点范围;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周宝生认为,这些政策的出台,给承包户和农业经营主体吃了一颗“定心丸”,在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方面起到了“稳压器”作用,农村闲置土地正在有序流转到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生产经营。但在目前看来,由于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土地和宅基地抵押、入股和有偿退出有关的政策和法规尚不完善,导致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由于土地权属争议、流转年限和流转租金等问题产生很多不必要的纠纷。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周宝生的建议就是尽快出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土地和宅基地出租、合作、抵押、入股和有偿退出配套法规,对农村土地和宅基地出租、合作、抵押、入股和有偿退出等进行规范管理。他认为这样既可以给进城农民适当增加收入,为其创业发展、改善生活提供有利条件,也可以促进农业经营主体放心增加土地投入。

他说,宜尽快制订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配套的法律法规,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活动纳入规范化管理,推进农村土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的政策早日落地;尽快制订城乡居民同等享受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政策法规,让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后,在享受城镇同等水平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得到制度保障,让农村居民脱离土地而无后顾之忧;进一步完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激励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使其积极开展规模经营,增加投入,稳步提高农业生产率。他建议,对闲置耕地或粗放式经营耕地的农户不予粮食直补等有关补助资金。“只有进一步厘清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经营者的关系,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得去,让脱离土地的农户能安心走出来,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农村土地潜力,以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情牵村民小组的大小事儿

这么多年来,周宝生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使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位联合国官员来八组考察,说这里比美国农村还要强。现在,官桥八组有宽阔的马路街道,有优美的湖光山色,有精美的亭台楼阁。家家住上了小洋楼,退休的老人每月有数千元的养老金,小孩从出生到高中毕业每月有上千元教育费、生活费补助。青壮年村民在田野集团企业上班并持有股份,每年都有分红。八组人不仅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而且还过上了让城里人羡慕的生活。

周宝生身为村民小组组长,深谙农村村干部肩负带领本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使命,既要发展新产业,又要建设新家园,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他说,与所从事工作的强度相比,农村村干部的待遇明显偏低,容易导致一系列问题,不利于“村两委”干部队伍的稳定,不利于农村工作的开展和新农村建设。比如,村干部由于个人收入低,还需另谋收入才能解决家庭收入偏低问题,大多数“村两委”干部是村务家务一肩挑,有的还自己发展副业,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村里工作。同时,村干部不在国家编制内,有的村干部尤其是有能力的村支书为了个人的长远发展,千方百计报考公务员,而实际上这些考取公务员的村支书是留在村里工作的作用大,还是到乡镇工作的作用大,需要探索。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政策,进一步改善农村“村两委”干部待遇,尤其是对村支书在职级、待遇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以利村干部扎根农村、热爱家乡、建设美丽乡村。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增速放缓、动力转换、结构优化、调整加快的新常态,举国上下正在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热潮。然而,农村村民委员会下设的村民小组申请设立经营性的公司,却不能在工商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周宝生在调研中发现是因为村民小组不具备法人资格,不能作为投资主体,认为这严重制约了村民小组创辦企业、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这么多年一路走来,周宝生清楚,在改革开放前后,国家就十分重视和鼓励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人民公社时期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即农村生产资料分别属于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所有,以生产队为基础)的制度,有的队办企业办得还不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乡镇企业、社队企业更是蓬勃发展、异军突起,撑起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原来的生产大队、生产队,以及由其演变而来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在利用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经商办企业比较通畅的情况下,通过积极开展集体经营,有的村民小组集体资产少则几千万,多则上亿计,有力地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我国现行适用的有关法律和政策明确支持村民小组创办集体企业。2004年至2017年连续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主题,优化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农业经营形式,努力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周宝生说,村民小组不能投资设立经营性公司和开展相关经营管理活动,这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行为的要求是不相符的,也严重阻碍了农村组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他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或修订有关法律法规时,应明确农村村民委员会下设的村民小组具有法人投资主体资格,以利村民小组投资设立经营性的公司和开展相关经营管理活动,为农村组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以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组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该对影响、制约村民小组投资设立经营性的公司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进行清理和整顿,为农村村民小组发展集体产业、开展集体经营扫清障碍、营造良好环境,从而推动组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用心践行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全面小康,不仅仅是国家大战略,还应该是全社会的理念、责任与行动。”周宝生用行动用心践行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目标。

周宝生主动“啃硬骨头”,选择同在官桥镇的观音寺村作为扶贫对象,这源于“村帮村,邻帮邻,先富带后富,企业带农民”的情感与责任,还因为他顶着田野集团董事长、武汉东湖学院董事长“两顶帽子”,有可资调动的人财物及各种社会资源。

观音寺村地处嘉鱼县边缘,往南一跨步,就是“三国周郎赤壁”,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村民居住分散,从村东到村西“隔岭相望、一走半天”。这里与官桥村八组相距只有10公里,经济差距却有“十万八千里”。周宝生知道这里穷,穷到什么程度呢?他第一次去就发现,村集体经济是个空壳子,2015年经济收入只有3.8万元,村“两委”借用村小学教室办公。

周宝生在历时4个月、10余次带队观音寺村调研,并赴各地学习考察的基础上,找专家反复论证,提出了“科学规划、产业主导、村组联动、分类实施、扎实推进”的精准扶贫战略。

“观音寺村的今天,就是官橋村八组的昨天。”周宝生回忆起多年前创业时八组“一穷二白”的光景,好山好水好寂寞,“也不全是没有资源,只要选好产业、找准路子、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绿水青山就能变成金山银山,观音寺村的明天一样美好”。

集多方智慧,他们确立了“产业主导、长短结合、注重生态、绿色发展”的总体构想。所谓“长短结合”的“短线”,选定了绿色油茶、生态香菇、有机水稻3个“增收见效快”的主导产业,适当发展养殖业;“长线”则是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产业,包括农家乐、观光园、乡村游乐场的建设等等。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资深”全国人大代表周宝生十分清楚:“再好的蓝图,不能停留在纸面上。观音寺村的扶贫蓝图,需要分类实施、扎实推进,既全面铺开,又精准到户到人。帮扶的对象和内容明确后,措施方法同样重要。”

工作队和县、镇有关部门,定期安排农民培训,讲政策、活思维、教栽培、用网络、学法律等等,组织去外地参观学习,动员部分青壮年回乡创业。一时间,沉睡的土地热闹起来。周宝生告诉记者:“武汉东湖学院选择了观音寺村,扶贫攻坚没有回头路,一步一步,多么艰难都要走下去。让群众不断得到实惠、看到希望,就会理解支持。总有一天,他们会自己往前走。”

责任编辑 王碧清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集体经济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新形势下农村土地确权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与实现路径
土地承包法修改的基本原则